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主题交易热度有所回暖,电子布与反内卷主题走强,业绩预增与PCB主题维持强势,关注科技与供需格局改善方向。推荐:限产稳价/低空经济/AI新基建/海洋经济。
摘要
▶主题温度计:交易热度有所回暖,电子布与反内卷主题走强,PCB与业绩预增板块维持强势。上周热点主题日均成交额平均5.07亿元,日均换手率3.63%,6月以来主题交易热度整体回升。热点主题结构切换加速,固态电池、跨境支付主题回调,而反内卷相关的钢铁、光伏板块领涨,AI细分产业链中电子布主题大涨,PCB与中报业绩预增主题维持强势。银行股获得资金净流入,而预亏和小盘股主题资金净流出量较大。股市风险系统性下降利好下半年主题投资,而短期需重视中报季对结构切换的影响,关注科技与格局改善方向。
▶主题一:限产稳价。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强调依法依规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工信部召开第十五次制造业企业座谈会,强调依法依规、综合治理光伏行业低价无序竞争。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箭在弦上,格局改善周期品预期升温。光伏产业产能与装机量大增,累计装机规模延续“两年翻倍”增长速度,但产业链价格大幅下滑。上半年钢价及原料价格走弱,供需严重失衡焦煤价格下跌是主因。推荐:1、产能集中释放、低价无序竞争问题严重的光伏、锂电产业链;2、供给侧改善预期提升的钢铁、生猪养殖等。
▶主题二:低空经济。民航局成立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通用航空、无人驾驶航空、低空经济等相关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统筹。发展规划编制、航空器适航审定、市场监管和飞行运营监管等将成为民航局后续工作重点。组织架构完善有望加速产业规划出台、适航审定提速与应用场景落地,非管制空域的划设为低空经济发展打开了物理空间,适航取证加速为低空经济发展打开了运营空间。推荐:1、低空飞行器核心零部件公司;2、空管系统、低空交通规划与基建,通航运营等低空服务公司。
▶主题三:AI新基建。海外云计算龙头资本开支预期上修,国内智算中心投资持续推进。微软2025第三财季营收701亿美元,净利润为258.2亿美元,同比增长18%。同时微软预计第四财季营收规模超预期,Azure云业务增长率达到34%-35%。国内需求方面,我国智能算力规模保持高速增长,2026年智能算力规模有望达2024年的两倍。推荐:1、受益海外云厂商资本开支预期上修的光模块、光器件龙头;2、受益国内算力需求曲线提升的AIDC和国产算力产业链。
▶主题四:海洋经济。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强调要提高海洋科技自主创新能力,要做强做优做大海洋产业等内容。我国海洋生产总值超十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7.8%。海洋船舶工程、海工装备、海洋电力和海洋旅游增速领先。同时,我国在深海探测装备领域基本实现国产化,但在海洋资源开发设备领域国产化水平仍低,存在较大自主化空间。推荐:1、海上风电、油气开采和通信电力基础设施;2、高端海工装备与深海探测装备国产化。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需求和关键技术商业化进程低于预期。
01主题温度计:主题交易热度有所回暖,电子布与反内卷相关主题走强,业绩预增与PCB主题维持强势
02、本期重点推荐主题:限产稳价/低空经济/AI新基建/海洋经济
1、限产稳价: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箭在弦上,格局改善周期品预期升温
投资建议: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强调依法依规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引导企业提升产品品质,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工信部召开第十五次制造业企业座谈会,听取光伏行业企业及行业协会情况介绍和意见建议,强调依法依规、综合治理光伏行业低价无序竞争。光伏产业链产能和装机量大增,累计装机规模延续“两年翻倍”的增长速度,而产业链价格大幅下滑。同时,上半年钢价及原料价格均偏弱运行,其中供需严重失衡造成焦煤价格下跌。
方向一:产能集中释放、低价无序竞争问题严重,受益反内卷政策催化的光伏、锂电产业链;
方向二:需求不足压制、供给侧改善预期提升的钢铁、生猪养殖等。
2、低空经济:民航局成立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工作领导小组,组织架构完善有望加速产业规划出台、适航审定提速与应用场景落地
投资建议:民航局成立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通用航空、无人驾驶航空、低空经济等相关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统筹。发展规划编制、航空器适航审定、市场监管和飞行运营监管等将成为民航局后续工作重点。空域管理优化和适航取证加速,有望成为推动我国低空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非管制空域的划设为低空经济发展打开了物理空间,适航取证加速为低空经济发展打开了运营空间。
方向一:低空飞行器整机制造与核心零部件公司;
