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充电桩产品细分类型介绍
电动汽车充电桩是为电动汽车提供电能补给的专用设备,其原理类似传统燃油车的加油站,通过特定的充电接口与车辆连接,将电网中的交流电或直流电转化为适合车载电池的电能,实现对电动汽车蓄电池的充电。它通常安装在公共停车场、居民区、高速公路服务区等场所,能满足不同车型、不同场景下的充电需求,是支撑电动汽车普及和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
交流充电桩:交流充电桩是为电动汽车提供交流电的充电设备,主要通过车载充电机将电网中的交流电转化为直流电为车载电池充电,因其功率相对较低(通常在3.5kW-7kW),充电速度较慢,故也被称为 “慢充桩”。它由桩体、充电模块、人机交互界面、安全保护装置等组成,通过标准化交流充电接口与车辆连接,安装场景多集中于居民区、写字楼停车场等适合长时间充电的场所,用户可通过刷卡、扫码等方式启动充电,且具备过流、过压、漏电等多重安全保护功能,能在保障充电安全的同时,满足车辆夜间或长时间停放时的补能需求,是电动汽车日常充电的重要补充形式。
直流充电桩:直流充电桩是能直接为电动汽车车载电池提供直流电的充电设备,因无需依赖车载充电机转换,可实现大功率输出(通常在60kW以上,高者可达数百千瓦),充电速度远快于交流充电桩,故被称为“快充桩”。它由功率模块、控制系统、直流充电接口、人机交互屏等构成,通过专用直流接口与车辆连接,能根据电池状态智能调节电压和电流,在30分钟至1小时内即可为车辆充至80%左右电量,广泛分布于高速公路服务区、商业区、公交枢纽等需要快速补能的场景,满足用户临时应急充电需求,其核心优势在于高效补能,是支撑电动汽车长途出行和密集使用的关键基础设施。
电动汽车充电桩产业链分析
新能源汽车充换电设备设施产业链上游是设备零部件,主要包括充电模块、继电器、接触器、监控计量设备、充电枪、充电线缆、主控制器、通信模块及其他零部件。其中,充电模块应用于直流充电设备,是直流充电设备的核心部件,市场参与者主要包括华为、中兴、英可瑞、优优绿能、盛弘股份、通合科技、深圳英飞源技术有限公司、深圳市永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
中游企业为充电桩及其他充电设备生产商,包括直流充电设备生产商和交流充电设备生产商,主要参与者包括 Tesla、ABB E-Mobility、特来电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万帮数字能源股份有限公司、Chargepoint、Ampure、Alfen、Wallbox、EVBox、许继电气股份有限公司、Siemens、绿能慧充数字技术有限公司、深圳市盛弘电气有限公司、杭州超翔科技有限公司、青岛海汇德电气有限公司、EVSIS、Daeyoung Chaevi、Pod Point、深圳市永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Clipper Creek、SK Signet、Leviton、湖南京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上海挚达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易事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深圳科士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万马股份有限公司、江西驴充充充电技术有限公司、深圳市鸿嘉利新能源有限公司和武汉北方电力有限公司等企业。
下游企业为运营服务商及终端客户,包括换电站、充电站、新能源汽车厂商及配套运营服务商。新能源汽车充换电设备设施产业链下游参与者包括星星充电、特来电、云快充、国家电网、南方电网、深圳车电网、小桔充电、奥动新能源、杭州伯坦、蔚来、特斯拉、比亚迪、上汽集团、金龙客车等企业。
资料来源:第三方资料及百谏方略(DIResearch)研究整理,2025年
全球电动汽车充电桩市场规模及竞争格局分析
根据百谏方略(DIResearch)的深入调查研究,全球充电桩市场继续保持强劲的增长,2024年全球市场规模达57.1亿美元,销量突破660万台,预计到2032年将增长至149.61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CAGR)预计为12.57%(2025-2032)。中国将继续引领全球市场,欧洲市场的发展受益于“2035禁售燃油车”政策、补贴机制和高保有量基数,预计2032年市场规模将达到31.62亿美元。北美则在联邦拨款、税收减免政策刺激下实现快速突破,2032年收入将接近27.37百万美元。尽管亚太(不含中国)、拉美、中东非当前体量较小,但复合增速均在20%以上,具备结构性机会,特别是在基础设施起步阶段国家,如印度、巴西、阿联酋等,存在“从无到有”的跃迁空间。
资料来源:第三方资料及百谏方略(DIResearch)研究整理,2025年
