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个迈瑞医疗!澳华内镜,渗透率极低的国产内镜龙头,迎来拐点

所长讲过多次2024是国内医疗器械企业的小年,核心原因之一就在于医疗设备的以旧换新国补本来是天大的好事情,但是由于实施缓慢,导致各个医院都延迟需求等待,以至于整个国内医疗器械市场都承压,招标数据一直到12月才开始转正。

“这是价值事务所的第1912原创文章”

所长讲过多次2024是国内医疗器械企业的小年,核心原因之一就在于医疗设备的以旧换新国补本来是天大的好事情,但是由于实施缓慢,导致各个医院都延迟需求等待,以至于整个国内医疗器械市场都承压,招标数据一直到12月才开始转正。

但在12月之后,国内整体增速就变得非常快了。

这其实就是所长过去一年一直在强调的“需求会延迟但不会消失”,很多时候,我们真的需要多些耐心。

为什么医疗器械招投标数据自2024年底就开始好转,可很多企业Q1的业绩还很拉垮呢?迈瑞医疗在此前的投资者交流中其实讲得比较清楚,“在当前的竞争环境下,从公开招标到收入确认的时间差显著拉长,因此国内今年上半年国内收入实际反映的是去年招标的大幅下滑,预计2025年上下半年的收入将回归到“前低后高” 的分布情况, 并呈现出逐季度环比改善的趋势,其中整体营业收入同比增速将从三季度开始迎来重大拐点。”

迈瑞如此,其余企业差不多也是如此,了解了国内医疗器械行业近期的概况后,我们再来看一下澳华内镜近期的情况。

01价值事务所2024及2025Q1业绩简评

2024全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50亿,同比上涨10.54%;归母净利润0.21亿,同比下降63.68%。

2025Q1实现营业收入1.24亿,同比下降26.92%;归母净利润-0.29亿,同比失真。

公司整体营收状况基本和迈瑞提到的一致,至于为何利润相比营收“可怜”这么多,这就和澳华当前所处的阶段有关了。

澳华所处的内镜行业属于外资垄断市场,而且整个国内内镜软镜相关的需求(如肠镜、胃镜等检查)基本都集中在三甲医院。想想也可以理解,估计没几个人会去小医院做这些检查,所长此前在一家公立二甲医院上班,虽然自家医院也可以做内窥镜检查,但院内的职工几乎都会去其他医院,所长之前陪一个同事做相关检查就是去的市内一家知名大三甲,自己娘家人都这样,更何况那些普通患者。

按照澳华的说法,三甲医院占了整个国内80%的市场。

咱们国家在医疗器械方面的国产替代,甭管哪个细分领域,仔细去看,其实都走的是农村包围城市路线,道理也很简单,大三甲整体而言不差钱,人家要的就是最好的产品,如果产品不过关,只靠便宜是很难说服医院的。

所以,哪怕迈瑞已经强到了这个程度,其实在国内超高端领域的渗透率都还不算高,耕耘多年且全球化已经做得这么好的的老牌巨头尚且如此,更何况没什么积累的澳华。

似澳华这样的国内内镜小龙头,此前基本都在三甲医院外的小市场转圈圈,一直根据小医院的需求默默迭代产品,直到2022年底发布了一款新机AQ-300,对比以往的机型,这款AQ-300的性能可以说有跨越式的提升,甚至与奥林巴斯最新机型X1相比也毫不逊色。

出于对AQ-300的信心,2022年初的时候澳华就推出员工持股计划,对2023、2024两年的收入增速目标均定在50%以上,这款产品上市后也确实受到了国内一线临床人员相当的认可,正是凭借这款产品,这几年公司的三级医院客户数量开始有了跨越式的提升。

讲到这里,其实澳华的利润为什么这么拉垮就很清晰了,因为新产品的上市需要推广,尤其是三级医院,对于澳华可以说是全新的客户,之前没有积累,是块难啃的硬骨头。按照公司的说法,超三甲市场或者头部的三甲这些市场是需要打阵地战的,得要去做学术、做展会,让医生用了你的产品、认可你的产品,然后再一步步去打这个市场。

