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交新股上市之长江能科:专注油化电脱设备的细分领域龙头企业

北交新股上市之长江能科:专注油化电脱设备的细分领域龙头企业

海牛投研讯,长江能科(920158)于10月16日登陆北交所。资料显示,长江能科发行价格为5.33元/股,此前IPO打新结果显示,公司本轮IPO打新冻资7279.06亿元,获配比例0.02%。

长江能科是一家专注于能源化工专用设备的设计、研发、制造和服务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公司主要产品包括电脱设备、分离设备、换热设备、存储设备、固碳设备、氢能设备等能源化工专用设备以及助剂和技术服务,广泛应用于油气工程、炼油化工、海洋工程、清洁能源等领域。

公司电脱设备的典型应用项目

资料来源:招股说明书

一、业绩情况

业绩方面,2022-2024年,长江能科的营业收入分别为2.19亿元、3.48亿元、3.14亿元,CAGR达19.74%;同期,长江能科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068.19万元、4085.45万元、4916.39万元,CAGR为9.93%。2025年H1,公司营收为1.26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减少6.23%;同期归母净利润为1823.89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4.02%。

从营收结构来看,电脱设备为公司主要营收来源,近三年占比均超过50%;其次是其他能源化工设备,主要包括存储设备、分离设备、换热设备等设备。其他能源化工设备营收从2022年的4942.12万元增长至2024年的9766.45万元,CAGR达40.58%,呈现良好的增长势头,主要系:一方面,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丰富产品矩阵,新产品大型换热设备、脱氧塔、气体处理撬等其他设备逐步实现销售收入;另一方面,公司不断开拓客户需求,将与客户的合作领域由电脱设备拓展至其他能源化工设备,带动收入增长。以山东裕龙岛炼化一体化项目(一期)为例,公司除为其提供电脱设备外,还为其提供含盐污水除油器、换热设备,其中2023年度该项目换热设备实现收入5704.87万元。

资料来源:招股说明书

二、公司行业地位

能源化工行业涉及油气开采、炼制和石油化工等诸多生产环节,需要配置众多具有不同功能的设备以构成完整的生产链。公司产品可应用于能源化工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顺应能源化工装备大型化、高效化、节能化的发展趋势,服务于能源以及“碳达峰、碳中和”战略。

公司作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截至目前已获得17项发明专利、43项实用新型专利;公司7项科技成果被鉴定为国际先进或领先水平,多项科技成果获得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以及国家重点新产品等奖项。

根据江苏省石化装备行业协会统计,2021年至2023年长江能科在电脱设备市场的占有率均位居国内首位。据2024年测算的电脱设备市场规模5.07亿元和当年度长江能科新增电脱设备订单2.46亿元测算,长江能科在国内电脱设备领域市场占有率约为48.52%。

目前,长江能科电脱设备在浙江石化4,0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一期、二期)、盛虹炼化1,6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广东石化2,0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恒力石化2,0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裕龙石化裕龙岛2,0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一期)等国内多个标志性炼化一体化项目实现了成熟应用。

在换热设备、分离设备、固碳设备等其他能源化工设备领域,公司积累了大型高压换热器制造和检测技术、炼厂污油集中处理技术、旋转钢渣固碳反应器设计和制造技术等核心技术,并在公司产品中进行了深入应用。2023年公司参与的“浮式LNG装置紧凑型高效微通道换热器研发与产业化”项目获得中国造船工程学会颁发的科技进步一等奖,公司的“SXLG-7000 大型船舶LNG供气系统气化装置”入选2024年江苏省首台(套)重大装备。

三、电脱设备市场规模增长空间广阔

1.能源安全战略驱动需求

我国油气资源先天禀赋不足,长期处于供需紧张状态,2024年11月,国内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以立法形式推进实现“双碳”目标,贯彻能源安全新战略,促进能源高质量发展,推动绿色低碳转型。该法规第二十九条明确指出“国家采取多种措施,加大石油、天然气资源勘探开发力度,增强石油、天然气国内供应保障能力。

2019年以来,“三桶油”响应国家政策推出七年行动计划,勘探开发支出保持稳健增长。据各公司公告,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三大石油公司2024年勘探开发资本性支出合计达4474.10亿元,连续三年超过4000亿元。

在炼化领域,炼化一体化项目成为带动装备市场需求增加的新引擎。据赛迪顾问数据,国内油气能源装备行业市场规模由2018年的分别为2245亿元增长至2022年的3157亿元,预计2027年将达到5889亿元。同时,国内炼油化工专用设备的市场规模在逐年增长。据数据统计,国内石油炼制及石化设备的市场规模由2018年的4849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7151亿元,CAGR约为8.08%。随着国内石油炼制能力加强及石化行业的快速发展,预计未来行业规模将以6.49%的增速实现增长,2028年国内石油炼制及石化设备的市场规模将达到9792亿元。

同时,“一带一路”的持续推进也为能源化工装备制造企业拓展海外市场创造了良好机遇。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国内油气企业通过投资建设和资产收购等方式共获得二十余个海外炼化项目,覆盖中东、中亚、亚太、非洲和欧洲地区。目前,“一带一路”建设进入深耕细作新阶段,为国内能源企业国际合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一带一路”倡议与“欧亚经济联盟”、沙特“2030发展愿景”、哈萨克斯坦“光明之路”、土库曼斯坦“复兴丝绸之路”等对接,推动油田工程及炼化设备贸易、技术服务、行业标准对接。

