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事件详情

科技与PE投资背景的“局外人”,重塑香港眼科医疗品牌

2小时前 23,784

导语:

清华IT理工男、阿里移动支付创始团队高管、PE投资人——蒋波的履历看似与眼科医疗风马牛不相及。但正如巴菲特所言,“当一家优秀企业遇到一次巨大且可解决的问题时,就是最佳投资机会。” 2024年中,他带领一支同样“超配”背景的跨界团队接手陷入亏损的清晰医疗(01406.HK),用资本视角、科技思维与结构性改革,推动这家香港眼科机构重回正轨,并在大湾区医疗融合的浪潮中寻找新的增长曲线。

编者按

当眼科医疗驶入技术迭代与区域融合的十字路口,香港市场正经历着一场静悄悄的变革。一面是全球前沿技术落地的“时间差”优势,一面是大湾区医疗资源互通带来的竞争与机遇;一面是部分机构因模式粗放陷入经营困局,一面是技术驱动型玩家在细分赛道加速构建壁垒。

清晰医疗(01406.HK)或许会成为这场变革中的典型样本。2022 年上市后,公司曾因依赖个别医生、扩张冒进等问题陷入连续亏损,现金持续失血。2024 年中,以蒋波为核心的新管理团队接手,通过关停低效门店、强化现金流管理、聚焦技术壁垒等一系列调整,推动公司逐步走出低谷。

蒋波并非“科班出身”——清华理工男、科技行业高管、PE投资人。他的履历与香港眼科医疗看似风马牛不相及,但正如巴菲特在1989年致股东信中所言:“A great investment opportunity occurs when a marvelous business encounters a one-time huge, but solvable problem.”(“当一家优秀企业遇到一次巨大且可解决的问题时,就是最佳投资机会。”)

蒋波眼中的清晰医疗,正是这样一个拥有技术与市场潜力,却亟需重构模式的机会。

01 

一个局外CEO的破局之旅——回归常识,回归商业本质

主持人:蒋总,您接手清晰医疗时,公司正处在连续亏损、现金大量流失的状态。您是如何着手的?过去一段时间以来,有哪些进展?能否分享一下。

蒋波:是的,当时公司的状态并不好,所以我们团队的第一步是止血,第二步是算账。商业的本质是资源的有效配置,企业必须先恢复造血能力,才能谈后续发展。

我们从两个点倒推具体策略:

· 从起点出发,看我们拥有哪些资源和优势——比如,清晰在新技术引进上一直走在前列,叠加香港在引进全球领先眼科技术上的速度和渠道,给了我们更强的优势。

· 从终局出发,明确我们希望在行业中扮演什么角色,愿景和目标是什么。

用这两个参照系回溯发展路径,就能判断哪些资源该加码,哪些该果断舍弃。

在执行上,止血的动作包括收回已离职医生的贷款,果断关闭尖沙咀中心——这个年租金高达700万港元的门店,长期经营表现不佳,关停后直接减少了持续性亏损。

开源方面,我们拓展保险渠道,优化医生激励机制,让收入结构更均衡。保险渠道营收占比从上一年的0.7%提升至6.3%,单一医生营收集中度显著下降,医生贡献更多元化。。

这些动作的结果很直接:全年现金净流出从之前两个财年的3380万、6610万港元,收窄至880万港元,减幅分别高达74%、86.7%;经调整EBITDA亏损从上一财年的3633万港元缩窄至394万港元,减幅达89.2%,两者同步显示出经营状况改善。

团队上,我们同样做了“超配”:新核心团队成员同样是“局外人”,来自清华、香港中文、剑桥、复旦、中大等顶尖学府,履历横跨巴克莱、高盛、复星、PwC等机构。虽然大多不是传统医疗背景,但正因如此,他们能够跳出行业惯性,从商业本质出发重构模式。

主持人:大湾区患者双向流动趋势明显,不少香港机构担心内地的价格优势会分流客户,您怎么看?

蒋波:这是不可逆的大趋势,我们不应该抵制,而要拥抱并从中寻找机会。市场是双向的,有香港居民去内地就医,也有因技术、服务需求选择来香港的患者。我们要聚焦的是能发挥优势的目标群体,比如对新技术、个性化服务有高需求的患者。

同时,我们主动布局大湾区:与新风天域集团旗下的和睦家合作,在深圳和睦家医院打造并运营高端眼科中心;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及中国眼谷建立战略合作,把香港的技术经验向内地输出,实现“立足香港、辐射大湾区”。

02

 所有伟大的公司,本质上都是科技公司

主持人:您曾在科技行业工作多年,刚刚也一直强调新技术,您觉得科技对医疗企业意味着什么?

