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事件详情

固生堂(2273.HK):高质量扩张+AI赋能 上半年业绩符合预期

09-06 00:00 840

机构:中信建投证券
研究员:贺菊颖/刘若飞/袁全/沈兴熙

  核心观点
  整体来看,公司收入端实现稳健增长,主要归功于公司线下门店及覆盖区域实现高质量扩张,同时持续加强医师资源储备,上半年业绩符合预期。展望25 年,公司将通过:1)AI 技术及OMO战略赋能诊疗及经营效率提升;2)国内及国际化扩张进一步提升品牌渗透力;3)数智驱动中药院内制剂转化升级。目前公司估值处于历史较低水平,我们看好公司持续增长潜力,有望逐步实现价值重估,维持“买入”评级。
  事件
  公司发布2025 年半年度报告
  8 月29 日,公司发布2025 年半年度报告,实现营业总收入14.9 亿元,同比增长9.5%;实现净利润1.5 亿元,同比增长41 .6 %;实现经调整利润1.7 亿元,同比增长15.2%;业绩符合预告预期。
  简评
  高质量扩张+AI 赋能,25 年H1 业绩符合预期
  整体来看,25 年H1 公司实现收入14.9 亿元,同比增长9.5%,在线下医疗机构的带动下实现稳健增长;实现净利润1.5 亿元,同比增长41.6%,实现经调整利润1.7 亿元,同比增长15.2%,利润增长快于收入增长,主要归功于:1)公司线下门店及覆盖区域实现高质量扩张,同时持续加强医师资源储备,线下医疗机构客户就诊次数稳步增长,规模效益持续显现;2)公司持续加强精细化管理,盈利能力稳步提升。
  持续聚焦核心业务,线下实现稳健增长
  25 年H1 分板块来看:1)线下医疗机构:实现营业收入13.7 亿元,同比增长11.1%,占主营收入为91. 5%,其中客户就诊人次实现同比增长15.3%,客单价及人均消费金额基本保持稳定,门诊人数及复诊人数均实现稳步提升,经营趋势持续向好,叠加公司全国扩张计划稳步推进,上半年通过自建、收购在上海、成都、汕头等地新增7 家分院,海外新加坡业绩实现高速增长,推动公司线下业务保持稳健增长趋势。2)线上医疗健康平台:
  实现营业收入1.27 亿,同比下滑5.2%,占主营收入为8.5%,线上业务略有下滑主要由于公司持续聚焦核心线下业务发展;随着公司积极布局数字化和A I 领域,未来将持续通过数字化和“互联网+”为医疗服务赋能,通过推出四诊仪等智能硬件设备提升远程中医疗服务中辅助诊疗能力,实现更广泛的客户群体覆盖。
  10 大国医分身正式发布,加速构建中医AI 商业矩阵自成立以来,公司积极布局数字化和AI 领域,致力于将名老中医的诊疗经验全面数字化,对公司积累的高质量中医数据进行系统归纳总结,并正式接入DeepSee k,借助于深度学习算法构建的能力,复制头部专家的诊疗能力、模拟专家思维,实现名医经验的传承与创新发展,有助于提升优质医疗资源的供给能力。2025年8 月,公司正式发布10 大“国医A I 分身”,覆盖肿瘤科、皮肤科、消化内科、耳鼻喉科、男科、心理睡眠科、经典方科、骨伤科等8 大中医核心专科领域,在提升顶尖专家的诊疗效率的同时,有效缩短青年医生从跟诊学习到独立出诊的成长周期。展望未来,公司将持续拓展名医阵容,推出更多专家AI 分身,依托与华为、清华大学等头部AI 公司及科研机构的深度协作,构建起完整的中医药AI 产学研用生态体系。
  展望25 年:扩张方面积极与稳健并存,AI 有望带来额外业绩增量展望25 年,公司将不断加强OM O 平台资源及固生堂品牌价值优势,积极推进医联体合作及自有医生培养,同时进一步通过AI 进行经营赋能,有望推动公司门店经营保持良好经营趋势。在存量门店方面,公司将持续提升老店服务能力及经营质量,推动北上广深等地区渗透率实现进一步提升;在新增门店方面,公司将加快全国扩张脚步,以现有城市加密为主,全年预计新进城市2-3 个、新增门店10-15 家,同时立足新加坡进一步加强海外布局。AI 方面,从供给侧公司将通过名医A I 助手+名医工作室年轻医生的模式,有望实现名医产能倍增;从用户侧公司将通过会员体系提供AI 健康管家服务,增强客户粘性、提升问诊次数及消费水平;供需两侧有望共同带来收入弹性,贡献额外业绩增量。院内制剂方面,公司将持续新增院内制剂,为中药创新药研发奠定基础,上半年新增2 款院内制剂,25 年预计公司院内制剂销售有望逐步实现放量。
  毛利率稳中有升,经营质量健康
  2025 年H1,公司综合毛利率为30.63%,同比增加1.23pp,推测主要受益于公司持续推进精细化管理,租赁成本下降;公司销售费用率达到11.85%,同比增加0.12pp,基本保持稳定;管理费用率达到6.30% ,同比减少1.79pp,控费效果理想。现金储备超过13 亿元,公司货币资金充沛。其余财务指标基本正常。
  盈利预测及投资评级
  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 年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34.44 亿元、42.22 亿元、52.25 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  为4.05 亿元、5.08 亿元、6.38 亿元,折合EPS(摊薄)分别为1.72 元/股、2.15 元/股和2.70 元/股,同比增长分别为32.1%、25.3%、25.6%,对应PE 分别为17.7x、14.1x 及11.2x,目前公司估值处于历史较低水平,我们看好公司持续增长潜力,有望逐步实现价值重估,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分析
  1、政策变化风险:公司的主营业务所属较为新颖的医疗服务范围,必须遵守国家的各项法律法规,若国家政策发生变化,将会对公司日常业务的运营等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公司整体业绩;2、人才短缺风险:公司提供的医疗问诊服务需要相当大体量的专业医务人员,若该类专业医务人才短缺会对公司业绩造成影响;3、公司门店扩张不达预期风险:公司目前正在推进全国门店扩张计划,若扩张计划受到影响,将会对公司业绩产生影响;4、行业竞争加剧风险:目前中医问诊服务刚刚兴起,日后行内可能会出现更多同类型的医疗服务机构,加剧行业竞争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