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华创证券
研究员:范益民/丁祎
公司7 月22 日发布《2025 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A 股股票预案》,拟定增不超过13 亿元,用于布局航空装备(含低空)测试平台项目、新一代人工智能芯片测试平台项目、卫星互联网质量保障平台项目、数据智能质量安全检验检测平台项目、西安计量检测实验室升级建设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
评论:
检测对卫星互联网产业必要性显著。整个卫星互联网设备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上下游设备链可用性、可靠性、安全性、兼容性、互换性、法规性等决定了卫星互联网设备相较于传统工业领域,其检测认证更具完整性、系统性和产业链一致性等要求,未来检测与认证在卫星互联网产业发展中必要性显著,具有确保卫星设备的质量与性能、保障卫星设备的安全性、推动卫星技术的创新与发展、促进卫星产业的繁荣与进步等重要意义。近年来,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和国防科工局等部门相继出台鼓励支持卫星互联网建设的政策文件。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多家公司在国际电信联盟(ITU)申报的卫星总数已经超过5 万颗。
具备航天领域基础,加码卫星互联网布局。在航天领域,广电计量建立了覆盖GJB1027《运载器、上面级和航天器试验要求》中规定的部件和组件级产品鉴定和验收相关检测项目能力,具备热真空、电磁兼容、高强度冲击振动试验、温度循环、OTA 检测技术能力,积累了大量的检测理论和经验。面向商业航天及卫星互联网,广电计量可将前期在航天检测领域的经验和技术能力应用在卫星互联网性能检测与评估平台的建设中,可保证项目从场地遴选、设备评估和技术指标建立、人员培养等方面迅速响应市场的需求,充分保证平台快速建立并迅速达到产能要求。此次公司拟投资3.44 亿元,在广州、成都等卫星互联网产业基础良好、公司业务基础成熟的区域,针对卫星互联网检测需求进行场地建设和设备投入,建设性能测试与评估平台,配置热真空试验系统、高强度振动台等高端设备,突破现有实验室能力瓶颈,以提升公司在卫星互联网设备检测与认证领域能力,强化市场竞争力,满足国内超5 万颗卫星申报主体的设备检测认证需求,抢占低轨卫星“先登先占”竞争下的市场先机。
从材料、器件、芯片到系统,全生命周期服务卫星产业链。根据公司2025 年经营计划,公司在卫星互联网行业,计划构建卫星互联网空天地一体化技术创新成果验证与测试评价公共服务平台,覆盖商业航天通信卫星关键系统及组件、关键芯片及核心元器件和新材料,拓展通信卫星系统电子载荷及元器件的极端环境适应性和可靠性验证业务。建设覆盖卫星平台、发射平台及卫星载荷部件级、组件级、子系统及系统级数字孪生仿真平台,建设覆盖不低于60GHz以及KA、V 波段天线的OTA 测试能力的卫星天线、通信终端功能验证平台,建设覆盖元器件结构分析,无损检测、功性能测试,板级通用验证综合试验能力的商业航天元器件及零部件质量保证认证体系及验证平台。
总经理技术背景出身,聚焦科技类检测布局。公司总经理明志茂为博士研究生,曾任中国卫星海上测控中心副总经理,技术背景出身。2024 年公司科技创新类业务占收入比重6 成以上。
投资建议:公司下游聚焦高端制造,受益产业链发展,检测需求持续增长;2023年公司管理层改革,推行股权激励,转变经营策略为以利润为中心,随着固定资产投入节奏控制,固定资产周转率提高以及人效的提升,我们预计利润增速有望超越收入增速。预计公司2025-2027 年分别实现收入36.24/40.10/44.30 亿元,归母净利润4.08/4.88/5.64 亿元,同比分别+15.9%/19.7%/15.4%。参考可比公司估值,并考虑到公司下游聚焦高端制造,对应检测需求更为景气,叠加管理改革带来利润端增速高于收入端,给予公司2025 年40XPE,目标价为27.99元,维持“强推”评级。
风险提示。公信力、品牌和声誉受不利事件影响的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管理风险、资产减值风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