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湘财证券
研究员:轩鹏程
三一国际:国内能源装备行业龙头
三一重装国际控股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 年,同年在香港上市。据公司公告。2011 年公司收购三一重机非公路矿用自卸车业务,进入矿车领域。
2014 年公司收购三一海工,切入港口机械领域。2023 年2 月公司收购三一技术装备,进军新能源锂电装备行业,同年4 月公司收购三一氢能和三一硅能,切入氢气和光伏产业链,同年6 月公司收购三一石油科技,进入油气装备行业。2024 年公司收购三一锂能,进入换电站及新能源电池领域。
通过数次收购,公司目前已形成矿山装备(煤炭机械、非煤掘采、矿用车辆及智慧矿山)、物流装备(小港机、大港机、叉车等)、油气装备(成套压裂设备,钻修井机管柱自动化设备及油气田相关技术服务)以及新兴产业(太阳能组件、制氢装备、动力电池模组及储能系统)等四大业务板块。据Wind 数据,2024 年公司矿山装备、物流装备、油气装备和新兴产业收入占比分别为49.7%、33.1%、8.5%、8.6%。
矿山装备:全球资本支出维持高位,智能化趋势凸显国内企业竞争优势煤炭产量增长稳定,我国煤炭固定资产投资稳步提升。煤炭作为我国及全球最重要能源之一,近年来产量保持稳定增长。据Wind 数据,2024年我国和全球原煤产量为47.6、92.4 亿吨,8 年复合增速为4.4%、2.7%。
煤炭产量持续增长叠加煤矿的智能化改造,亦带动我国煤炭采选业固定资产投资由2017 年2648 亿元增长至2024 年6118 亿元。
煤炭机械行业集中度逐渐提升,公司市场份额持续扩大。据煤炭机械协会数据,我国国内煤机前50 强企业产品总收入由2017 年657 亿元增长至2024 年1208 亿元,其中前五大煤机企业收入占比则由2017 年52%提升至2024 年60%。公司方面,近年来三一国际煤机产品收入和市场份额快速提升,煤机产品收入由2017 年仅13 亿元增长至2024 年102 亿元,复合增长率高达34%,市场份额由2017 年仅2.0%提升至2024 年8.5%。
商品价格维持高位,驱动矿车市场规模保持增长。非公路自卸车主要分为矿用自卸车和宽体自卸车,宽体车主要用于国内市场,海外矿山则多用矿用自卸车。国内方面,随着国内矿业投资增长,据博雷顿招股书,2029年我国宽体车市场规模有望达292 亿元,5 年复合增速为15.8%。而随铜/金等商品价格维持高位,海外矿业亦有望保持高强度投资。据QY Research,2031 年全球刚性矿车市场规模有望达55.4 亿美元,6 年复合增速为2.9%。
物流装备:公司市场份额持续提升,小港机产品优势明显我国集装箱吞吐量持续增长,复合增长率高于全球。随着我国对外贸易和全球贸易的持续增长,我国和全球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保持长期增长趋势。据Wind 数据,2024 年我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达3.32 亿标准箱,较2010年复合增速为6.0%。而2022 年全球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为8.4 亿标准箱,较2010 年复合增速为3.6%。
吞吐量增长叠加智能化,港机市场规模有望保持增长。国内方面,据共研网,2027 年我国港机市场规模有望达306 亿元,3 年复合增速约2.8%。
从全球来看,为容纳更大容量集装箱船舶,叠加设备智能化趋势,全球港口机械市场规模亦有望持续增长。GMI 预计2034 年全球港口设备市场价将达到331 亿美元,10 年复合增速为5.7%。
振华重工为岸桥龙头,公司小港机优势明显。据振华重工2023 年年报,振华重工全球岸桥市场占有率近70%,其他港机企业包括大连重工、华东重机等。而海外港口机械生产商主要为德国利勃海尔、意大利Fantuzzi、日本三井制造、韩国斗山以及瑞典卡尔玛等大型综合性工程机械制造商。
据公司《三一国际-2024 年度业绩报告演示材料》,三一国际在小港机领域具有明显优势,2024 年公司正面吊和堆高机市占率分别达68.3%、68.6%。
油气装备&新兴产业:各项业务发展迅速,渐具规模油气装备:油气价格维持高位,支撑油气公司资本开支。据Wind,随油价维持高位,叠加“增储上产”政策,2024 年国内“三桶油”资本支出达5652 亿元,6 年复合增速为7.6%。而埃克森美孚、雪佛龙、西方石油等四家海外头部油气公司2024 年资本支出亦同比增长10.5%至675 亿美元。
公司油气设备以压裂设备为核心,主要产品包括机械式/液压式压裂车、电驱压裂车、井口自动化设备等,有望受益于下游油气公司资本开支高景气。
光伏产业:装机持续增长,“反内卷”有望推动周期反转。碳中和进程持续推进下全球光伏新增装机有望保持增长,CPIA 预计乐观情况2030 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1078GW,6 年CAGR 为12.6%。而由于产能过剩导致产业链大面积亏损,2024 年以来行业“反内卷”诉求愈发强烈。随着中央财经委、工信部等会议召开,未来“反内卷”措施有望出台。三一硅能聚焦一体化产业链布局,在绿色矿山、绿色园区等应用场景拥有较强优势。
据《公司-2024 年度业绩报告演示材料》,2024 年三一硅能收入达13.5 亿元。
锂电产业:锂电行业发展迅速,公司多方向布局。据Wind 数据,2024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1287 万辆,五年复合增速达61%,渗透率提升至40.9%。而新能源汽车销量快速增长亦带动动力电池产量快速增长,2024年,我国动力电池产销量为1097GWh,5 年复合增速达66.6%。三一锂能作为集团旗下重要业务板块,主营业务为换电装备、电池系统、储能电站等。据公司《三一国际-2024 年度业绩报告演示材料》,2024 年三一锂能共推出14 款新品,全年销售额同比增长375%至7.9 亿元。
投资建议
公司作为三一集团旗下主要能源业务主体,目前已建立起覆盖传统矿业、港口物流、油气装备以及光伏、锂电等新能源领域的装备平台。未来,随着全球矿业投资和物流行业发展,叠加公司市场份额提升和海外市场开拓,公司业绩有望保持增长。我们预计2025-2027 年,公司营业收入为258.0、313.3、373.4 亿元,同比增长17.8%、21.4%、19.2%;净利润22.3、27.7、35.4 亿元,同比增长102.0%、24.3%、28.1%。对应2025 年7 月22 日收盘价,市盈率为11.2、9.0、7.0 倍。首次覆盖,给予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国内外矿业资本支出不及预期。港口市场发展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海外市场拓展不及预期。汇率大幅波动。原材料价格上涨。资产减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