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利好+IP经济催化,消费板块异军突起带动指数企稳

关注+点赞+评论=你的支持

【盘面分析】

A股市场的两融金额创出10年来的高点,但是从市场的反弹量能来看却是缩量的,这就说明了2个问题:一方面是机构资金并没有“看多做多”反而有撤退观望的态度;另一方面是场外资金不为所动,场内资金开始“加杠杆”做多了,导致融资额度暴增。其实现阶段的市场多空分歧仍然较大,但是沪指离去年10月8日的新高只有1%的距离了,盘面的震荡将会进一步加剧,再加上外围金融市场也是调整格局,这个位置依然要注意市场风向的变化。

 

骑牛看熊发现“两新”政策有效促进消费与投资,带动相关商品销售额超过1.6 万亿元。2025 年以旧换新政策支持范围进一步扩大。2025 年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继续显效,截至6 月底,汽车、家电、手机等数码产品、家装、电动自行车5 大类消费品以旧换新合计带动销售额超过1.6 万亿元,已超过2024 年消费品以旧换新销售额。2025 年设备更新在多个领域扩大补贴范围。2025 年上半年,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同比增长17.3%,与“两新”密切相关的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消费品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分别增长21.5%、12.3%、6.3%、3.6%。

 

三大指数集体高开,两市个股开盘跌多涨少,题材板块方面消费电子、DRG-DIP、医疗器械等板块表现较强,地面兵装、钢铁、航空装备等板块表现较差。IP经济概念盘中逆势走高,锦泓集团涨停,创源股份涨超10%,潮宏基、迪阿股份等跟涨,港股IP经济明星股泡泡玛特日内一度涨近6%,创出历史新高。未来居民消费更加偏向消费的个人化,个人的感性、感觉会反应到消费活动和商品的选择上。

 

苹果概念股开盘大涨,朝阳科技涨停,工业富联、强瑞技术等多股涨超5%,苹果公司宣布未来四年在美投资总额将达6000亿美元,通过实施“美国制造计划”加速在美国的生产,受此刺激,苹果股价昨晚大涨超5%。PEEK材料概念延续强势,中欣氟材走出3连板,凯盛新材、华密新材等多股涨超10%,根据沙利文咨询的相关预测,在假设我国PEEK材料主要终端应用产品维持不变的情况下,2022年至2027年,国内PEEK材料市场需求量将由2334吨提升至5079吨,对应年复合增长率约为16.8%。

 

液冷服务器概念延续强势,南方泵业涨超10%,强瑞技术、淳中科技双双创历史新高,润禾材料、飞龙股份等跟涨,英伟达GPU,及云厂商自研ASIC芯片共同驱动液冷市场快速增长,2025-2027年液冷市场规模大约分别为354/716/1082亿元,2027年有望突破千亿市场空间。医疗器械概念股震荡走高,尚荣医疗、科华生物双双涨停,赛诺医疗竞价涨停,利德曼、中红医疗等多股涨超10%,未来医疗器械板块中越来越多的投资机会来自国际化,多家企业25年国际业务有望实现高增长、业务收入占比持续提升,国际业务长期空间大的公司也有望迎来估值重塑。

 

大盘:

 1.png

创业板:

 2.png

 

【大盘预判】

上证指数周四高开后并未继续上攻,现在离去年10月8日的高点越近市场反而越小心,没有明显的一飞冲天走势,说明资金都开始谨慎了。指数继续新高,尤其是小盘类指数走势之强,超出预期,目前行情的性质仍由场外资金不断涌入而推动。接下来注意上证指数能否在3630点之上稳住。

 

创业板指数周四盘中出现高开低走的跳水走势,一度跌逾1%,出现明显的回调,这也导致个股跌幅加大。场内的两融逼近2万亿,足见市场情绪之亢奋。这种赚钱效应驱动的行情,并不适合用盈利和估值的传统方法来衡量,建议尊重盘面继续持有。接下来注意创业板指数能否在2330点之上稳住。

 

 3.png

【淘金计划】    

A股行情向好带来市场赚钱效应不断积累,吸引越来越多场外投资者开户入市。日前上交所公布的最新投资者开户数据显示,2025年7月A股新开户数合计196.36万户,同比大增逾70%,环比增长逾19%。在业内人士看来,当前A股中长期上涨趋势并未打破,建议以多头思维对待、持股为主;配置上,科技成长方向受到看好,建议关注AI、人形机器人、创新药等细分方向机遇。

 

题材板块中的消费电子、休闲食品、医疗器械等概念是资金净流入的主要参与板块,钢铁、焦炭加工、光伏设备等概念是资金净流出相对较大的板块。骑牛看熊发现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5 年上半年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其中,2025 年上半年限额以上单位家电和音像器材、文化办公用品、通信器材、家具商品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30.7%、25.4%、24.1%、22.9%。“设备更新”方向(10 家):10家均属于电子设备;“以旧换新”方向(53 家):其中23 家属于汽车,8 家属于家用电器,1 家属于家纺,3 家属于家居,18 家属于电子。

 

近期消费相关政策频出,促消费、扩内需的政策导向逐渐明确。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正处于减速提质,从投资驱动向消费驱动转型的关键时期。稳定和提高劳动价值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同时也有利于扩大消费,稳固经济基础,促进平稳发展。

 

居民消费未来将更加倾向于悦己消费及服务类消费。日本在劳动力人口数量基本达峰后,消费增速开始放缓,同时日本的经济能力、购买能力开始降低,居民在消费端变得更加理性。当前我国劳动力人口数量开始达峰,居民消费意愿趋理性,从去年的“村超”和“天水麻辣烫”,到今年“Labubu”和“苏超联赛”的爆火,国内现象级消费的感性化已经具备日本的“第三消费社会”的基本特征。

 

中国目前是海外消费品大牌最重要的市场之一,围绕中国市场进行深度的本土化已经成为多数大牌的必然选择。从最新的披露的财报看,以中国为首的亚太市场(去除日本)销售收入基本占主流海外品全球牌总收入的1/4 以上,尽管目前中国消费市场相对较弱,但围绕中国市场进行的产品定制、深度投资、全球首秀、场景化营销和体验创新等已经成为众多大牌的必然选择,也会进一步加剧未来中国市场在中高端消费和奢侈品领域的竞争。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话题

#8月7日收评&复盘#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