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药反攻!恒生医疗ETF早盘高开,政策红利+AI革命重构25倍PE赛道

贸易战缓和提振市场情绪,隔夜美股大涨,中概指数暴拉5.4%。昨日尾盘拉升的港股小幅低开,恒指跌0.23%,国指跌0.17%,恒生科技指数跌0.29%。盘面上,昨日大幅下跌的生物医药股反弹,百济神州涨近7%,三生制药涨5.5%。

贸易战缓和提振市场情绪,隔夜美股大涨,中概指数暴拉5.4%。昨日尾盘拉升的港股小幅低开,恒指跌0.23%,国指跌0.17%,恒生科技指数跌0.29%。盘面上,昨日大幅下跌的生物医药股反弹,百济神州涨近7%,三生制药涨5.5%。

相关ETF方面,$恒生医疗ETF(513060)大幅高开,盘中涨近2%,成交额破2亿元,交投活跃。成分股中多数上涨,乐普生物-B、百济神州涨超4%;诺诚健华、翰森制药、先声制药、科伦博泰生物-B、石药集团等个股跟涨,涨幅超2%。

政策方面,2025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健全药品价格形成机制,制定创新药目录,支持创新药发展。

2025年2月13日天津市出台25条举措,全链条支持生物医药创新发展。在《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实施方案》持续多地(广州、上海、北京等)落地执行下,创新药医院准入望持续加速,行业在支付端+医院准入边际持续向好趋势下成长确定性和弹性空间。

政策红利持续释放国家医疗保障局计划于2025年推出首版丙类药品目录,专门覆盖因价格过高暂未纳入医保但临床价值显著的创新药(如基因疗法、ADC药物等)。这一政策填补了高价创新药的支付缺口,显著提升药企的盈利预期。

创新药板块流动性和风险偏好提升,有望成为全年主线。在港股流动性和风险偏好双重提升的背景下,叠加 4-6 月的会议集中发布数据,创新药催化剂事件的关注度大幅提升。考虑到创新药企IPO集中在2019-2021年,目前正处于其核心管线已充分验证、但第二梯队管线正在/即将读出概念验证的窗口期。

与此同时,AI赋能研发加速行业革新AI技术在药物分子模拟、靶点预测等领域广泛应用,显著缩短研发周期(如云顶新耀的mRNA疫苗研发案例);药明康德Chemistry42平台通过AI算法将先导化合物优化周期缩短78%,单项目节省成本超3000万元;DeepSeek等模型实现蛋白质结构预测准确率超90%,技术突破重构行业竞争格局。

随着业绩拐点与研发成果密集落地,2025年超20家港股创新药企发布盈利预喜或减亏公告,如百济神州营收增长56%、经营利润首次转正,再鼎医药亏损同比收窄23%,行业逐步摆脱“烧钱换管线”的亏损周期,验证商业化能力。国产创新药进入收获期,康方生物PD1/VEGF双抗三期试验击败国际竞品K药、科伦博泰国产首款TROP2靶点ADC获批上市等,以上均推动市场对药企产品力的重估。

中国创新药竞争力快速提升。2015年我国企业自研的进入临床的 FIC 创新药全球占比不足10%,而到2024年占比超过 30%(仅次于美国),中国在源头创新药品研发上的潜力正不断释放。

恒生医疗ETF(513060)跟踪指数覆盖港股医疗保健领域68家上市公司,聚焦生物科技(45%)、创新药(38%)、医疗设备(4.5%)等高成长赛道。前十大权重股包括百济神州(9.02%)、药明生物(9.0%)、信达生物(8.6%)等,合计占比57.69%。且指数代表中国最前沿细胞治疗、基因编辑技术。

2025年核心成分股首次实现盈利,百济神州:2024年,其GAAP利润由-12.1亿缩小到-5.7亿美元亏损,Non-GAAP利润由-7.5亿亏损扭转为+0.5亿美元盈利。信达生物:2024年,其IFRS利润由-10.3亿缩小到-0.95亿亏损,Non-IFRS利润由-5.1亿亏损扭转为+3.3亿盈利。

其估值安全边际,深度折价。当前PB(10Y)2.18倍,处于历史17%分位,较A股医药指数折价34%。PB(TTM)24.89倍,为近5年0.83%极端低分位,值得投资者重点关注。

医药板块:健康之路、三生制药、科伦博泰生物、微创机器人、乐普生物、药明生物、诺诚健华、百济神州、药明合联、讯飞医疗科技(文中个股仅作示例,不构成实际投资建议。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板块相关基金:

恒生医疗ETF(513060)

0风险提示.jpg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话题

#美股三大指数涨跌不一,英伟达暴涨逾5%#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