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中银证券
研究员:陶波/曹鸿生
支撑评级的要点
数据服务和工业板块需求释放,上半年业绩实现快速增长。2025 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16.82 亿元,同比增长28.95%,实现归母净利润1.50 亿元,同比增长35.95%,业绩实现快速增长。分业务板块来看:1)数据服务板块营收同比增长43.77%,增长主要来自于符合未来发展趋势的高能效创新产品,包括新一代蒸发冷却产品、相变冷却和液冷产品等;2)工业板块营收同比增长99.15%,主要是由于电力与能源业务同比增长219%,其中细分的主要增长来自储能液冷温控、锂电池制造、特高压电网、抽水蓄能等;3)特种板块营收同比下降19.60%,主要由于大项目收入结转时点的原因。
毛利率略有下降,费用率控制良好。盈利能力方面,2025 年上半年公司整体毛利率为24.41%,同比下降2.04pct,净利率为9.11%,同比增长0.86pct。费用率方面, 上半年公司销售/ 管理/ 研发/ 财务费用率分别为5.10%/5.34%/4.61%/0.60%,同比-2.62pct/-0.56pct/-0.63pct/+0.18pct,整体期间费用率为15.65%,同比下降3.63pct,体现了公司良好的费用管控能力。
高密度算力带来液冷需求,公司积极布局紧握发展机遇。当前全球已进入 AI时代, AI 算力中心逐步成为数据基础设施的主要增长方向,液冷正逐步成为解决高密算力设备温控散热的主要技术。公司自2011 年开始研究数据中心液冷散热技术,搭建了国内较早的商用液冷微模块数据中心,并实现了长期稳定运行,相关项目成果于2016 年11 月被工业和信息化部鉴定为“国际领先水平” ,因此在数据中心液冷散热方面具备深厚的积累,根据公司公告,公司在2024 年中国液冷数据中心市场CDU 厂商排名第一,在2024 年中国智算行业液冷数据中心市场厂商排名第一。2025 年1-8 月,公司数据服务板块总体新增订单约为去年同期的2 倍,随着订单陆续交付落地,预期未来相关业务将实现可持续的良性增长。
估值
根据公司各个业务情况,我们调整公司的2025-2026 年盈利预测,并新增2027年盈利预测,预计2025-2027 年实现营业收入40.42/50.04/58.08 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2.62/3.53/4.25 亿元,EPS 为0.98/1.33/1.60 元,当前股价对应PE 为80.3/59.5/49.4 倍,公司作为国内优质的专用性空调制造商,积极布局数据中心液冷散热技术,未来有望充分受益于数据中心算力提升带来的液冷散热的需求释放,维持“增持”评级。
评级面临的主要风险
下游需求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技术快速迭代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