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三大指数今日集体上涨,深成指、创业板指均涨超1%;截至收盘,沪指涨0.18%报3461点,深证成指涨1.17%,创业板指涨1.9%。全天成交1.33万亿元,较前一交易日缩量716亿元,全市场近3300股上涨。
ETF方面,港股创新药ETF领涨。恒生创新药ETF、港股通创新药ETF工银、港股创新药ETF基金、港股创新药ETF、港股通医疗ETF富国、港股创新药50ETF涨超4%。
消息面上,7月1日,国家医保局、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印发《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
花旗点评称,这是两个政府部门首次联合出台支持药物差异化创新的政策。该政策旨在支持创新药物全价值链,包括创新药研发、医院准入及多元化支付方式。这也是国家医疗保障局首次提出与药企共享医疗保险数据以支持研发。花旗持续看到中国政府对创新药发展的承诺,预计2025年下半年,创新药物和生物技术板块将迎来多重催化剂,包括商业合作、加速监管审批及有利的定价环境,且商业保险对医疗体系的增量支付也将推动行业发展。
此外,公募基金、私募基金频繁调研医药企业。
2025年上半年共有163家公募机构奔赴1943家A股上市公司调研,覆盖申万一级行业中的30个细分领域,累计调研频次高达40093次,聚焦电子、医药生物等行业。
其中,电子行业以绝对优势领跑,全行业上半年共有229只个股合计获得7376次调研,被调研个股数量及频次均大幅领先其他行业。医药生物、机械设备行业分列第二、第三,其中医药生物行业上半年共有222只个股获得公募机构调研,共5150次;机械设备行业上半年共有203只个股获得公募机构调研,共4958次。
6月份私募机构调研热情高涨,电子和医药生物板块受追捧。私募排排网最新统计数据显示,6月份,私募机构调研A股上市公司热情高涨。当月共有751家私募机构参与调研,覆盖28个申万一级行业中的387家上市公司,合计调研次数达到1769次,展现出机构投资者对A股市场的高度关注。从行业分布来看,电子、医药生物、机械设备、计算机等行业成为私募机构调研的重点领域。其中,电子行业以获私募机构调研275次位居榜首,涉及56家公司;医药生物行业紧随其后,获调研266次,覆盖41家公司;机械设备、计算机行业分别获得调研234次和213次,位居第三位、第四位。
对于创新药板块,方正证券表示,创新药板块系统性估值提升是我们认为本轮行业配置回归最大的催化剂,核心是中国创新药企的商业模式获得市场广泛认可:
第一是龙头公司纷纷进入盈利阶段,第二是研发管线通过BD开始转化成常态化收入因此创新管线进入系统性拔估值阶段,市场开始给予药品公司创新管线更多估值溢价。
行业已到拐点,龙头biotech开始盈利。中国的创新药企已经迈过了从0-1的阶段,商业化表现优异,进入25年,biotech将迎来盈利潮,正式跨入商业模式验证的新阶段。
出海已成趋势,大交易不断涌现。2025年截止到6月8日,国内对外合作与许可的交易首付款已超过25亿美金,总金额已超过500亿美金,总金额已达到去年全年水平。MNC在手现金较多,但多数利润承压,需要补充新的管线。在通过对全球大药的专利分析后我们发现,2024年全球销售超50亿美金的大药中,2030年前专利已到期或临近到期的产品销售总额接近2000亿美金,巨大的专利悬崖缺口也导致了MNC的BD热情。
技术创新不断驱动行业向上及出海BD。本轮创新浪潮由中国参与新技术带动,比如ADC、双抗多抗、二代IO、GLP1等,中国在这些领域的创新药研发领先,众多创新产品开始读出数据,随着新技术新靶点品种的不断涌现,以及BD交易的不断达成,早期创新管线价值将被进一步发现并定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