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击北交所失败 美妆私域品牌兰亭科技因虚假广告被罚

海闻社观察 只罚了600元。 三年半上市长跑戛然而止,这家老牌美妆企业面临私域红利消退与公域转型受阻的双重困局。

海闻社观察 只罚了600元。

三年半上市长跑戛然而止,这家老牌美妆企业面临私域红利消退与公域转型受阻的双重困局。

近日,深圳市监局公布的一则行政处罚信息显示,深圳市兰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因发布虚假广告,被处以600元罚款。 

行政处罚决定书显示,兰亭科技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2021修正)》第五条规定。市场监管部门责令其停止发布广告、消除影响,并处以相应罚款。

这个罚款金额低到几乎没有约束能力,但对于兰亭科技来说,更大的难关根本不在于此。

 image.png

图源:深圳市监局

作为一家拥有30年历史的老牌美妆企业,兰亭科技曾被视为私域赛道的开山鼻祖。2021年,搭乘北交所成立的东风,兰亭科技高调牵手国泰君安(现国泰海通)开启上市征程。

不久前,深圳市兰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宣布与国泰海通证券“友好协商”终止上市辅导协议。这场始于2021年北交所成立红利期的资本征程,在历时三年半后悄然落幕。

在公告中,兰亭科技将终止原因归结为“综合考虑资本市场环境及自身经营情况”。这一标准表述背后,是公司连续两年亏损、营收较2020年高点近乎腰斩的残酷现实。

据其最新财报显示,2024年公司营收3.23亿元,同比下滑14.87%;净利润亏损1726.71万元,同比下滑49.65%。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更是大幅减少258.64%,达到-12亿元。

纵向对比更显严峻,2020年至2024年,公司营收从6.45亿元降至3.23亿元,累计降幅达49.9%。同期净利润由盈转亏,从2020年的8255.28万元一路下滑至2024年的-1726.71万元。

在新三板挂牌期间,兰亭科技的股价从2021年历史高点的12.89/股一路下挫至1.5/股左右,累计跌幅近90%,市值仅剩1.11亿元。

兰亭科技曾是私域流量运营的先行者。2015年,公司创新推出 “M2C(工厂到消费者)”模式,通过微信生态打造一对一客户服务链路。这一模式曾创造电商奇迹2014年其电商营收不足400万元,到2019年暴增至1.87亿元,五年增长40多倍。巅峰期会员人数高达300万,配备700余人的私域运营团队,电商渠道贡献超60%营收。

随着直播电商崛起,消费者行为发生根本性迁移。2020年,兰亭科技电商营收同比大幅下滑21.3%,遭遇私域渠道建立以来的首次下滑。

面对困境,兰亭科技选择全面押注公域平台,在天猫、抖音开设旗舰店,邀请黄圣依、疯狂小杨哥等明星主播带货。然而转型代价巨大,2022年其广州子公司虽完成7118万元营收,却录得1230万元亏损。

2023年起,红塔证券、国投证券等4家券商相继退出为其股票提供做市报价服务。这说明企业可能自身的经营状况和未来预期不满足券商对做市的要求,也可能是因为券商对企业未来的交易预期减弱。

北交所上市规则明确要求,市值需超2亿元,最近两年净利润需超1500万元,且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大于8%。兰亭科技1.11亿元的市值和连续亏损的业绩,显然难以达标。

2025年上半年已有75家企业终止IPO,其中北交所占27家。兰亭科技成为资本寒冬下又一折戟者。终止上市后,兰亭科技面临的压力不小。原有私域体系老化,用户复购率与客单价承压;公域战场陷入存量搏杀,高成本引流模式难以为继。

值得关注的是,兰亭科技海外销售2024年实现营收0.85亿元,同比增长26.84%。在抖音平台,其一款售价39.9元的玻尿酸原液精华已售出247万瓶,显示产品仍具市场认可度。

也许,放下资本神话执念,重构产品力与用户信任的基石,才能让兰亭科技走到更远。那些被上市进程掩盖的深层隐忧,或能转化为破局重生的燃料。无论选择哪个资本市场,企业成功上市的核心在于是否具备强大的竞争壁垒和可持续的发展能力。对兰亭科技而言,与其在IPO独木桥上孤注一掷,不如深耕研发与渠道。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