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是最新公布的6月份社零总额的数据,6月份零售额下滑的指标总共没几个,但这仅有的几个下滑的指标,让我们不得不思考。
今年6月份:
限额以上单位餐饮收入同比下降0.4%;
饮料类同比下降4.45:
烟酒类同比下降0.7%;
化妆品类同比下降2.3%。
要知道直到5月份化妆品类零售额还是增长的,但是6月份就Duang的一下同比下降了,这实在是有些诡异。
从“同花顺iFinD”中统计的数据看,实际上今年6月份化妆品类的零售额高于去年六月份,今年为407亿元,去年则为404.60亿元。
之所以出现统计公告中的零售额下降的情况,应该是统计口径的变化;由此也可以看出对于统计数据的分析要侧重于趋势的变化,而不是具体数值的比较。
餐饮收入的分析也要考虑统计口径是否发生改变。
现在再说回餐饮行业的数据分析。
限额以上单位餐饮收入同比下降0.4%。
统计范围包括从事商品零售活动或提供餐饮服务的法人企业、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户。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是指:
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企业(单位、个体户);
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企业(单位、个体户);
200万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饮业企业(单位、个体户)。
也就是说只有年营业收入达到了200万元及以上的餐饮企业才能被称为限额以上单位,是这些单位6月份的餐饮收入同比下降了0.4%。
但是如下表所示,餐饮总收入一直都是增长的,六月份餐饮收入达到了4708亿元,同比增长0.9%。
上面的数据对比让我想到了在万象城看到的一些餐饮现象。
楼上的品牌餐饮客流量并不大,反倒是楼下的小吃集市人很多,周末到了饭点空位很少,要花时间才能找到合适的位置。
小吃集市客单价低。
麻辣烫水饺牛肉面瓦罐客单价30块钱就能吃一顿饭,再买一杯奶茶,俩人一百块钱就能美滋滋。
至于楼上的店,环境好算是它们的最大优势。
性价比不高,团购客单价60元只能买到一堆预制菜,还不如我在楼下喜家德吃盘水饺。
某冰室的这个套餐,主打拍照发小红薯,至于口感那是次要的,只要拍照美美的就好了;这样的店后厨大概只需要掌握微波炉的加热功能。
这种用户消费习惯的变化可以称之为消费降级。
原来花钱大手大脚,不在乎划不划算;现在口袋紧了,更加精打细算了,就会去考虑质价比。
所以从数据看餐饮总收入是增长的,但是限额以上单位的餐饮收入是下滑的;可能是因为它们的用户转而消费客单价更低的小吃快餐,也可能是因为它们也在降价促销。
前段时间就有新闻说郑州有家五星级酒店出来摆地摊,原来的它们用户高攀不起,现在它们主动放下身段降低价格,主打一个靠近群众。
这类高客单价的店会面临更激烈的竞争。
如下表所示,今年6月份餐饮收入仅增长了0.9%,这个增速可以说是创了近年来月度增速的新低。
可能客流量是增长的,但是客单价是下降的;参考最近的淘宝闪购,几块钱一杯奶茶,喝的人多了,但是奶茶的价格已经膝盖斩。
很多餐饮企业原来过得好,是吃到了时代的红利。
那个时候俩人吃饭点四个菜也不心疼,用我们老家的话说,花钱很“毛”,也不计较菜值不值那个价。
现在大家手头紧了,可是很多店还没认清现实,不仅菜的品质没上去,价格还挺贵,比如一系列主打粤菜、实际上使用预制菜加热后装盘的餐厅。
连个白切鸡都处理不好,凭什么让顾客去当大冤种买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