机构:长江证券
研究员:韩轶超
2025 年,在关税不确定下,我们注意到市场不断上调海丰国际今年的预期。因此我们在本篇报告着重回答2 个问题:1)亚洲区域内集运是否是个好市场?2)海丰国际是否是家好公司?
海丰国际:专注于亚洲区域内集运市场
海丰国际是一家专注于亚洲区域内集运市场的龙头。区别于其他公司,海丰国际提供的是一站式综合航运物流服务。公司实控人为杨绍鹏,通过一项家族信托拥有公司41.25%股权。公司高管团队航运业经验丰富,是一支专业的管理团队,主要体现在:1)核心成员均伴随公司成长超过20 年;2)从业年限基本都在30 年以上,意味着至少经历了2-3 轮完整的集运周期。
亚洲区域内市场需求:长期受益于产业转移
亚洲区域内集运市场指的是,中国、日韩和东南亚三个国家/地区间的集装箱海运市场。从集装箱海运量规模看,这个市场过去几年一直保持超过行业的增速,而且是全球需求最大的单一市场(2024 年占全球运量约31%)。其中,中国-东北亚市场相对成熟,主要体现在:1)运量相对稳定;2)运价波动小。中国-东南亚市场是体量最大、增速最快的细分市场(占亚洲区域间运量接近44%)。2018 年中美贸易摩擦后,中国与东南亚间贸易份额从2018 年13%提升至16%。在中美经贸加速脱钩背景下,产业链的延伸将持续利好亚洲区域内集运运量。
亚洲区域内市场供给:以服务差异化主导,多重催化收紧运力亚洲区域内的集装箱船主要以3,000TEU 以下的支线船为主(占比约72%),主要在于:1)亚洲内航程较短,特点是“短平快”;2)港口设施参差不齐,小船的适用性更强。亚洲内市场形成了远洋和近洋船公司同时参与的两类竞争特征:1)远洋船公司部署运力规模较大,但主要服务远洋航线的支线段运输;海丰国际等近洋船公司则主要服务于区域内的本土需求。展望未来,集装箱船队现有运力和在手订单存在结构性差异,支线船供给压力较小,2025-2026 年增速预计为0.6%和-3.0%。此外,联盟重组及后续301 法案若落地,将进一步提振支线船需求。
α的根源:海陆一体,低成本策略
海丰国际上市以来表现出较强韧性,尤其是在2016 年行业承压期。我们认为公司核心竞争力为:1)高频率高密度的海陆一体运营模式;2)低成本策略。区别于使用中枢+辐射模式的远洋集运公司和依赖于远洋的支线集运公司,海丰国际在亚洲区域内提供多班次的短途服务;并且整合了陆上物流服务,海陆一体的差异化服务,增加客户粘性的同时也能提高溢价。另一方面,公司运营船队118 艘,其中自有船队104 艘,平均船型为1,500-1,600TEU,统一船型的优势在于:1)方便维护管理;2)灵活调配互换;3)适用性强。更重要的是,公司择时能力强,通常在低迷的行业形势下逆势扩张,为公司奠定长期成本优势。此外,公司长期注重股东回报,近年来股利支付率维持在70%以上,是海运行业为数不多的价值典范。
投资建议
预计2025-2027 年公司净利润为10.94、8.76 和8.24 亿美元,对应PE 为8.9、11.1、11.8 倍。
按70%分红比例计算,对应股息率为7.9%、6.3%、6.0%。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1、 红海事件解除;2、支线船新造船订单大幅增加;3、贸易摩擦加剧;4、远洋航线景气度大幅回落;5、盈利假设不成立或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