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手向上

周三上午快手股价突破70元,较今年4月份的低点45元又创新高; 我心里有一种想找人喝两盅的高兴,就像我看到安迪从牢狱中逃出来,开着跑车向太平洋进发时一样,高兴是因为他们值得。

周三上午快手股价突破70元,较今年4月份的低点45元又创新高;

我心里有一种想找人喝两盅的高兴,就像我看到安迪从牢狱中逃出来,开着跑车向太平洋进发时一样,高兴是因为他们值得。

雪球小北读财报的专栏自动把文章按公司分类,目前收录的关于快手的动态有37篇,关于恒瑞医药的动态有59篇;幸运的是今年恒瑞医药迎来了股价上涨,快手也一样。

但实际上对快手的跟踪始于2021年。

分析快手2021年年报的时候,探讨过公司扭亏为盈的可能性;在2023年看到了快手扭亏为盈,利润持续增长,并一直到今年几个月的时间里股价涨幅超过50%。

作为一名研究员,我觉得自己很幸运,因为长期跟踪的公司没有打你的脸,而是用业绩和实际行动告诉你,你的判断是合理的。

举例来说:
其实我在2022年解读快手2021年财报的时候,那个时候快手还是亏损的,而且读者对文章有质疑,其实一直到现在文章评论里还有对快手的质疑。

但是有什么关系呢~

快手做事很用心,只要公司的基本面持续向好,市场总会有认识到企业价值的那一天;而且公司和股民之间本来就是双向选择。

通过对分析快手文章的复盘,我发现人只要尊重常识,对事情发展的判断就不会出错。比如财务视角下,快手的净利润会如何由亏损转正?

2022年那篇文章里是这样写的:

报表数据是企业经营情况的反映。

快手利润表上“净利润”只是一个数字符号,它是企业优化业务结构、降本增效后的结果和最终呈现,它是我们分析快手这家公司的起点,而不是落脚点,我们的落脚点永远都在企业的经营层面上。

想起一句话,“发展才是硬道理”。

我们在谈论快手净利润转正的问题,分析它的销售成本率、销售费用率和研发费用率,想到了它可能会采取的降本增效的措施,但是,我们不能忘记一个基本的常识:

要降低费用率,减小分子固然重要,但是做大分母更重要;减少支出固然重要,但是增加收入更重要。

持续为用户创造更多的价值,吸引用户并留住用户,跟用户共赢共享把收入越做越大,各项费用率降低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下图是我根据快手的季报整理的公司营运参数的数据,从2022年第一季度到2025年第一季度。

日活用户从不足3.5亿到突破4亿;

月活用户从不足6亿到突破7亿;

日活用户线上营销服务收入从32.9元到44.1元;

电商GMV从1750亿到3323亿。

日活用户使用时长从128.1分钟提高到了133.8分钟。

如前所述,跟用户共赢共享把收入越做越大,各项费用率降低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快手的经营数据是向好的,它的利润表怎么会不改善呢?所以后来我们就看到快手的利润增长。


当时写文章的时候没有想到可灵的横空出世,没有想到AI会给公司增长带来的巨大影响。

快手已经有了7亿用户的基本盘;而AI技术对公司业务的提升是全方位的,而不是点对点的关系。

对线上营销服务业务来说:


AI精准投放和个性化推荐,使得广告转化率大幅提升,进一步推动了线上营销收入的增长。

对电商业务而言:


AI还优化了用户体验,增加了用户粘性,为电商GMV的持续攀升奠定了坚实基础。

此外,可灵本身也能创造收入,今年Q1可灵营收超1.5亿元;而且今年可灵得到了央视的报道。


AI对快手的作用有点像杠杆解。

杠杆解优于症状解,要是头疼了去医头,脚疼了去医脚,整天疲于奔命去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那么,问题永远都没有被解决完的时候。

所以,你要去找到关键干预点,只要这个点找得好,就能以小博大,很多问题就会自我化解;AI对快手增收和降本增效的作用,就是杠杆解。

问题就像星星那么多,不要去点燃一颗又一颗星星,而是要做太阳;当太阳升起来的时候,星星自然会消失不见。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