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闻社观察 新人换旧人。
一般一家上市公司在资本运作之前,董事会有人员调整很正常,但全换完的确实不多。
8月10日晚间,一份来自ST赛隆的公告引发市场震动。公司董事长兼总裁蔡南桂携全部9名董事会成员集体递交辞职报告,同时辞职的还有部分高级管理人员。
此前,公司控制权正式易主海南雅亿共赢科技合伙企业(有限合伙),那是一家成立仅三个月的投资平台。随着原管理团队退场,由于海南雅亿也没有实际控制人,这家被退市风险警示的医药企业,也成为了一家无实控人的上市公司。
图源:公司公告
这场人事地震在控制权转移的背景下显得顺理成章。根据公告,辞职的核心人物蔡南桂是公司创始人,他辞去了董事长、董事、总裁及战略决策委员会主任委员等所有核心职务,仅保留“公司其他职务”。与其一同离开权力核心的还有董事唐霖、常务副总裁刘达文等高管团队。
值得注意的是,蔡南桂辞职后仍持有公司6751.27万股股份,唐霖持有722.39万股。两人虽保留巨额股权,却已交出公司决策权。
与此同时,新控股股东海南雅亿迅速提名全新董事会阵容。6名非独立董事候选人中,贾晋斌(医学与金融双博士)和陈科(注册会计师,新任总裁)领衔,陈顿斐(海南雅亿代表)等投资背景人士入列。三位独立董事候选人则覆盖会计、法律和科技领域。
现任董事会已全票通过上述提名,同时任命39岁的陈科为新任总裁。这位曾任职毕马威和奇虎360的财务专家,成为掌舵这家危机企业的关键人物。
据了解,这场权力交接始于三个月前的一纸协议。5月18日,原实控人蔡南桂、唐霖夫妇以每股8元的价格,向海南雅亿转让14.16%的股权,交易总额1.99亿元。
虽然转让比例不足15%,但原实控人同时放弃剩余全部股份的表决权,也就是原实控人蔡南桂持股从52.52%降至38.36%,唐霖从6.26%降至4.10%,却不再拥有决策权。
7月8日,股权完成过户。海南雅亿以14.16%股权加上原实控人放弃的表决权,实际掌握24.60%表决权,成为新任控股股东。这笔交易的付款方式也颇为特别,交易款分两期支付,其中8000万元需借给上市公司周转。
赛隆药业的控制权变更,与迫在眉睫的退市危机密不可分。4月28日,因触及财务退市指标,公司股票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公司的核心问题在于业绩的断崖,2024年,公司营收仅2.64亿元,同比下滑15.15%;净利润亏损3314.56万元,同比暴跌447.67%。更严重的是,公司扣非净利润已连续五年为负。
4月26日,公司还因业绩预告变脸且未及时提示退市风险,公司及蔡南桂等高管被广东证监局出具警示函。很显然,赛隆距离终止上市,真的只有一步之遥。
对于接盘方海南雅亿的背景,其实市场是持怀疑态度的。公告显示,这家成立不足百日的投资机构尚无实际业务经营,也缺乏可查的财务数据。
根据新管理团队的构成,除了新任总裁陈科外,拥有医疗产业背景的非独立董事候选人贾晋斌和张光扬占据两席,也就是说,公司可能向医疗健康领域转型。
但对于塞隆来说,转型的难度一点也不小。公司目前核心产品包括注射用替加环素、阿加曲班注射液等,但产品批文众多、竞争激烈、产品力弱。医药和医疗听起来一字之差,实际上隔行如隔山。
加上无实际控制人架构下,公司治理层面可能出现权力真空,董事会与经理层缺乏有效制衡。在退市倒计时的压力下,决策效率将成为生死关键。
新掌门陈科面临的是一道复杂的资本难题,如何利用短暂的时间窗口,将这家连续亏损、营收萎缩的药企拉出退市泥潭?在无实控人的架构下,海南雅亿能否协调多方利益完成这场生死救援?当董事会会议室重新坐满时,答案或将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