资料来源:第三方资料及百谏方略(DIResearch)研究整理,2025年
海外市场对充电桩建设的需求正持续释放,政策驱动与整车企业建站计划共同推动产业扩张。在全球碳中和战略的背景下,欧美及日本等国家纷纷出台具体政策推动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例如,欧洲议会提出到2026年确保主要交通干线每隔60公里设有一座充电站,日本亦设定2030年充电桩总数达到30万个的目标。这些政策将显著带动海外充电桩建设需求。同时,欧洲“2035年禁售燃油车”的立法进一步巩固了电动化进程的中长期趋势。
截至2023年9月,欧洲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突破1000万辆,公共领域车桩比为16.34,显示出一定的基础设施密度。根据国际能源署的数据预测,欧洲公共充电桩数量将从2023年的70万个增长至2035年的270万个,麦肯锡亦指出该地区基础设施、电网和能源配套的年复合增长率均有望超过30%。在北美市场,美国2023年公共充电桩保有量为18万台,预计到2035年将增至170万台,NREL预测至2030年美国电动车将达3300万辆,对应所需充电端口总数将达2800万个,反映出充电桩渗透率仍有显著提升空间。
多国政策持续强化对电动汽车及充电网络的投资倾斜,形成中长期基础设施建设的确定性逻辑。从政策端看,欧美及亚太多国已将新能源汽车及其配套设施列为战略重点项目。欧盟在《绿色协议》中设定了到2025年电动车数量达1300万辆、2030年达3000万辆的发展目标,并要求成员国在主干道路网中每隔60公里设充电站。
此外,EY与欧洲电力行业协会联合预测,到2035年,欧洲电动汽车保有量将达1.3亿辆,对应的基础设施投资规模将超过1340亿美元,其中家用充电桩投资将占据720亿美元。美国方面,自2021年以来推出了一系列支持充电设施建设的税收激励政策,个人和商业项目可享受分别为30%和6%的投资抵免额度;2022年更进一步提出五年内投入50亿美元推进高速公路沿线充电网络建设,要求州际公路每50英里至少配置一座充电设施,且与公路距离不超过1英里。政策的明确导向与资金支持,正在为充电基础设施市场注入持续增长动能。
全球电动汽车充电桩企业竞争激烈,市场较为分散,制造商主要分布在中国、美国、欧洲等地。全球前十大制造商包含ABB E-Mobility (瑞士),特来电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中国),Tesla(美国),万帮数字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中国),Chargepoint(美国),Ampure(德国),Alfen(荷兰),Wallbox(西班牙),EVBox(荷兰),许继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等,其中ABB E-Mobility为全球最大的充电桩企业制造商,2024年充电桩产品收入超过5.12亿美元,全球市场份额约为8.96%,全球Top 10企业收入占比占比约50%。
从运营商角度来看,中国受益于下游海量需求,充电运营的盈利能力已经逐步改善,其中独立运营商逐步成为主体力量,电网企业以核心区域建设为主;美国市场由于电网碎片化叠加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仍相对较低,目前充电运营商相对较少,独立充电运营仅有 ChargePoint 和Evlink 等规模相对较大的企业崭露头角,而 Evgo 等企业试图通过聚焦快充等把握细分市场的方式介入市场。总体而言,市场高度集中,ChargePoint 和特斯拉充电站占比分别为 67%和 15%,CR3 市场占比高达 87%。欧洲市场呈现出于中国市场类似的百家争鸣的状态,但欧洲的充电运营商往往具有一定地域集中性,各国的竞争格局有所差异。
资料来源:第三方资料及百谏方略(DIResearch)研究整理,2025年
中国电动汽车充电桩市场规模及竞争格局分析
根据百谏方略(DIResearch)的深入调查研究,中国2024年电动汽车充电桩销售量达到422.2万台,销售额达到31.62亿美元,预计到2032年将达到65.88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CAGR:2025-2032)率达到9.24%。中国充电桩市场在政策保障、市场需求、技术演进和产业协作的多重驱动下,正处于稳步扩张期,未来并将在公共快充、智能调度、综合能源服务等方向持续深化发展。
