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市主升浪来临?谁在追“牛”?十大券商策略来了!

牛市氛围不会轻易消失

上周,A股市场主要指数普涨,沪指再度站上3600点,续创年内新高;沪指、深证成指、创业板指分别累计上涨2.11%、1.25%和0.49%。一级行业中,国防军工、有色金属、机械设备领涨;医药、计算机、商贸零售和社会服务板块下跌。

本周聚焦:美国将公布7月CPI、PPI等关键数据;美联储多位官员将发表讲话;美俄首脑会晤将于8月15日在阿拉斯加举行;中国7月社融、社会消费品零售、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等数据也将出炉。

后市市场将如何演绎?且看最新十大券商策略汇总。

1. 中信策略:如果要慢牛,最该慢的是谁?

相比于一些高景气但是也阶段性高位的行业,其实小微盘现阶段更需要放慢脚步。当前的市场,对于业绩兑现度较高的强产业趋势仍然保持较大的克制,但对于148倍市盈率的中证2000和TTM利润为负的微盘股很难找到继续向上的合理性。事实上,我们此前持续提示关注的五大行业(有色、通信、创新药、游戏、军工)的估值远比中证2000和微盘股板块合理,过去一年的上涨也主要来自于盈利预期不断重塑而非纯粹拔估值。我们认为未来一旦宏观逻辑逐步理顺,微盘+银行的结构可能会面临较大的挑战。因此我们在配置上的策略还是聚焦在五大强产业趋势的行业,同时避免参与似是而非的资金接力交易。

2. 申万宏源策略:牛市氛围不会轻易消失

投资者普遍对牛市有期待,但对短期市场的分歧有所加大。总结短期市场面临的阻力:1. 25Q3市场预期经济回落 政策重点是调结构,宏观环境暂时不支持指数向上突破。2. 牛市结构主线尚未确立。牛市中要做动量,但最强动量应该从牛市的核心叙事中诞生。医药和海外算力是独立高景气,但牛市主线需要内涵外延更大纵深,国内科技突破、全球市占率高的制造业反内卷,才是潜在的牛市主线方向。

3. 天风策略:A股七大资金主体面面观,谁在追“牛”?

7月以来,A股和港股延续6月后半段较强表现,且A股向上势头更加顺畅,上证指数屡创年内新高,ETF净流出规模大幅收窄,行业和主题类ETF更是出现净流入现象,两融资金大规模净流入,北向资金根据估算较上季度净流入规模大幅上升。产业资本在7月净减持规模再度走阔,8月将迎来限售解禁阶段性高峰期,也需注意市场交易情绪过热。

4. 信达策略:政策和资金推动,牛市主升浪来临

2410-256月,市场宽幅震荡期间,上市公司盈利偏弱、政策基调积极、各类主题机会活跃,这些特征较为像2013-2014年中和2019年,最终的结局大概率是全面的牛市。随着下半年政策预期增多,股市逐渐对当期盈利脱敏,股市结构性赚钱效应已经接近1年,后续居民资金大概率会逐渐增加,股市大概率已经进入主升浪。

主升浪期间,出现利空(比如之前的地产数据走弱)股市往往反应得会比较快,而大部分利多情况(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反内卷政策等),股市都会积极反应。8月市场可能会在政策预期空窗期、中美关税谈判进展、8月下旬中报密集披露等因素的影响下存在小幅波动。但我们预计较难改变牛市主升浪的趋势,后续的十五五规划、年底对2026年政策展望都可能会带来市场的积极变化。

