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告基于QYResearch数据,深度解析超声波夹式气体流量计行业的市场格局、技术演进及区域竞争趋势。2024年全球市场规模达3.82亿美元,预计2031年将增至6.26亿美元,CAGR为7.4%。中国市场增速领跑全球(2025-2031年CAGR超9%),化工、石化及能源行业需求驱动显著。报告指出,技术自主化、区域产能协同及服务增值将成为企业竞争的核心,为投资者提供前瞻性决策参考。
一、行业定义与核心价值
超声波夹式气体流量计通过外夹式传感器实现非侵入式测量,具备以下技术优势:
非接触测量:无需停产安装,适用于老旧管道改造,安装成本降低40%。
高适应性:支持DN15-DN6000管径范围,满足化工、能源等场景需求。
高精度:测量误差≤±1%,优于传统差压式流量计(误差±2%-3%)。
应用场景:
化工与石化:监测氯气、氢气等高危气体流量,保障安全生产。
石油与天然气:计量天然气输送量,优化管道效率。
电力与能源:监测锅炉燃烧用气量,降低碳排放。
二、供应链结构与上下游分析
上游:核心部件与材料壁垒
传感器与电路:超声波传感器(如德国First Sensor、美国Knowles)占成本35%,国产化率不足10%。
压电陶瓷材料:德国CeramTec、日本TDK占全球80%市场份额,技术门槛较高。
供应链风险:中美贸易摩擦导致传感器进口成本上升12%-15%,倒逼中国企业加速国产替代。
下游:需求分化与区域竞争
化工与石化:2024年占下游应用45%,需求集中于氯碱、乙烯等高危气体计量,CAGR 8.2%(2025-2031)。
石油与天然气:占比25%,受全球天然气管道建设驱动(预计2030年新增管道超5万公里),CAGR 7.6%。
区域市场:
北美:2024年市场份额30%,受页岩气开发及环保政策推动,预计2031年占比将升至32%。
欧洲:占比25%,德国、法国等国化工行业需求旺盛,但受能源转型影响,2025-2031年CAGR仅5.8%。
中国:2024年市场份额10%(约3,820万美元),预计2031年将增至16%(约1.00亿美元),CAGR 9.3%,受“双碳”目标及工业自动化升级驱动。
三、主要生产商企业分析
企业名称
市场份额(2024)
核心优势
KROHNE Group
18%
德国精密仪器制造商,外夹式流量计市占率超35%,适用于高温高压场景。
Endress+Hauser
15%
瑞士工业自动化龙头,产品通过ATEX防爆认证,客户覆盖巴斯夫、壳牌等巨头。
Emerson
12%
美国工业集团,流量计与DCS系统深度集成,支持IIoT平台数据交互。
Siemens
10%
德国能源巨头,电力行业市占率第一,产品符合ISO 17025校准标准。
Yokogawa Electric
8%
日本自动化企业,化工行业市占率超20%,支持多语言操作界面。
梯队分布:
第一梯队(KROHNE、Endress+Hauser、Emerson):合计市占率45%,主导高端市场。
第二梯队(Siemens、Yokogawa、Honeywell等):合计市占率35%,聚焦区域市场。
四、政策环境与供应链重构
美国贸易政策:对中国超声波流量计出口关税从7.5%提升至15%,推动中国企业加速在墨西哥、东南亚设厂。
欧盟环保法规:2026年起强制要求工业气体计量设备具备碳排放监测功能,倒逼企业升级产品功能。
区域贸易协定:RCEP成员国关税减免至0%-5%,为中国企业进入东南亚市场提供便利;但需满足当地技术标准(如日本JIS认证)。
五、市场现状与趋势分析
当前市场特征
技术结构:固定式流量计占比65%(2024年),预计2031年提升至70%;便携式流量计占比35%,增速较慢(CAGR 5.5%)。
应用结构:化工与石化行业占比45%(2024年),CAGR 8.2%;石油与天然气行业占比25%,CAGR 7.6%。
区域分化:北美、欧洲合计占比55%,但增速低于亚太(CAGR 8.8%)和中东(CAGR 9.5%)。
未来趋势预测
技术迭代:2027年前,多声道超声波流量计将替代部分单声道产品(尤其在高温高压场景),市占率从40%提升至55%。
市场多元化:东南亚、中东市场占比将从2024年的15%提升至2031年的25%,中国企业市占率或超12%。
数字贸易机遇:AI算法优化流量计校准效率,减少人工成本35%;物联网技术实现远程监控,降低运维成本30%。
《2025-2031全球与中国超声波夹式气体流量计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报告中,QYResearch研究全球与中国市场超声波夹式气体流量计的产能、产量、销量、销售额、价格及未来趋势。重点分析全球与中国市场的主要厂商产品特点、产品规格、价格、销量、销售收入及全球和中国市场主要生产商的市场份额。历史数据为2020至2024年,预测数据为2025至203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