资料来源:第三方资料及百谏方略(DIResearch)研究整理,2025年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4 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售量为 1286.6 万辆,同比增长 35.5%,市场销售渗透率超过 40%。根据公安部统计,截至 2024 年底,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经达到 3140 万辆,同比增长 53.8%。在电动汽车充电领域,根据中国充电联盟统计,2024 年,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增加 85.3 万台,累计数量达到 357.9 万台,同比增长 31.3%。根据公开数据测算,截至 2024 年底,我国存量车桩比 2.4:1,存量车公共桩比约为 8.8:1。随着新能源汽车规模快速增长,充电基础设施需求空间巨大。
新能源汽车及充电基础设施行业,是国家大力支持发展的行业。2024 年 7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提出要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推动城市公共服务车辆电动化替代。到 2035 年,新能源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2023 年 12 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工信部和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印发《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加强新能源汽车与电网融合互动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到 2030 年,我国车网互动技术标准体系基本建成,车网互动实现规模化应用,智能有序充电全面推广,新能源汽车成为电化学储能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力争为电力系统提供千万千瓦级的双向灵活性调节能力。
2024 年 8 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等部门发布《关于推动车网互动规模化应用试点工作的通知》,全面推广新能源汽车有序充电,扩大双向充放电(V2G)项目规模,丰富车网互动应用场景,力争以市场化机制引导车网互动规模化发展;2024 年 11 月,国家能源局发布了《关于关于支持电力领域新型经营主体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其中,以电动汽车为典型代表的可调节负荷是单一技术类新型经营主体之一,资源聚合类新型经营主体则主要包括虚拟电厂(负荷聚合商)和智能微电网。
据统计中国有56.8万家充电桩相关企业,其中充电桩制造商超过300家,主要制造商包含特来电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万帮数字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许继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绿能慧充数字技术有限公司、深圳市盛弘电气有限公司、杭州超翔科技有限公司、青岛海汇德电气有限公司、深圳市永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湖南京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上海挚达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易事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深圳科士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万马股份有限公司、江西驴充充充电技术有限公司、深圳市鸿嘉利新能源有限公司和武汉北方电力有限公司等企业。其中特来电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为中国最大的制造商及运营商,2024年充电桩业务收入超过48亿元,中国市场占比约15%。
资料来源:第三方资料及百谏方略(DIResearch)研究整理,2025年
资料来源:第三方资料及百谏方略(DIResearch)研究整理,2025年
根据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以下简称“中国充电联盟”)发布2024年全国电动汽车充换电基础设施运行情况数据显示,在公共充电基础设施运行方面,广东、浙江、江苏、上海、山东、安徽、河南、湖北、四川、北京排名前10地区建设的公共充电桩占比达68.8%。其中湖北省近年来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截止2024年底全省充电桩累计保有量近60万个,公共充电桩保有量达16.5万台,建成各类充电站6,911座,共享私人充电桩数量达到1,296台;其中武汉一年新建超7万充电桩,目前武汉充(换)电站的车桩比已达1.4:1,车桩比位列全国前五,建设规模已居全国前十。