现在渗透率这么低,就是因为没有捷径可走,必须是产品拥有一定的临床需求,然后通过营销人员不懈努力,一步步赢得那些临床医生的认可,这个过程是挺难的。

如果大家也对所长看的企业、行业专家交流纪要感兴趣,可以加入《价值宝库》查看。《价值宝库》是所长团队精心打造的投研资料库,每天会上传100+内容,绝大多数都是大家最为关心的一手调研纪要,此外还有各种研报、突发/热门事件分析、宏观政策及市场解读等内容。总之,只要是对咱们有用的,所长能找到的,都会上传到里面。

公司的销售费用率正是在2022年推出AQ300后突然飙涨的。

这其实相当于费用前置。除了国内,海外也处于投入期,澳华这阵子海外的表现特别猛,2024全年海外营收有42.7%的增长,占整体收入的比例已经达到21.5%。

海外相比国内其实更处于早期阶段,更需要投入。公司也表示,目前海外公司处于比较初期的状态,只是在筛选比较好的代理,毕竟有些区域开始拿证销售了就要找当地合作伙伴,处于这么一个阶段,还没有掌握终端的情况,还没到有策略地规划某个地方、国家应该用什么样的团队去打的阶段。

一方面营销还处于投入期,另一方面研发也需要再加大投入,毕竟研发是澳华的命根子,澳华之所以能走进我等投资者的视野,就是靠多年砸研发砸出来一个AQ-300。2024年,公司的研发费用也增长得厉害,研发费用为1.63亿,同比增长 11.29%,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21.83%。

公司表示下一代AQ-400产品最迟明年会推出来。自AQ300后,澳华研发端的表现确实越来越亮眼了,2024年也有很多成果出来,比如:

发布电子经皮胆道镜,能让医生直接观察胆道内部情况,极大提升了对胆道疾病的诊疗水平;

发布电子膀胱镜、电子输尿管肾盂镜,布局泌尿领域;

发布高光谱平台,布局26个窄带光波段,能够更细致地区分不同深度的血管和组织;

发布AQ-150、AQ-120等内镜系统,其中 AQ-150系列为全新 4K 内镜系统,配合可翻盖触屏的设计,属于超高性价比产品,专为比较偏远经费有困难的三甲医院准备;

发布640倍细胞内镜以及140倍光学放大内镜;

发布超细胃镜,最细达5.4mm的头端直径,可突破狭窄节段并明确狭窄远端可能存在的病变情况。

公司在年报中也着重介绍了员工扩张情况(其实最主要的就是销售人员和技术人员),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员工总数达到 1,215 人,较去年年末整体净增长 123 人,整体增长 11.26%。销售人员团队 447 人,占公司总人数的 36.79%,进一步扩大了公司的销售以及品牌建设团队,提高了专业学术服务能力;技术人员团队 268 人,占公司总人数的 22.06%。

人数变多了、营销、市场、研发费用都要增长,管理费用肯定也会提升,各项费用都在增长,利润增速肯定就跑不赢营收增速。

这是公司这段时间利润承压的核心原因所在。

不过各行各业其实都是如此。当一家公司的新品或者新业务正在放量时,前期投入阶段利润增速跟不上营收甚至出现亏损都非常正常。此前讲的爱博医疗的隐形眼镜放量拖累公司利润;康龙化成几乎前后脚同时切入CDMO、临床CRO以及大分子/CGT业务,利润不停坐过山车;石头科技大力扩展海外利润相当拉垮等等,这些道理都是一样的。

面对这种拳头新品正在放量的企业,对营收、市占率的考量其实比利润重要的多,只要不影响公司的生存情况,根本不需要过于担心。

02价值事务所写在最后

总的来说,澳华的实际经营情况还是相当不错的。大型医疗终端客户数量不断增长,短短两年时间,目前AQ-300已经占其总出货量的一半,考虑到AQ-300的售价比其他产品高不少,现如今公司大半的营收来源应当也是AQ-300,明年更厉害的400又会出来,400比300多了两个重磅功能,会直接比着X1去定价。

而海外的放量也较为厉害,今年海外的表现应该也会比国内好很多。现如今,国内内镜软镜的国产替代才刚刚开始,再考虑到内镜在国内的整体渗透率还很低、老龄化的加持以及海外更广阔的空间,澳华应当是值得我们长期追踪的企业。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