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光大证券
研究员:刘凯/林仕霄
公司营收水平持续增长。2024 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5.01 亿元,同比增长16.78%;实现归母净利润6.71 亿元,同比增长30.25%。25H1 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5.02 亿元,同比增长9.70%;实现归母净利润3.30 亿元,同比减少15.11%。
智能汽车业务增长动力强劲。25H1 智能汽车业务实现收入2.60 亿元,同比增长86.03%。公司围绕电动化与高阶智驾,构建以激光雷达电机和充电桩为核心的产品矩阵。(1)激光雷达电机:随着智能驾驶技术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加速渗透,公司与头部客户联合开发的激光雷达电机已实现规模化放量,在核心客户中份额稳定。(2)充电桩:公司以液冷超充技术为核心,搭建覆盖交直流充电桩的全场景产品矩阵,满足多样化充电需求。
机器人业务快速发展。根据公司《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在机器人板块,公司提供的产品包括部件(控制器、电机、电源等)和整机,产品覆盖工业、家用、商用等多领域。部件端:聚焦工业场景及扫地机器人、割草机等家用智能设备,提供控制器、电机、电源等关键部件。整机端:重点突破商用场景,公司商用炒菜机器人在“首届中国炒菜机器人大赛”中荣获一等奖。随着商用炒菜机器人市场需求释放,公司炒菜机有望持续放量并抢占市场份额。同时,人形机器人的行业关注度及产业链参与热情度持续提升,公司自2007 年布局空心杯电机技术,经过多年技术迭代,产品性能达行业第一梯队,在人形机器人领域已实现头部客户批量供货。25H1 公司机器人业务销售收入2.77 亿元,同比增长22.72%。我们认为,机器人业务有望助力公司长期成长。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考虑到公司数字能源相关业务下游需求不及预期,以及部分业务竞争激烈导致利润率承压,我们下调公司25/26 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为7.76/9.45 亿元,较前次下调幅度为16%/15%;新增公司2027 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为11.50 亿元,当前股价对应PE23/19/16X。我们看好公司的长期成长空间,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竞争激烈导致毛利率下滑的风险;下游市场需求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