近期配置观点:增加弹性配置,金融内部增配非银,AI内部增加应用端配置,周期股半年内也有望存在弹性表现。

5. 华西策略:勿质疑本轮A股行情的上行趋势与市场空间

本轮行情增量资金来源众多,有保险、养老金、公募基金、私募基金等机构资金,也有居民配置资金的入市。自924”行情启动以来,我国M1-M2同比增速负剪刀差持续收窄,反映资金活化程度增强,居民的消费和投资意愿出现边际回暖迹象。近期两融余额站上十年新高,反映个人投资者风险偏好正在持续回升。在资产配置荒下,牛市思维正促进居民资产配置向权益类资产倾斜,居民增量资金入市将成为本轮“慢牛”行情的重要驱动,我们仍看好下半年A股冲击2024年高点。风格上,“十五五”规划将成为后市聚焦点,科技成长仍将是未来较长一段时间的政策主线。

行业配置上,1)新技术、新成长方向:如国产算力、机器人、固态电池等;2)红利板块回调后带来再配置机会,如部分低估值中字头。主题方面,关注自主可控、军工、低空经济、海洋科技等。

6. 兴证策略:主动投资正在回归

年初,当部分投资者将国内权益基金的发展与美国被动化趋势作对比、对国内主动投资的未来感到担忧时,我们在中国主动投资的光明未来中坚定地提出“与美国被动化趋势的对比不可刻舟求剑,对中国主动投资的未来应当更有信心”。当前,主动公募指数已较“924”新高上涨近10%,跑赢沪深300的主动偏股基金占比升至历史高位,时隔三年再现“翻倍基金”,中国主动投资的优势正在回归。

7. 广发策略:未来还有哪些增量资金?

考虑到中长期资金入市意愿和市场赚钱效应之间的正反馈,暂时还未出现松动迹象,本轮流动性驱动的重估行情可能还将中期持续,逻辑上后续一些明牌的宏中观事件或逻辑的兑现,可能不构成市场趋势性调整的风险。可适度淡化中美地缘事件、宏中观高频数据、中报业绩披露等可能带来的短期交易性扰动。站在增量资金入市的角度,海外算力、医药等前期指数共振方向,已积累可观的涨幅,虽然产业趋势明确、胜率还在,但板块性价比有所弱化,当前时点相对建议关注赔率占优、具备看涨期权属性的板块。

8. 中信建投策略:牛市中段,关注赛道间轮动

短期A股继续超预期上行面临一定阻力,PPI弱于预期、关税缓和协议到期与估值修复完成带来的交易缩量,但我们认为A股仍处于牛市中继,回调带来配置良机。当前海外边际改善,美联储人事变动或提升市场降息预期,美元走弱趋势利好新兴市场股市,其中港股相对更加受益。

政策信号下,反内卷与宽信用有望促使价格低位温和回升。近期行业轮动加速,建议关注新赛道低位细分品种。行业重点关注:国防军工、AI算力、半导体、人形机器人、有色、交运、券商、创新药等。

9. 国盛策略:等待突破

修复行情过半,短期或阶段性震荡,静待突破来临。前几周反内卷预期推升商品和股市,但需要看到本轮走势更多基于预期,现实供给尚未明显收缩,而需求则呈现放缓压力。对债市来说,则意味着不增加新的融资需求,资产荒整体格局不变。

随着商品和股市的阶段性降温,我们预计10年和30年国债短期在接近调整前1.65%1.85%水平时或保持震荡。而后随着基本面的变化以及资产荒的演进,货币宽松预期将提升,利率或向下突破。如果其他市场涨势温和,突破可能更为顺畅。时点来看,向下的突破行情更可能在临近或在4季度。

10. 中泰策略:当前市场调整是大周期见顶还是结构性切换?

这一轮市场调整主要是风格切换所致,而非大周期见顶。具体而言,指数整体调整幅度与持续时间较可控,指数回调更多地反映出市场结构性切换,而非整体情绪崩塌。

盘面上,周期性板块的震荡常带来短期指数回调,但通常幅度和持续性有限。其次,板块配置逻辑保持不变,在此背景下,我们继续维持对科技板块(AI、机器人)、恒生科技指数、港股红利板块(公用事业、社会服务)及券商板块的配置建议不变。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