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事件详情

卫星产业迎利好,卫星产业ETF、卫星ETF上涨

7小时前 25,660

A股市场卫星通信概念股集体走强,卫星ETF涨超2.6%,卫星产业ETF涨1.9%。

卫星产业ETF跟踪卫星产业指数,覆盖卫星产业链上下游,包含卫星制造、发射、应用等多个细分环节。截至8月25日,成分股中国卫星含量近7%,同时涵盖航天电子、移远通信等产业龙头。

卫星ETF跟踪国证商用卫星通信产业指数,聚焦商业航天和卫星通信。

消息面上, 8月27日下午,工业和信息化部对外发布了《关于优化业务准入促进卫星通信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从有序扩大市场开放、持续拓展应用场景、培育壮大产业生态等方面,提出19条举措。根据工信部最新印发的指导意见,到2030年,我国要发展卫星通信用户超千万。

中信证券指出,卫星通信产业战略地位凸显,政策导向明确。在政策统筹加速推进下,卫星产业成本技术瓶颈将得到有效克服,体制机制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将进一步提速。

国信证券测算,我国卫星互联网未来五年市场规模有望达近千亿元,据Morgan Stanley,2040年全球卫星互联网市场规模将达万亿元。

银河证券认为,卫星互联网组网进程或将加速,牌照发放利好组网进程以及商业化探索。7月下旬以来,我国卫星互联网建设显著提速。7月27日至8月17日,中国星网GW星座成功将五组低轨卫星送入太空,发射间隔从1-2个月缩短至3-5天,累计发射卫星数量从7月前的34颗提升至72颗。GW星座和千帆星座是我国正在推进的两个万星低轨星座,分别由中国星网公司和上海垣信建设运营。按照远景规划,GW星座和千帆星座的组网卫星总数分别将达到1.3万颗和1.5万颗,根据国际电信联盟(ITU)的要求,虽然空间轨道和频率资源遵循“先到先得”原则,但在提交星座计划后的第9年须发射总数10%的卫星,否则项目可能面临削减甚至取消,故而我们认为当前正处于卫星互联网大规模组网的临界点,卫星互联网牌照属于第一类基础电信业务牌照,重点指向低轨卫星组成的大规模星座网络,涉及多个关键环节,预计将推动卫星互联网组网进程的加速,以及商业化的进一步探索。

商业航天支持政策细化,规范化运营以及牌照化管理,产业趋势向好。政策端,2023年年底中央经济会议中,低空经济被归类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并将其写入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2025年初的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也将商业航天与低空经济在新兴产业上的定位进一步深化,对规模化及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进一步加强。除广东省外,2025年四川省、北京市、上海市、武汉市等省市均出台了相关文件或行动计划,政策计划及周期覆盖“十四五”及“十五五”,体现了地方政府对于卫星互联网、商业航天以及低空经济的高度重视以及远期规划,重要性进一步深化。我们认为随着马斯克“星链”发星数量的逐步提升,低轨空间资源布局的紧迫性正在逐步提升,目前我国在规划的大型星座以星网及千帆星座为主,在可回收火箭逐步成熟,单星造价逐步降低,卫星智能化逐步提升,政策支持力度加大,牌照发放的促进以及生态构建持续推动的产业发展趋势下,我国卫星互联网建设有望迎来较好的发展机遇。

政策引领,生态构建不断完善,牌照发放预计将提升组网热情:当前广东、上海、北京等地已经在政策引领下出现集群化效应,可回收火箭、低成本卫星以及星间链路等关键技术也在逐步的取得突破。我们认为牌照的发放或可在空间资源有限的情况下短期内提升低轨卫星互联网组网的积极性,同时卫星互联网不仅是我国未来可能的巨大需求增量,也作为能带动全产业链发展的产业,字航级的器件代表了全球领先的先进制造能力,赋能千行百业协同发展,以三体计算星座等为代表的太空算力建设也有望带来新的市场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