方向二:空管系统、低空交通规划和通航运营等低空服务与运营公司。
3、AI新基建:海外云计算龙头资本开支预期上修,国内智算中心投资持续推进,看好光模块/光器件/国产算力
投资建议:微软发布2025财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其营收为701亿美元,增长13%,净收益为258亿美元,增长18%,而服务器产品和云服务收入增长22%,主要得益于Azure和其他云服务收入增长33%。
方向一:受益海外云厂商资本开支预期上修的光模块、光器件龙头;
方向二:受益国内算力需求曲线提升的AIDC和国产算力产业链。
4、海洋经济:政策发力向海图强,看好海洋科技自主创新与海洋能源资源开发利用
投资建议: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强调要提高海洋科技自主创新能力,要做强做优做大海洋产业等内容。我国海洋生产总值超十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7.8%。海洋船舶工程、海工装备、海洋电力和海洋旅游增速领先。同时,我国在深海探测装备领域基本实现国产化,但在海洋资源开发设备领域国产化水平仍低,存在较大自主化空间。
方向一:受益海洋能源资源开发的海上风电、油气开采和通信电力基础设施;
方向二:受益关键海工装备、深海探测装备国产化的海上钻井平台和深海潜水器。
主题一:限产稳价---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箭在弦上,格局改善周期品预期升温
事件:
1、2025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强调 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需要,要认真落实党中央部署,加强协调配合,形成推进合力。
会议强调,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要聚焦重点难点,依法依规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引导企业提升产品品质,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新华社公众号)
2、2025年7月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书记、部长李乐成主持召开第十五次制造业企业座谈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聚焦加快推动光伏产业高质量发展,听取光伏行业企业及行业协会情况介绍和意见建议。
李乐成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型工业化的重要论述,坚决落实中央财经委第六次会议关于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决策部署,聚焦重点难点,依法依规、综合治理光伏行业低价无序竞争,引导企业提升产品品质,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工信微报公众号)
3、2025年6月29日,人民日报头版推出金社平文章《在破除“内卷式”竞争中实现高质量发展》指出,“要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主动破除地方保护、市场分割和‘内卷式’竞争。” 政府有引导、行业有自律、企业有行动,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就能稳步推进、见到成效。(人民日报公众号)
光伏产业链产能和装机量大增,产业链价格大幅下滑。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数据,2024年我国光伏新增装机量达到了277.57GW,同比增长28.3%,相当于2010-2020年11年的累计装机量。在累计装机方面,累计装机规模延续“两年翻倍”的增长速度,平均2-3年累计装机增加一倍。各环节产品价格较年初均较大幅度下滑,多晶硅、硅片、电池片降幅分别达到40%、50%、40%。2024年,中国具备投产条件的多晶硅企业21家,已具备投产条件的产能达到323.1万吨/年,同比增加40.5%,产能增加主要来自于通威、协鑫、大全、东方希望、合盛等新建产线投产。预计2025年多晶硅需求量约为160万吨至180万吨,可匹配700GW光伏需求,即使2025年无新增产能,以2024年323.1万吨/年的存量规模判断,2025年市场仍存在产能严重过剩、投资过热风险。2024年,我国大陆地区硅片产能、产量增速均呈现放缓态势。截至2024年底,我国大陆硅片产能约1348.8GW,同比增长41.4%,占全球硅片产能的96.70%;产量约775.8GW,同比增长16.1%,占全球硅片产量的96.61%,在全球硅片领域占据绝对主导地位。
上半年钢价及原料价格均偏弱运行,原料跌幅大于钢材;煤焦价格大幅下跌,是成本下降的主要因素,而供需严重失衡是焦煤价格下跌的核心原因。据Mysteel数据,2025年上半年双焦领跌,焦煤较年初20.1%,焦炭下跌31.6%,铁矿石下跌9%。钢材品种中,冷轧价格跌幅最大,为14.4%,其次是螺纹钢,跌幅为8.6%,中厚板价格跌幅最小,为5.1%。上半年焦煤期货价格大幅下跌,主力合约最低跌至709元/吨,跌至2016年的水平,吕梁低硫主焦煤跌至1100元/吨。2025年1-5月,规模以上工业原煤产量累计为19.9亿吨,同比增长6.0%,其中山西原煤产量为54174.5万吨,同比增长13.6%。上半年,Mysteel调研523家样本矿山国内精煤日均产量约75.05万吨,同比增加5.4%;而国内247家钢厂日均铁水产量为235.9万吨,较2024年上半年增加3.6%,供需差导致焦煤过剩,上游库存大量积压,矿山库存、洗煤厂库存、港口库存等均处于偏高水平,贸易商出货压力大,焦煤价格大幅下跌。
