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邻国:联名瑞幸助推中国区增长,已选好Max版中国本地大模型

公司CPO表示未来IP周边商品营收可能占比更大。

作者:MD

出品:明亮公司

移动教育平台多邻国近日宣布,公司收购音乐游戏Beatstar的开发商、音乐游戏初创公司 NextBeat,公司旨在提升音乐教育课程的游戏性。

在新闻稿中多邻国称,收购拥有 23 人团队的 NextBeat——其在游戏设计、用户留存、变现、声音设计以及音乐版权许可等方面具备专长——将为 Duolingo 游戏化学习体验的下一个篇章提供动力”。而多邻国作为“游戏化”最成功的教育公司之一,其核心课程继续向语言之外拓展,目前已推出数据、音乐、国际象棋等非语言类课程。


8月6日,多邻国(DUOL.US)公布了2025年第二季度财报(截至6月30日),财报数字公布后,公司股价先涨后跌,周五收盘股价下滑5.25%,总市值169.7亿美元。市场分析认为,GPT5的发布中展示的语言学习功能,可能会对多邻国产生直接冲击,而这也反映出多邻国加码非语言学习课程的必要。

联名瑞幸,驱动中国区快速增长


在运营数据方面,2025年Q2多邻国DAU同比增长了40%至4770万,MAU同比增长24%至1.28亿;而在付费用户方面,截至期末,多邻国付费用户数量同比增长37%至1090万付费用户,付费用户渗透率约为9%,较去年同期增长了0.4个百分点。值得一提的是,多邻国在Q2的ARPU同比增长了6%,在股东心中,多邻国称这是由于更多用户转向高价订阅。

而在财务数据方面,多邻国25Q2营收同比增长41%至2.52亿美元;净收入更是大增84%至4478.1万美元。在毛利率方面,多邻国Q2毛利率环比Q1提升了130个基点,至72.4%。

 图片22.png

来源:多邻国25Q2股东信


值得注意的是,在电话会议中,多邻国联合创始人、CEO Luis von Ahn表示,在区域表现方面——中国是增长最快市场,受益于与瑞幸咖啡的合作。亚洲整体仍为增长最快区域,美国DAU增速继续放缓,低于全球平均。


“几个星期内,瑞幸的许多门店都露出来了Duolingo的元素——有Duolingo杯子,还有Duolingo联名饮料。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推动。”Luis von Ahn在电话会议中表示。

这一联名正式公布于7月初,但在6月末的社交媒体上已经有相关露出。具体来看,联名带来了瑞幸的新品绿沙沙拿铁,此外还包括多个包装材料上多邻国IP的露出。不过,如果从联名的时间来看,多邻国与瑞幸的联名应更多体现在Q3业绩当中。

中国Max版本已找到本地大模型公司合作


在付费产品方面,多邻国目前的订阅付费产品有Super和Max两个版本,Super版本无广告、无答错次数限制;而Max版本可以说是多邻国AI应用的具体体现——用户可以与多邻国的角色Lily(国内称“拽姐”)打语音电话来练习口语。而多邻国在股东心中指出,公司Q2毛利率同比下降100个基点,原因是Max版本扩展带来的AI成本增加,但降幅小于预期的300个基点。


目前Super版本中国订阅价格为588元/年(家庭版798元/年),而Max版本并未在中国上线。多邻国Max订阅自上线以占比不高,但有消费增长,在Q2 Max版本订阅者占比从Q1的7%上升至8%。


“唯一的问题是,由于监管要求,我们还不能在中国使用Max。我们只能使用本地的大型语言模型,我们已经选择了一个,但需要监管部门批准,这是我们无法控制的。我们尚未获批,但希望很快会有Max。”但”Luis von Ahn并未给出具体的时间表,“因为我也不知道。”


Luis von Ahn去年在播客ACQ2中透露,A/B测试是多邻国打造产品的核心和基石,“不仅仅是产品经理、工程师、设计师,而是整个系统都围绕尽可能快地进行A/B来打造“,这背后的另一个逻辑是多邻国有大量的C端用户反馈,这些反馈的数据的对比找出更好的产品功能。

而在未来增长方面,随着AI技术进步,多邻国虚拟角色IP与用户的互动将进一步完善,情感链接无疑将更强,比如Max版本用户可直接与其中人气角色Lily语音,而猫头鹰的线下毛绒产品也已经成为很多粉丝的购买对象——这与泡泡玛特等潮玩产品带来的“情绪消费”和“情感投射”有诸多相似之处。


多邻国首席产品官Cem Kansu在播客20VC中表示:“我们确实有一条收入线,但目前非常小。不过我认为未来会大得多,那就是周边商品。”


“我们有一个商店,你可以购买 Duolingo的周边产品,最畅销的商品是Duo毛绒玩具,就是那个很有趣的Duo角色的毛绒玩具。我觉得我们是那种角色很有辨识度的品牌,现在 Duo已经很知名了,我们也在努力围绕我们的角色打造更多的 IP。”Cem Kansu说。

图片23.png

多邻国商店网站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