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华泰证券
研究员:李斌/黄自迪
新材料、新能源业务利润均同比增长
新材料方面,公司25H1 收入同比增长23.84%、净利润同比增长10.21%,主因销售量增长所致。公司储备的新能源汽车、半导体、AI 行业的客户销量持续增长,产能利用率进一步提高。新能源方面,公司25H1 收入同比下降10.10%、归母净利同比增长6.05%。虽然美国新建项目在4 月底才试产,越南基地尚处在市场开发及经营方案进一步优化之中,但因公司差异化的精准服务,在美国市场树立了良好的品牌价值,并建立了长期、稳定、可靠的客户战略合作关系,该业务销售量同比仍有增长。因美国组件终端价格有所下降,该业务收入同比降低,但公司良好的经营使得净利润实现稳步增长。
新材料和光伏产能持续优化区域布局和股权结构新材料方面,公司为了满足AI、半导体、电子等新兴领域需求,新材料领域在建项目包括3 万吨特殊合金电子材料带材扩产项目(规划中)和2 万吨特殊合金电子材料线材扩产项目(25 年6 月投产)。新能源方面,公司在美国建设的2GW N 型组件项目于25 年4 月全线贯通,同时新增1GW 组件项目预计25 年8 月试产;美国2GW N 型电池片项目争取26 年底投产。
此外,针对美国政府出台的“大而美”法案,虽然保留了美国光伏组件和电池片项目的IRA 联邦补贴,但基于受关注外国实体(FEOC)规定,公司正努力通过合理的股权调整来满足相关要求并获取联邦补贴。
维持“增持”评级
我们维持盈利预期,测算25-27 年归母净利13.2、16.0、17.4 亿元。我们预计2025 年新材料、新能源业务毛利占比分别为50.5%、49.5%,对应EPS分别为0.82、0.80 元,可比公司2025 年Wind 一致预期PE均值分别为19.0、23.2X,给予公司2025 年19.0、23.2X PE。最终测算目标价34.13 元(前值20.30 元,基于2025 年新材料、新能源估值分别为13.8、11.2X)。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美国关税风险、新增项目投产不及预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