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光大证券
研究员:殷中枢/郝骞/刘凯
磁材收入规模稳步提升,出货结构持续优化。
在以旧换新政策边际效应递减的情况下,公司凭借综合竞争优势巩固龙头地位,磁材产品市占率稳步提升,并在新能源汽车、AI 服务器等市场拓展成效明显,2025H1 磁材出货量同比小幅下降8.05%至10.73 万吨,但出货结构的持续优化使得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51%至19.39 亿元,毛利率同比增长1.22 个pct 至27.71%。截至2025H1 末,公司具有年产29 万吨磁性材料生产能力,是国内磁性材料体系最全、生产规模最大的企业,铁氧体磁性材料出货量位居行业首位。
产品差异化&产能差异化布局保障公司光伏产品盈利能力维持行业领先。
公司持续强调差异化竞争策略,产品差异化保障海外优质市场的出货量持续提升,海外的差异化产能布局实现了满产释放,2025H1 公司光伏产品出货量同比增长超65%至13.4GW,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6.58%至80.54 亿元,毛利率在产业链价格持续下行背景下逆势同比增长5.29 个pct 至16.70%,盈利能力保持行业领先。截至2025H1 末,公司具有年产23GW 电池和21GW 组件的总产能,产品出货量位居行业前十。
聚焦小动力优势领域,锂电产品渗透率稳步提升。
公司锂电产业稼动率继续维持行业领先,深耕小动力领域并推出多款高容量的E型和P 型新产品,并完成了全极耳产品的技术储备。2025H1 公司锂电池出货量超3 亿支,同比增长12.25%,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04%至12.86 亿元,毛利率同比增长2.06 个pct 至12.90%。截至2025H1 末,公司具有年产8GWh 锂电生产能力,出货量位居国内圆柱小动力电池行业前三。
维持“买入”评级:公司磁材业务稳健发展,锂电业务通过差异化战略实现产品和地域的突破,虽然光伏产业链价格及盈利整体承压但公司仍利用差异化竞争优势保持较好盈利。我们维持原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5-27 年实现归母净利润20.93/23.10/25.65 亿元,当前股价对应25 年PE 为14 倍。我们看好公司多元化业务布局和差异化战略所带来的长期发展潜力,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下游需求波动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