主题二:低空经济---民航局成立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工作领导小组,组织架构完善有望加速产业规划出台、适航审定提速与应用场景落地
事件:
1、2025年7月4日,民航局成立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工作领导小组。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强对通用航空、无人驾驶航空、低空经济等相关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统筹,民航局于近日优化调整了民航局通用航空工作领导小组、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管理领导小组和民航局促进低空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了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组长由民航局主要领导担任,副组长由民航局副局长担任,成员包括了相关主要业务部门。领导小组主要承担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研究确定推进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发展重点工作安排,协调解决跨部门、跨央地问题等任务。同时成立领导小组办公室,领导小组设立6个专项工作组,建立了相关工作机制。
下一步,民航局将聚焦发展规划编制、航空器适航审定、市场监管、飞行运营监管、飞行服务保障、飞行服务调度平台建设及安全监管体系建设等开展工作,促进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安全有序发展。(中国民航报公众号)
2、2024年12月2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低空经济发展司正式亮相。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官网,低空经济发展司是负责拟订并组织实施低空经济发展战略、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有关政策建议,协调有关重大问题等的职能司局。(新华社公众号)
首批载人类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营合格证颁发,我国低空经济正式进入“载人时代”。亿航智能EH216-S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相关运营航司正式获得运营合格证(OC)。2025年3月28日,广东亿航通用航空有限公司及合肥合翼航空有限公司收到了由中国民航局(CAAC)颁发的全国第一批载人类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营合格证。这意味着中国低空经济“载人时代”序章正式开启,接下来市民和消费者可以在广州和合肥相关运营点购票体验低空游览、城市观光及丰富多彩的商业载人服务。未来,运营商并将根据运营情况合法合规逐步开拓城市通勤等其他更多场景。首批OC的颁发,创造了低空经济、城市空中交通的新里程碑,也让新质生产力释放出更加强大的活力。(亿航智能官方公众号)
空域管理优化和适航取证加速,是推动我国低空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非管制空域的划设为低空经济发展打开了物理空间,适航取证加速为低空经济发展打开了运营空间。低空经济产业链长产业规模大,有望成为培育新质生产力和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能。eVTOL (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是低空经济飞行器中的新品类,具备应用场景的巨大潜力。根据工信部赛迪研究院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低空经济规模达到了5,060亿元,同比增速达33.8%,低空经济市场规模中低空飞行器制造和低空运营服务贡献最大。乐观预计,到2026年,中国低空经济规模有望突破万亿元,达到10,645亿元。
主题三:AI新基建---海外云计算龙头资本开支预期上修,国内智算中心投资持续推进,看好光模块/光器件/国产算力
事件:
1、美国当地时间2025年4月30日——微软发布2025财年第三季度财报(FY25 Q3)。财报显示,截止到2025年3月31日:营收为701亿美元,增长13%(按固定汇率计算增长15%);运营收入为320亿美元,增长16%(按固定汇率计算增长19%);净收益为258亿美元,增长18%(按固定汇率计算增长19%);摊薄后的每股收益为3.46美元,增长18%(按固定汇率计算增长19%)。
智能云服务营收为268亿美元,增长21%(按固定汇率计算增长22%),以下为业务概览:服务器产品和云服务收入增长22%(按固定汇率计算增长24%),主要得益于Azure和其他云服务收入增长33%(按固定汇率计算增长35%)。(Microsoft资讯公众号)
