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树资本联合创始人霍华德·马克斯8月13日发布了最新备忘录。
这次的比较特别。有比较多的篇幅聚焦当下的市场。
霍华德·马克斯详细分析了目前美国股市的状况,特别是标普500指数在当前估值水平下的表现。
他对当下美股的看法可以总结为一句话:从“估值高企”到“令人担忧”的转变。
这一变化源自对市场整体经济前景的重新审视,以及投资者情绪和行为的影响。
标普500指数作为美国股市最重要的晴雨表之一,去年年底的远期市盈率(即股价与未来一年预估盈利的比率)约为23倍,显著高于历史均值。
马克斯指出,在2024年底和关税政策宣布之前,标普500依然处于一个高估值的状态,远远超出了其长期均值。
标普500自4月8日的低点开始,截至8月12日已上涨29%,年初至今的涨幅为9%。
在他看来,经济的负面担忧却不少。
“整体来看,经济前景以及企业的多年盈利能力,相比关税前可能更偏负面,尽管没有最初担心的那么糟;通胀上升依然令人忧虑。更高的通胀风险降低了投资者原本期盼的、早期刺激性降息的可能性;政府确实拿到了一些贸易与关税协议,但美国在全球看来,似乎已不再是一个那么可靠的盟友和伙伴;美国的财政赤字和国债并没有改善迹象,全球对此的担忧反而在上升。”
“美股吸引力在今天看来比去年底更弱,而去年底其实已经不算强了。”马克斯写道。
不光是标普500的市盈率高企,包括沃伦·巴菲特最喜欢的指标,美国股票总市值与GDP的比率也创下了历史新高。
而且霍华德·马克斯认为,考虑到如今很多企业更少IPO和更多是优化,这个指标的高企可能比表面看起来更令人担忧。
当然,他也没有忽视当下的“多头逻辑”,并承认确实会以某种形式的“这一次不一样”出现。比如对于标普500成分公司特征具有共识的是:增长更快;周期性更弱;成长所需的新增资本更少,从而能创造更多自由现金流;竞争地位或“护城河”更强。
所以在他看来,“七巨头”平均市盈率约为33倍,虽然高于平均水平,但并不过分——因为它们拥有杰出的产品、显著的市场份额、优异的边际利润率,以及强大的竞争壁垒。
但问题是,“在大多数‘新兴事物’中,投资者往往会把过多公司,而且常常是错误的那些公司,当作潜在赢家。”
在备忘录的最后,马克斯从自身角度给出了比较明确的建议,他通常把投资操作放在“进攻—防守”的光谱上考虑。当估值处在高位时,倾向于更防守。
他标注了6个“投资准备等级”:
等级6:停止买入
等级5:减少进攻性持仓,增加防御性持仓
等级4:清仓剩余的进攻性持仓
等级3:继续削减防御性持仓
等级2:清空所有持仓
等级1:做空
在他看来,目前就是等级5的状态。“如果你减持那些在历史上显得昂贵的资产,转向相对更安全的资产,那么即便市场还在向上磨一阵子,你的损失也可能很有限。至少,不至于让人夜不能寐。”
从安心投资的角度,这些话是十分的中肯。
有意思的是,马克斯在备忘录开篇提到年初写的《再议泡沫》,他澄清自己的真正意思是,“股价虽高,但并不疯狂”。
这跟聪明投资者当时的解读完全一致(详见:《有泡沫,但并不疯狂!霍华德·马克斯2025开年备忘录》)。要知道这跟当时市场理解很不相同,也有很多留言来质疑。
想说,这就是持续跟踪,保持内容准确的价值。
霍华德·马克斯的备忘录总是不容错过,而这一期尤其值得一读再读。因为他也花了很多篇幅来解释投资的基本原理,重点是如何看待价值、价格以及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理解了这些,你才能真正理解他对当下市场的真实看法。
