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中金公司
研究员:周东平/姚泽宇
公司1H25 营业净收入为18.9 亿港币,归母净利润4.0 亿港币(vs. 去年同期亏损12.8 亿港币),实现扭亏为盈;每股收益0.24 港币,业绩基本符合我们预期。
发展趋势
资本市场回暖带来估值回升、投资业务收入大幅提升。公司1H25 投资业务收入16.9 亿港币(vs. 去年同期亏损3.9 亿港币),其中未实现投资收入录得9.8 亿港币(vs.去年同期亏损12.1 亿港币):1)自有资金投资受益于项目基本面改善及资本市场回暖、未实现收入录得11.0 亿港币,其中财务性投资未实现收入11.6 亿港币,重要投资企业亏损收窄至0.6 亿港币;2)基金管理业务方面,未实现投资亏损显著收窄至1.2 亿港币(去年同期未实现亏损7.4 亿港币), 投资组合主动管理成效显著。向前看,伴随国内经济复苏预期、政策支持下资本市场景气度与投资者信心同步修复,叠加公司锚定科技创新战略的前瞻投资布局,全年投资收益有望进一步改善。
借助集团综合协同势能、资产管理规模恢复增长。1H25 公司基金业务期末AUM 较2024 年末+2%至1,194 亿港币,主因公司把握行业回暖机遇、积极调整募资策略。上半年,公司新设淮安洪泽光启和厦门海洋高新产业发展基金、实现新增募资27.4 亿港币,体现稳健募资能力。收入方面,上半年客户合约收入同比-15%至1.8 亿港币,其中管理费同比-35%至0.5 亿港币,呈现温和收窄态势,主因部分基金进入退出/延长期;表现费及咨询费同比-24%至0.1 亿港币,主因公司秉持价值投资理念、审慎管理退出节奏、相关收入呈现阶段性回调。伴随我国私募股权行业迈入新发展周期、公司依托品牌效应及较强的国资 LP 募资能力,我们预计资产规模恢复扩张。
以多元化退出方式,持续加大资金回笼力度。1H25 公司通过项目退出实现资金回笼 20.2 亿港元,完成小鹏汽车、大普通信、Taboola 三笔完全退出,部分退出了软通动力、德康农牧、第四范式等多个项目,退出回报倍数(MOIC)约2.8 倍。此外,截至年末公司现金余额81 亿港币,同时公司持有约49 亿港币的银行未动用授信额度,流动性保持充裕。我们认为公司充裕现金流及稳健财务状况将为未来发展提供支撑。
盈利预测与估值
考虑市场上行提振投资收入、而税率上行拖累成本,维持25e 盈利预测基本不变,新引入26 年盈利24.9 亿港币。公司当前交易于0.5x/0.4x 25e/26eP/B。考虑市场情绪良好及公司经营稳步修复,维持跑赢行业评级,目标价从4.7 港币上调至10.0 港币 (0.6x/0.5x 25e/26e P/B,对应17%上行空间)。
风险
IPO收紧等退出不及预期,市场大幅波动,资产管理规模增长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