2.技术升级与产业转型

随着“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目标推进,中国能源结构正由高碳向低碳演变,炼化行业向大型化、清洁化转型,为电脱设备市场开辟了刚性需求的新蓝海。

一方面,全球新增原油产量中,高含盐、高含水原油占比提升,导致原油供应日趋多样化、原油品质日趋劣质化,要求电脱盐装置对劣质原油的适应性和抗原料性质的波动能力应进一步增强。

另一方面,从技术升级的角度看,清洁化转型对电脱设备提出了更高要求。传统电脱设备在处理高含硫、高杂质原油时,往往存在脱盐脱水效率低、能耗高等问题,难以满足现代炼化工艺的环保标准。新一代电脱设备通过优化电场分布、采用高频脉冲技术等创新手段,不仅提升了脱盐脱水效率,还降低了能耗,有效减少了加工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契合了行业清洁化转型的需求,成为炼化企业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支撑。

3.电脱设备更新替换周期

电脱设备的替换周期约10-15年,随着炼化一体化政策的实施以及设备更新政策的推出,电脱设备更新周期将进一步缩短。公司自2003年设立以来承接了较多电脱设备项目,在国内电脱设备市场占有率较高,目前大部分设备都进入了更新改造周期,未来设备更新需求将为电脱设备的增长提供动力。

4.炼油化工专用设备市场规模逐年提升

全球炼油化工专用设备的市场规模在逐年放大,而我国的市场规模较之全球保持着更高的增速。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我国石油炼制及石化设备的市场规模由2018年的4,849亿元人民币增长至2023年的7,151亿元人民币,年复合增长率约为8.08%。随着中国石油炼制能力加强及石化行业的快速发展,预计2023-2028年行业规模以6.49%的增速实现增长,2028年我国石油炼制及石化设备的市场规模或将达到9,792亿元。

2018-2028年中国石油炼制及石化设备市场规模及预测情况(单位:亿元)

资料来源:招股说明书

近年来我国炼油行业结构优化调整步伐加快,炼油能力增长放缓,总能力预计2024年升至约9.55亿吨/年,炼油能力有望跃居世界第一。2024年我国海工装备新承接订单金额、交付订单金额、手持订单金额在国际市场上份额连续七年保持全球首位。

四、公司优势

1.技术优势

在电脱技术方面,公司深耕高压静电分离技术领域,不断突破关键技术、推出创新产品,实现了交流电脱盐技术的引进到引领的跨越式发展。

公司“智能多级梯度复合电场电脱盐技术”解决了中东油田项目在较低操作温度下重质劣质原油深度脱水技术难题。公司的“1200万吨/年高酸重质劣质原油智能响应控制电脱盐成套技术和装备”技术成功应用于国际上第一个集中加工海洋高含酸重质原油的炼厂—中国海油惠州炼厂。

公司参与了“海外超大型‘六高’复杂油田地面工程关键技术开发与应用”项目,形成国际领先的单列单台300万吨/年油田地面工程成套技术,成果被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鉴定为整体处于国际领先水平。该技术为中国在海外大型油田的开发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保障,已成功应用于伊拉克哈法亚、伊拉克艾哈代布等油田建设,带动了中国标准、中国技术、中国装备走向海外。2021年,该项目成果被鉴定为“整体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并获得中国石油和化工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

在氢能设备领域,公司已获得7项授权实用新型,且有5项相关发明专利已进入实质审查阶段。

2.客户优势

目前,公司是中国石化、中国石油、中国海油的合格供应商,并与裕龙石化、东方盛虹、荣盛石化、京博控股集团等知名公司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在国际市场上,紧随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产品远销新加坡、印度尼西亚、阿尔及利亚、尼日尔、伊拉克、巴西、乍得、哈萨克斯坦等二十余个国家和地区。公司获得了阿联酋阿布扎比国家石油公司、科威特原油公司、卡塔尔能源公司、巴西国家石油公司、墨西哥国家石油公司、意大利油服集团塞班公司(Saipem)和英国派特法石油工程公司(Petrofac)等合格供应商资格。稳定的客户合作关系为公司未来在国内和“一带一路”等国际市场的业务拓展提供了良好基础。

资料来源:招股说明书

截止2024年末、公司在手订单中直接与境外客户签署的合同金额达1.96亿元。2025年3月,公司成立了香港子公司负责进一步拓展境外业务,并计划于迪拜设立孙公司、重点布局中东地区,预期海外业务有望稳步向好。

五、同行业对比

同行业上市公司方面,选取广厦环能(920703)、锡装股份(001332)、科新机电(300092)、无锡鼎邦(920931)、蓝科高新(601798)为可比公司。能源化工装备制造行业具有市场集中度低、中低端产品竞争激烈、产品同质化严重的特点。目前公司发明专利数量仅次于蓝科高新,略高于其他同行业公司发明专利数量。

本次IPO拟募集资金1.6亿元用于年产1,500吨重型特种材料设备及4,500吨海陆油气工程装备项目和研发中心建设。

资料来源:招股说明书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