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发文,反内卷第一枪终于打响!影响有多大?

8月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印发《2025年度多晶硅行业专项节能监察任务清单的通知》,对41家多晶硅企业(名单参考附件)开展节能监察。

这是新能源正前方的第1167篇原创文章

来了,来了,反内卷第一枪终于要打响了!

 01 多晶硅专项节能监察开启

8月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印发《2025年度多晶硅行业专项节能监察任务清单的通知》,对41家多晶硅企业(名单参考附件)开展节能监察。

根据名单,包括内蒙古9家、新疆8家、四川6家、云南5家、青海3家、宁夏3家、湖北2家、江苏1家、河南1家、陕西1家、甘肃1家。文件原文如下:

企业名单放文章最下面了,感兴趣的大家最后再逐一过一遍,这里主要先讲讲这个事情的影响。

首先要强调一下,网上很多媒体,不知道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报道的时候总给人一种多晶硅的节能监察是这一次光伏反内卷后专门推出的行动。

实际上并非如此,工信部每年都会组织开展全国性的工业节能监察工作,覆盖钢铁、水泥、电解铝、数据中心等重点行业。已经形成了一整套常规的制度性安排,审查的任务主要包括三项:

重点行业能效监察:依据国家强制性能耗限额标准核查企业能效水平。

重点设备能效监察:检查电机、变压器等设备是否符合强制性能效标准。

违规整改“回头看”:复查上年违规企业的整改落实情况。

不过针对单个行业进行的专项节能审查并非每年都进行,具体到多晶硅行业的节能审查。

2019年首次制定多晶硅行业能耗标准,但未立即纳入年度监察重点。到了2023年,首次被纳入国家节能监察范围,但仅作为当年33个重点行业之一,但并未单独发布专项通知。

这一次是工信部首次单独印发《多晶硅行业专项节能监察任务清单》,覆盖41家主要企业,要求9月30日前完成监察。

从这个维度讲,虽然节能监察并不是专门针对多晶硅行业,但因为是多晶硅行业的首次专项节能审核,又是在光伏行业反内卷,尤其此前工信部专门召开光伏企业座谈会、高度重视行业内卷的大背景之下,说这不是为了光伏反内卷推出的相应政策也说不过去,所以,咱们标题上说的这是光伏反内卷的第一枪也不为过。

那么这一枪究竟谁会对行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02 多晶硅专项节能监察背后

此前工信部里的通知里并没有披露此次多晶硅行业专项节能监察任务的标准是否有变化,大概率还是延续之前的标准。如果只是这样,影响可能不会很大,至少对于行业里的大厂而言,并不会造成多大影响。

要想对硅料乃至整个光伏行业产生大影响,还是要看标准是否调整.

事实上,在7月24日进行的光伏行业供应链发展(大同)研讨会上,多晶硅材料制备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严大洲在主旨报告中表示,近年来多晶硅综合能耗持续降低,正在推进修订多晶硅单位产品综合能耗标准,目前多晶硅单位产品综合能耗1级、2级、3级分别为≤7.5(单位:kgce/kg)、8.5和10.5,拟修订后对应标准为≤5、6和7.5,以实现推动落后产能出清。

按照严大洲的分享,此轮制定的能耗单位是标准煤,按照能耗单位换算,每千克标准煤对应电力单位为8.14KWh。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标准前后对多晶硅具体电耗要求的变化。

目前多晶硅市场主流生产企业综合电耗范围约为46-54kwh/千克(棒状硅),如果新标准真的如专家分享的那样,则对于1级标准,除了颗粒硅可以达到外,其他企业均无法达到标准。甚至对于2级标准,也有很多企业未能达标,尤其如果要生产高质量交割品或导致电耗增加,达标压力或将进一步增加。当然了,对于新的3级标准,则大多数能达标。

最终政策制定的标准如何还有待政策的明朗,不过考虑到如果1级标准真的要求电耗低于40.7,仅有颗粒硅达标,但在目前颗粒硅的品质不如棒状硅的情况下,几乎相当于全军覆没,可能性不是很高,大概率不会如此激进。但通过提高标准让中小厂商倒闭或者说低质量产能逐步出清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

此前,市场对于光伏反内卷存在认知偏差,尤其是对硅料的反内卷,天真地认为可以采取行政手段一刀切直接关闭落后产能,但这明显不符合市场经济的模式,而且后面官方也进行了纠偏。

工信部此次对多晶硅的专项节能监察,虽说还达不到马上对行业产能的出清产生多大的影响,但总算是一个开始,后续更多基于市场经济和法治框架下的措施将逐步推出来,多晶硅以及整个光伏行业的产能出清真正看到了一些希望。

如果大家也对所长看的企业、行业专家交流纪要感兴趣,可以加入《价值宝库》查看。《价值宝库》是所长团队精心打造的投研资料库,每天会上传100+内容,绝大多数都是大家最为关心的一手调研纪要,此外还有各种研报、突发/热门事件分析、宏观政策及市场解读等内容。总之,只要是对咱们有用的,所长能找到的,都会上传到里面。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