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A股稀土、锂矿、小金属等板块显著大涨。
其中千亿市值巨头北方稀土大涨9.87%,刺激板块其他多只概念股涨停,锂矿概念中的久吾高科飙涨20%,盛新锂能、金圆股份大涨10%强势封板。
在期货市场,同时夜盘氧化铝、碳酸锂、玻璃、纯碱、焦煤、PVC等板块的集体大涨。
在其中,7月以来,多晶硅品种近期持续走出强势飙升。7月17日多晶硅期货9月合约跳空高开高走最终大幅收涨7.24%,次日又一度飙升超过4%,最高报45855元/吨,为自6月底的30045元/吨以来累计飙升超过50%。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多晶硅的近期走势,显然就是一轮强势的逼空行情。
这一轮由政策信号驱动的“反内卷”概念行情,资金躁动已越来越明显了。
01 资金越发躁动
7月18日期货市场夜盘,氧化铝产品盘中甚至飙升接近7%,报3345元/吨,成为当天晚上涨幅最大工业品。
同样大涨的还有玻璃及纯碱板块,盘中也一度涨超5%。除此外,焦煤、碳酸锂、沪锌、PVC、焦炭等品种也大幅涨超2%。
这些期货工业品的大涨原因基本类似,都是市场越发感受到从光伏多晶硅逼空行情带来的涨价预期效应。
而这也并非投资者的空想,最近市场确实也传来多个刺激消息。
7月17日午间,藏格矿业就发布公告称,公司全资子公司格尔木藏格钾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藏格钾肥”)于2025年7月16日收到海西州自然资源局、海西州盐湖管理局下发的《关于责令立即停止锂资源开发利用活动的通知》。
公司对此回应称,上述两家公司均在同一矿区,但是开采的资源不同,一个是氯化钾,另一个是碳酸锂。谈及为何锂资源停产时,工作人员指出,属于采矿证的问题,补办相关手续即可。
藏格矿业上述公告发布后,碳酸锂期货价格一度上涨超过5%,并刺激A股锂矿板块大涨。这一行情延续到了7月18日。
此外,还有报道称,周一宜春的一纸文件,8家矿山面临补充矿山资料的要求,此外其中有一家矿山采矿证到期日截止8.9日,市场预期如面临补充材料以及重新以锂矿的名义备案,8.9日后或面临暂时停产的可能性。
盐湖突然停产,江西、青海关于锂资源采矿证重新备案的行为,开始让市场猜测这可能是全国性的而不是争对个别项目。背后的政策目标,可能也是如近日光伏行业的“反内卷”一样,都是要收紧低效产能,以平衡市场价格。
玻璃品种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况。
据报道,国内头部光伏玻璃企业于6月30日达成协议,计划自7月起通过“冷修”(停产窑炉)或“堵窑口”(限产)等方式减产30%。部分玻璃企业已开始实施窑炉堵口措施,预计7月国内光伏玻璃产量将降至约45GW左右。
机构认为,部分光伏玻璃企业前期已经规划好的减产计划,正在陆续执行,7月份减产是大概率事件,未来减产动作可能还会延伸至三季度。不过也有分析认为,量值难以达到30%水平,预计在15%-20%之间。
数据显示,在A股市场,7月以来的光伏产业链、有色金属等领域多个细分品种概念股涨幅超过30%,部分概念股甚至走出了翻倍行情。如提供光伏玻璃的亚玛顿,该股从6月下旬随着政策面重点提及光伏行业“反内卷”开始,股价就开始连续放量飙涨,从15元一度最高涨至28.93元,累计涨幅接近翻倍。
不过,随着7月15日公司披露半年度预亏1500万元-2000万元的公告,炒作资金快速离场,该股也快速回落,周五当天收市甚至被砸至跌停。
而在期货市场,工业品期货价格同样连续反弹,据统计,7月以来,文华工业品指数本月上涨4.18%,煤炭、建材、钢铁板块本月涨幅分别为12.17%、9.99%和8.61%。
分品种看,多晶硅期货在各品种中领涨,主力合约本月涨幅已超30%,排名之后的分别是焦煤期货、玻璃期货、氧化铝期货、铁矿石期货,7月涨幅也都超过10%。
02 接下来怎么看?
要理解这轮行情,必须抓住“反内卷”这个核心关键词。
“反内卷”的范围远不止光伏。从政策文件和机构研报来看,钢铁、炼油、合成氨、水泥、电解铝等传统行业,以及光伏、锂电池、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都在综合整治的范围内。
这些行业有个共同特点:要么存在严重的产能过剩,要么陷入低价竞争的泥潭。
中央财经委、工信部等部门的连续表态,释放出一个明确的信号——未来将通过供给侧改革,推动这些行业从“拼价格”转向“拼品质”,从“扩产能”转向“优结构”。
而政策的风向往往是行业周期的转折点,尤其是此次政策的上层定调规格极高,且具体直指行业痛点,对市场的影响可能比以往的要大得多。
7月18日,国新办的新闻发布会更值得关注,工信部总工程师谢少锋提到,将实施新一轮钢铁、有色金属、石化、建材等十大重点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具体方案将在近期陆续发布。
这意味着“反内卷”不是一句空话,而是有具体措施跟进的系统性工程。参考2015-2016年供给侧改革的经验,当具体政策落地时,行业的盈利水平往往会出现超预期的改善。
不过,多数机构对“反内卷”行情的未来走势持较为乐观的态度。
华创证券在研报中指出,“反内卷”重点行业往往具有高库存、高CAPEX、低产能利用率、低价格水平的特点,而这些行业正是下半年政策发力的重点。
从历史经验来看,供给侧改革对行业盈利的改善效果是显著的,2016年的钢铁、煤炭行业就是典型案例。当前的黑色板块(钢铁、煤炭)和新能源金属(多晶硅、锂等),作为国内供给侧最敏感的领域,很可能成为政策红利的直接受益者。
此外,7月政治局会议还有可能进一步加码稳增长政策,如果能有需求端的政策配合,工业品市场的回暖将更具持续性。毕竟,供给侧的改善需要需求端的承接,只有供需两端形成合力,行业才能真正走出低谷。
但风险同样不容忽视。
首先,当前商品基本面仍偏弱,价格上涨更多是政策预期驱动,而非实际供需改善。如果后续政策落地不及预期,或者需求端没有跟上,价格过快上涨后很可能出现调整。
其次,部分品种涨幅过大,多晶硅期货单月涨幅超30%,这种短期快速拉涨的行情,往往伴随着较高的波动率,交易所已经出台措施防控风险,投资者盲目跟风很容易被套。
部分机构认为,当前经济环境与2016年供给侧改革时不同。房地产投资疲软,地产影响需求,可能制约上游资源品价格反弹;光伏、锂电等新兴行业竞争格局复杂,治理难度较大;海外经济放缓,全球需求不确定性仍存,可能对出口导向型行业产生影响。因此,政策效果仍需观察,市场虽有上涨趋势,但也存在一定不确定性。(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