小编将其中最有时间价值的部分摘录出来,分享给大家,也推荐大家去看全文《2025年8月:价值演算》。
关于价值
1、投资资产,例如股票、债券、公司和建筑物,都有一个价值,这通常被称为“内在价值”:即在某一时点上,这个资产值多少钱。
这种价值是主观的,它无法被确切地计算出来。据我所知,即便是人工智能也做不到,不同人对它会有不同看法。
2、资产的价值来源于它的基本面。一家公司的基本面包含许多方面:当前盈利水平、未来的盈利能力、未来盈利的稳定性或波动性、各组成资产的市场价值、管理层的能力、开发新产品的潜力、竞争格局、资产负债表的稳健程度,以及无数其他将影响公司未来的因素。
最终,资产的基本面共同构成了它的盈利能力,而这正是价值的源泉。
3、一家公司可能拥有土地、建筑、机器、车辆、矿藏或森林等自然资源,甚至还可能拥有利用河流或阳光发电的设施(尽管这些资源本身并不属于它)。这些是有形资产,往往有现成的市场和可实现的价格。
但公司也可能拥有无形资产,例如专利、商业机密、专业技术、研发能力、声誉和形象、人才、管理水平和文化。这些资产有的可以转让和出售,有的则不能。
上述所有资产都有各自的盈利能力,而它们结合在一起,则构成了一家公司的整体盈利能力。
4、通常而言,公司的整体盈利能力几乎总是大于各单项资产单独贡献的总和。如何把单项资产组合起来,最大化整体盈利能力,这是管理层的首要任务。一旦成功时就能产生协同效应,通过巧妙整合带来的额外价值。
5、并非所有资产都有可计算的投资价值。我将盈利能力定义为:通过持有并经营某项资产可以赚到的钱。
6、一枚钻戒、一幅画或一辆老爷车,并不会在持有期间为所有者带来收益(除非出租或收费展览)。因此,它们的经济潜力完全来自未来转售的可能性。
对于这种无法产生经营现金流、也没有未来潜力去产生现金流的资产,我认为它们没有盈利能力,也因此无法被客观分析或内在估值(参见2010年备忘录《闪闪发光的不都是金子》,谈的是黄金)。
7、盈利能力有时是当下的,会立刻带来收入。这种结果可以在本年度财务报表中看到:资产在当前配置和条件下产生的收益。另一部分盈利能力则存在于潜力之中:例如,未来开采自然资源后产生的收入,或者公司员工利用知识产权开发新产品后带来的收入。
结果如何,取决于未来环境的演变,而这又会受到公司管理层、竞争对手、客户、政府,甚至投资者的决策影响。
8、资产可以是有形的或无形的,而资产的盈利能力既可能体现在今天的收益,也可能体现在未来的收益,而且未来的收益可能高于或低于今天。综合来看,一个资产的当前收益加上其未来收益的潜力,构成了它的关键基本面。
9、谨慎的投资必须基于对资产当前与未来盈利能力的判断。一旦投资者确定其内在价值,便可据此确定“正确”的价格,从而在未来获取不俗回报。
关于价格
10、价值看上去可能抽象而虚无,但价格却是具体的,它就是你为了获得某样东西而支付的金额。
11、成功的投资源于准确评估价值并以合理价格买入。
12、上世纪60年代末,我在芝加哥大学商学院学习到的是:资产的合理价格,就是它未来现金流或盈利的折现值。
13、但在现实世界中,价格的形成遵循另一套折现逻辑,更多依赖于人们对资产及其盈利能力的主观判断与态度。
14、所以,资产的价格,本质上就是投资者们对其基本价值的共识。
价值投资之父本杰明·格雷厄姆曾指出,市场价格每天都由投资者投票决定:他们通过买卖行为表达观点。
15、在现实中,情况通常介于“还不错”和“有点糟”之间,但在投资者心中,往往会从“完美无缺”走向“毫无希望”,然后再摆回来。
投资者心理一旦向某一方倾斜,就会制造出便宜货或高估值的机会。投资者应当留意这些机会。