武汉市培育了众多优秀的充电桩产业企业,其中武汉北方电力有限公司作为一家本土化领先的充电桩企业,深耕湖北市场,充分发挥地域资源优势与产业协同效应,积极服务本地新能源基础设施建设,至成立以来在全国范围内累计销售近20万个充电桩。依托武汉及周边完善的制造配套体系和电力技术人才优势,公司在充电桩设备研发、生产、运维等方面形成了全链条、本地化的运营能力。通过广泛参与省内各类充电设施项目,武汉北方电力不仅助力区域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更为推动湖北绿色交通转型和“双碳”目标实现作出了积极贡献。
中国电动汽车充电桩新兴代表企业概览
武汉北方电力有限公司
武汉北方电力有限公司 (简称“北方电力”),是一家专注于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解决方案生产企业。是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新型企业。公司成立于2016 年,注册资金陆仟柒佰万元整。目前在职员工上百余名,50%以上员工具有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其中科研研发团队近四十余人。目前公司有三大核心业务板块:充电桩研发制造、充电站建设和充电桩运营服务。武汉北方电力有限公司自成立以来展现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和强大的市场影响力。公司以稳健的经营理念和卓越的服务质量迅速积累了大量忠实客户群体。公司的营收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20%,累计产值已超过10亿元,充分彰显了其在行业内的领导地位和可持续发展的潜力。
作为一家专业充电桩研发制造企业,公司拥有雄厚的技术力量和国际领先的生产工艺及高端的检测设备,并建立和完善了从元器件的采购、产品的加工组装、测试、老化、包装到销售一套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每一个产品的合格性。公司经过多年的发展壮大,产品及销售网络已遍布全国,在国内设有100多家分销商,20 多家办事处,10 多个服务网点,还有数百家长期合作的设计院、系统集成商、及多家央企用户单位,我们的产品广泛用于金融、通信、市政、交通、电力、建筑、航天、工业控制等重要领域。
目前公司主要产品包括交流充电桩、直流一体充电桩、直流分体式充电桩三大系列。随着公司综合实力的进一步增强、规模的扩大、产品技术的升级高效规范的售后服务,北方电力的新产品将会全面推向市场,成为行业持续的领航者。同时公司秉着“用心服务,放心充电”的经营理念,保证让每一辆电动汽车能够安全出行,自由奔跑,从而促进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
公司发展历程
公司资质介绍
武汉北方电力有限公司拥有知识产权国内专利 7 件,商标 2 个,软件著作权 2 项。公司共拥有资质证书 5个;近期,据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武汉北方电力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一种超级充电桩的充电控制方法及系统”的专利,授权公告号CN119239367B,申请日期为2024年11月。武汉北方电力有限公司已经获得了专精特新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国家级创新型中小企业等称号。
充电桩产品介绍
武汉北方电力有限公司主要产品包括、交流充电桩、一体式直流充电桩、分体式直流充电桩 (充电堆)、直流充电桩 (国网)和移动式充电桩,覆盖超过30个产品系列,能够满足公共充电站、住宅充电站、公交、园区、机场等众多场景应用。
主要合作客户及案例展示
*本文内容皆为百谏方略原创,如需转载或引用,务必注明出处。如有违背,我司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力。
以上数据来源于百谏方略发布的市场分析报告《2025-2032全球与中国电动汽车充电桩市场规模分析及行业发展趋势研究报告》。百谏方略出版市场调研报告,专注于细分市场研究、细分行业研究、市场现状及预测、企业竞争分析、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市场占有率调研、专项调研、市场前景分析、企业定位及所处赛道、下游客户及产品市场分析等。同时还致力于为国内外客户提供IPO咨询、公共事务调研、可行性研究、商业计划书、消费者调研、竞品研究、满意度研究和神秘客检测等专业服务。我们通过专业方法有效分析复杂的数据和信息,最终以报告形式呈现客户需求的调研内容,帮助企业做出更有价值的商业决策,助力企业提高运营效率并找到新的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