我国智能算力规模保持高速增长,2026年智能算力规模有望达2024年的两倍。根据2025年2月13日由国际数据公司(IDC)与浪潮信息联合发布的《2025年中国人工智能计算力发展评估报告》,2024年,中国智能算力规模达725.3EFLOPS,同比增长74.1%,增幅是同期通用算力增幅(20.6%)的3倍以上;市场规模为190亿美元,同比增长86.9%。预计2025年,中国智能算力规模将达到1,037.3EFLOPS,较2024年增长43%;2026年达到1,460.3 EFLOPS,为2024年的两倍。2025年中国人工智能算力市场规模将达到259亿美元,较2024年增长36.2%;2026年市场规模将达到 337亿美元,为2024年的1.77倍。另外,根据上述报告我国人工智能的行业应用渗透度较高的行业是互联网、金融、运营商和制造行业。
主题四:海洋经济---政策发力向海图强,看好海洋科技自主创新与海洋能源资源开发利用
事件:
1、2025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强调 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会议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向海图强之路。
会议强调,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更加注重创新驱动,更加注重高效协同,更加注重产业更新,更加注重人海和谐,更加注重合作共赢。
会议指出,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要加强顶层设计,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鼓励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发展海洋经济。要提高海洋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强化海洋战略科技力量,培育发展海洋科技领军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要做强做优做大海洋产业,推动海上风电规范有序建设,发展现代化远洋捕捞,发展海洋生物医药、生物制品,打造海洋特色文化和旅游目的地,推动海运业高质量发展。要加强海湾经济发展规划研究,有序推进沿海港口群优化整合。要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接续实施重点海域综合治理,积极推进海域分层立体利用,探索开展海洋碳汇核算。要深度参与全球海洋治理,加强全球海洋科研调查、防灾减灾、蓝色经济合作。(新华社公众号)
2、2025年3月12日,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全文)。指出: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推动商业航天、低空经济、深海科技等新兴产业安全健康发展。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建设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求是网公众号)
我国海洋生产总值超十万亿元,海洋船舶工程、海工装备和海洋电力增速领先。据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初步核算2024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105438亿元,比上年增长5.9%,增速比国内生产总值高0.9个百分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7.8%。从三次产业结构来看,海洋第一产业增加值4885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37704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62849亿元,分别占海洋生产总值的4.6%、35.8%和59.6%。2024年,15个海洋产业增加值43733亿元,比上年增长7.5%。海洋船舶工业、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海洋电力业、海洋旅游业等均实现了9%以上的快速发展。海洋渔业、海洋水产品加工业、海洋油气业、海洋化工业、海洋工程建筑业、海洋交通运输业等实现平稳发展。
依据海工装备的应用场景,将海工装备细分为海工辅助船、海洋资源开采设备、海洋能源开发装备和深海探测装备。1、海工辅助船主要包括平台供应船(PSV)、用工作船(AHTS)、钻井船、铺管船起重船以及勘测船等;2、海洋资源开采是海工装备的一个重要应用途径,主要包括钻井平台和生产平台两大类;3、海洋能源开发装备,主要指将风能、潮汐能、热能和波浪能等新型海洋能源转变为电力的海工装备;4、深海探测装备指在深海环境下进行海洋科学研究、资源勘探和环境监测等活动的设备和工具,核心产品为深海无人潜水器(ROV)。我国在深海探测装备领域基本实现国产化,但在海洋资源开发设备领域国产化水平仍低。从国产化水平看,中国海洋钻井平台的国产化率仅为30%,其配套设备、关键设备、配件的进口依赖度高;深海探测装备领域国产化水平整体较高,如中国成功研发的首台自主设计、自主集成研制的深海载人型潜水器“蛟龙号”,并在此基础上研发出“深海勇士号”、“奋斗者号”等,其国产化率均达到90%以上。
03、风险提示
关键技术商业化进程低预期。产业政策和应用端推进节奏不及预期,关注科技领域技术成果转化和商业化进程。
宏观经济需求不及预期。科技制造产业和大众消费领域均受宏观经济景气度的影响大。
注:本文来自国泰海通证券于2025年7月7日发布的《“反内卷”政策加码,科技主题轮动加速|国泰海通策略主题风向标7月第1期》,分析师:方奕/苏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