16、孤立地看待资产价格没有任何意义。你不能仅凭40,000美元这个数字,就判断一辆车是否划算,除非你知道它的品牌、型号、车龄、里程数和状况。在投资中也是如此:关键在于资产的价格与价值之间的关系,即资产的估值。
价格与价值的相互作用
17、投资者能否获得可观回报,很大程度取决于他是否准确评估了投资的基本面,并为这些基本面支付了一个合理的价格。
18、长期来看,投资的成败主要取决于买方对资产盈利能力的判断是否正确。
19、短期的投资表现往往更多源于投资者愿意为该资产支付的价格变化。也就是说,对于那些只关心短期的人来说,价格往往是主导因素。
20、价值应被视作对价格具有一种“磁力”般的影响。然而,在短期内,价格可能会朝着任何方向偏离价值。这是因为在任何时点,资产的价格主要取决于投资者心理,而心理往往是不理性且难以预测的。
21、价格与价值之间的关系最终会朝预期方向演进,但这种演进充其量只能在长期才算可靠。
22、正是价格走向极端的可能性,导致了泡沫与崩盘。如果价格在超过价值后总会立刻停止上涨,那么就不会出现长期牛市和泡沫(以及随后的崩盘);反之亦然。
23、那些押注价格会迅速朝价值回归(我们称之为“收敛”)的人,如果缺乏足够的资金和耐力,可能会被市场淘汰。
24、期待价格最终会向价值靠拢,在逻辑上是合理的,甚至押注它会发生也是合理的。但如果重仓押注它会很快发生,那就是不明智,甚至是危险的。
25、投资中的价值,是你买入后所获得的东西;价格,是你为之支付的金额。
26、一笔好的投资,是指价格与实际价值相匹配。
27、由于投资者心理的波动,资产价格远比基本价值本身波动更大。大多数价格变化,反映的其实是投资者心理的变化,而不是基本价值的变化。
28、心理在定价中起着关键作用,所以投资者若想判断价格相对于价值所处的位置,除了量化的估值参数,还必须尝试把握当下市场心理。
29、价格与价值的关系,预计会强烈影响投资表现:高估值往往预示着未来回报较低,反之亦然。
但这种关系的影响,不应被期待在短期内立刻兑现,只能在长期才有保障。
30、在什么情况下,主动投资者才能获得超额回报,同时承担的风险不至于过大?
-市场共识未能充分认识到资产的真实价值。
-资产的市场价格低于其实际价值。
-资产的价值增长超出了投资者的预期,通常源于盈利能力的意外提升。
-资产可能因在投资者中获得更多青睐而推高价格,但这种上涨与价值变化无关。
31、能获得超额回报的人,正是那些比别人更早、更准确预判这些变化的人,一是价值的变化,二是价格与价值之间的关系变化。
投资者如何看待价格与价值?
32、当你观看金融电视节目,或阅读报纸和投资刊物时,大多数内容都与价格或价格与价值之间的关系相关。读者不是为了了解一家公司在2045年的盈利能力而来,他们更关心的是:未来几周或几个月股价会上涨还是下跌。
33、一家公司的价值是多维度的、难以量化的,要在某一时点上评估它的价格是否公允,显然很困难。
34、股票投资者通常通过关注股价与每股盈利的比率(即市盈率,p/e比率)来应对这一挑战。
35、当然,单纯依赖市盈率这种单一指标来做投资决策,实际上是一种过度简化,可能会导致错误的判断。
36、正因为“七巨头”极为卓越,它们的股价被高度估值,许多投资者认为,这些公司拉高了标普500的平均市盈率。
事实上,这七家公司的平均市盈率约为33倍,虽然高于平均水平,但在我看来,这并不过分——因为它们拥有杰出的产品、显著的市场份额、优异的边际利润率,以及强大的竞争壁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