蒋波:所有伟大的公司,本质上都是科技公司,即便它们表面上是消费、零售、甚至传统行业。它们在成长为伟大企业的过程中,都依托了当时最前沿的技术,甚至成为这些技术的应用先锋。伟大的公司不是因为短期套利,而是因为抓住了技术浪潮,并深度应用技术,构筑长期竞争优势。

比如,沃尔玛在1983年建成美国零售业首个私有卫星通信网络,用于连接所有门店和总部,实现每日销售数据的实时传输;率先在零售业大规模部署条码扫描与POS系统,结合卫星网络和集中式数据库,实现即时库存管理与自动补货。使得补货速度领先同行数倍,库存周转率高,成本低,支撑了“天天低价”战略。

再看可口可乐,早在1930年代就推广自动售货机,大幅降低分销成本;投资冷链技术,让消费者在更多场景下喝到冰镇可乐;1950年代成为电视广告的重度投放品牌,抓住了大众媒体的红利,把品牌渗透到消费者生活的方方面面。

我自己也经历过这样的浪潮。在阿里巴巴,我们看到当移动支付这样一个改变行业格局的新技术平台出现时,它重塑的不只是零售,还有交通(打车)、餐饮(外卖)、娱乐(游戏)等多个领域。

今天,AI是新一轮的技术浪潮。眼科可能是AI落地医疗服务的最佳入口之一,我们已与全球领先AI团队合作,计划成为香港首家将AI系统部署于临床的医疗机构。

清晰医疗的“双轮驱动”科技战略很明确:

· 向外:引进全球领先、在香港可先行落地的技术。清晰作为香港首批引入EVO植入式隐形眼镜的机构,也是目前全港唯一官方认证的卓越中心,持续保持全港最高的手术量。最近我们又率先引入了ELITA下一代激光矫视设备。

· 向内:率先落地内地的优质创新成果。例如我们已经在推广的全球首创PBM光生物调节近视防控技术——每天2次、每次3分钟,就能有效控制近视发展、治疗假性近视。还有一些国内研发产品,效果赶超国际竞品但成本更低,这既能拓宽服务群体,也能优化医疗的可及性。

03

 局外人” 做产业,反而可能做得更好

主持人:您的投资背景对企业运营有哪些帮助?

蒋波:投资(尤其是主动投资)和管企业,一个是管投资人的钱,一个是管股东的资产;关键都在于资产和资源的配置和优化。

我在NEA、复星等机构投资过固生堂、海吉亚、泰和诚(港股:美中嘉和)等多家医疗服务企业,这让我熟悉行业的盈利模式、增长杠杆和治理难点。

我个人很喜欢一本书《The Outsiders》 (《The Outsiders: Eight Unconventional CEOs and Their Radically Rational Blueprint for Success》),这本书列举了长期来看给股东带来回报最高的公司,从IRR角度,都超过了最传奇的CEO杰克·韦尔奇领导下的GE,他们的CEO无一例外,都是“局外人”。他们并不是某个行业的专家,但掌握着企业改造、价值创造的通用技能;站在企业决策的核心,引进需要的行业资源、产业know-how,调动各方面的市场参与方,最终为企业带来持续价值。

过去二十年,新一代Buyout PE的涌现,也证明了这一点。从最初的金融杠杆到以价值创造为核心,PE帮助企业创造价值的抓手包括:第一,企业收入的提升(定价、市场开拓、客户维护等);第二,成本管控;第三,资本结构调整;第四,人员和团队优化;第五,提升公司治理水平(优化董事会,引入有行业和管理经验的资深人士);第六,提升战略发展水平。Growth Driven的PE,是最近二十年表现最好的资产品类。

在清晰医疗,我们正是把这种方法论落地执行:重构团队、调整结构、确立阶段性目标,让每一项投入都对准终局。

04 

辞旧迎新,继往开来

主持人:您如何看待未来眼科医疗的发展趋势?

蒋波:当下眼科医疗有几个明显趋势:第一,新需求涌现,青少年近视防控、老龄化带来的眼病治疗需求快速增长,同时脑科学等交叉领域也在为眼科打开新空间;第二,科技创新驱动行业变革,新设备、AI诊断、基因疗法等技术不仅提升疗效,还在降低成本、提高可及性,这会重塑行业格局;第三,消费与医疗边界模糊,眼科服务既有刚需属性,也有消费属性,高频化、个性化趋势明显;第四,行业周期与细分机会并存,医疗健康行业有周期性,但细分领域仍能通过科技和模式创新创造超额收益。

清晰医疗的应对策略很明确:聚焦技术创新抓住新需求,通过“双循环”技术布局卡位趋势,同时优化服务体验,模糊医疗与消费的边界,在周期中创造结构性机会。

主持人:投资者很关注两个问题,一是谢伟业医生的案件,我们看到公司8月1日晚间发布相关公告,谢伟业医生的董事资格已被取消,董事职务也正式撤销,另外就是公司的复牌进展。您能否回应?

蒋波:新管理团队与谢医生彻底厘清边界,他的个人事务与公司、尤其是公司未来的发展无关。

我们参考过瑞幸的案例:当年瑞幸出现财务问题后,新团队通过内部调查、重构治理,与过去的问题彻底切割,最终实现重生。清晰医疗也是一样,我们已经完成管理层更迭,建立了新的公司治理机制,内部调查聚焦于厘清历史问题,这不会影响当前的经营。

至于复牌,这是我们当前的重中之重,已投入大量资源推动。因为涉及信息披露和监管要求,具体细节不便透露,但可以确认,我们正与监管机构保持密切沟通,全力推进,确保符合法规并保护股东利益。一旦有实质性突破,会通过正式渠道及时披露。

主持人:自您上任医疗,您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蒋波:这段时间,我们完成了从止血到造血,从依赖个人到平台驱动的转变。这不仅是公司的重生,也是我们迈向新阶段的起点。未来,我们希望让清晰医疗在大湾区乃至更广阔的市场,持续创造技术与服务的双重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