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被称为自由现金流策略爆发元年,各类自由现金流产品横空出世,基金公司扎堆发行自由现金流ETF的架势让人忍不住好奇,这个自由现金流究竟是何方神圣?它跟我们熟悉的红利有什么区别?今天,我们将自由现金流指数展开聊聊。
【什么是自由现金流?】
自由现金流(Free Cash Flow)是由美国学者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一个重要的企业财务概念,它指的是在不危及公司生存与发展的前提下,企业可供分配给股东(和债权人)的最大现金额,是企业在扣除了所有必要支出后,真正“自由”可支配的那部分现金。
自由现金流作为重要财务指标,其意义包括:
(1)衡量企业财务健康状况:自由现金流是衡量企业财务健康状况的关键指标之一。如果一家公司拥有充裕的自由现金流,意味着它在日常运营、偿还债务、扩展业务、回报股东等方面都有更大的灵活性和安全感,能够轻松应对短期债务、维持日常运营,并且有余力进行必要的投资和分红。
(2)进行公司的价值评估:自由现金流在企业估值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企业估值的重要参数之一。通过折现未来预期的自由现金流,可以估算出企业的当前价值,这种方法被称为现金流量折现法(DCF),在财务分析和投资决策中广泛应用。它能够更全面、准确地反映企业的内在价值,避免了单纯依赖利润等指标进行估值的局限性。
【自由现金流策略怎么做?】
自由现金流是企业财务分析与价值评估体系中的重要指标。从企业战略与财务决策视角来看,充裕且可持续的自由现金流是企业实施价值分配与推动内生与外延增长的根本保障。自由现金流投资策略的核心是度量企业基于自身运营所产生的、可持续的内生现金创造能力。
海外自由现金流选股策略的应用已经相对成熟,以自由现金流策略的代表性公司Pacer的产品布局来看,自由现金流收益率、自由现金流利润率是自由现金流因子两种典型的构建方式,Pacer的现金牛ETFs系列产品就是基于自由现金流指标挖掘具备稳健财务状况和高质量盈利能力的企业。
国内市场当前成立或者发行申报中的自由现金流指数产品大部分使用“自由现金流收益率”作为核心的选股排序标准以及使用自由现金流作为权重计算方式。其中,选股排序使用的“自由现金流收益率”主要基于企业财务报表中的现金流量表和资产负债表,是衡量企业基本面因素的重要指标之一;权重计算上,“自由现金流”作为分配指数权重的核心要素,成份股的自由现金流决定了其在指数中的占比。
【自由现金流和红利的区别是什么?】
简单来说,自由现金流是一种财务指标,反映企业真正能够自由支配的闲钱,企业可以用于扩大再生产、偿还债务或者向股东分红。而红利则是企业实际以现金形式向股东分配的利润。也就是说,企业能够稳定创造自由现金流,是企业开展可持续分红的基础条件之一。我们可以更简单的理解为,自由现金流是看企业手里活钱多不多、红利则是看企业愿意给股东的钱多不多。
无论是自由现金流策略还是红利策略,都强调选择财务状态健康的、经营状况稳健的公司,两种策略都属于“质量因子”投资策略,追求稳健收益与风险控制,带有价值投资色彩。但从核心理念和适用场景对比来看,两种策略仍存在差异:
【自由现金流和红利的优缺点比较】
两种投资策略由于投资侧重点不同,优点显著,但也有相应的风险点和投资局限性,具体情况如下:
【到底怎么选?】
结合两种策略的对比分析情况来看,自由现金流和红利之间没有“谁更好”的结论,只有“哪种策略更合适哪种类型的投资者”的说法。投资者到底怎么选,取决于投资者的投资目的。红利策略聚焦于分红结果,适合现金流需求明确的投资者。自由现金流策略则聚焦于企业的盈利质量,看重企业长期的生存和扩张能力,适合长期价值增长追求者。在公募基金配置中,投资者也可以考虑将红利基金作为稳定器、自由现金流基金作为增长引擎,两种策略共同构建兼顾现金流与成长性的投资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