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连续玻璃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行业情况分析报告:市场规模及主要企业调研

中国连续玻璃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行业情况分析报告:市场规模及主要企业调研

1.png根据贝哲斯咨询连续玻璃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市场调研数据,2025年全球连续玻璃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市场规模达 亿元(人民币),中国连续玻璃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市场规模达 亿元。针对预测期间连续玻璃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市场的发展趋势,预计全球连续玻璃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市场规模将以 %的年复合增速增长,到2032年达到 亿元。


以产品种类分类,连续玻璃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行业可细分为热塑性毡, 热塑性板, 热塑性片(带), 其他。以终端应用分类,连续玻璃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可应用于国防军工, 汽车, 航空航天, 其他等领域。报告依次分析了各细分市场销售情况、增长率及市场份额,并着重分析了占主导地位的细分市场。

中国连续玻璃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行业内主要厂商包括山东格瑞德集团有限公司, 江苏奇一科技有限公司, Celanese, 浙江遂金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青岛中集创赢复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江苏长海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杭州马科森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TORAY。报告分析了重点企业经营概况(涵盖连续玻璃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销售量、销售收入、价格、毛利、毛利率等)、市场份额变化情况及连续玻璃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行业前三大企业2025年的市场总份额。


出版商: 湖南贝哲斯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电话/商务微信: 199 1882 7775

邮箱:info@globalmarketmonitor.c@搜索用户 

连续玻璃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是一种使用特殊浸渍工艺使玻璃纤维保持连续长丝和有序排列状态的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多用于汽车、航空航天、国防军工等领域。


连续玻璃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市场研究报告(2025版)分析了连续玻璃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市场国内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同时也从产品类型、下游应用领域、地区分布及竞争格局等维度展开细致的调研,并重点研究了全国重点企业市场排名与竞争优劣势。报告涵盖了过去五年的历史数据,结合市场现状预测了连续玻璃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行业未来发展趋势。该报告能够帮助用户对当前连续玻璃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市场发展概况一目了然,对于及时获取市场最新动态以领先竞争对手进行产业布局具有重要意义。


连续玻璃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行业报告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市场概况:连续玻璃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市场整体概况、发展历程、市场环境、上下游供需情况等方面。

市场规模:依次统计了历年连续玻璃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市场规模与增速及各细分市场规模与占比。

竞争格局:包含对主要竞争企业产品与服务介绍、连续玻璃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销售量、销售收入、价格、毛利、毛利率及企业排名的分析。

发展趋势:包含连续玻璃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市场发展动态、变化趋势及未来发展前景的展望。

通过本报告,企业可对整个行业的发展有全面、深入的把握,从而能够更加准确地作出相应的决策。


中国连续玻璃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市场报告(2025版)各章节主要分析内容展示:

第一章:连续玻璃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行业概述、市场规模及国内外行业发展综述;

第二章:产业竞争格局、集中度、及国内外企业生态布局分析;

第三章:中国连续玻璃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行业进出口现状、影响因素、及面临的挑战与对策分析;

第四章:中国华北、华中、华南、华东地区连续玻璃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行业发展状况分析与主要政策解读;

第五、六章:中国连续玻璃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各细分类型与连续玻璃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在各细分应用领域的市场销售量、销售额及增长率;

第七章:对连续玻璃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产业内重点企业发展概况、核心业务、市场布局、经营状况、市场份额变化、产品与服务、融资及合作动态等方面进行分析;

第八、九章:中国连续玻璃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各细分类型与连续玻璃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在各细分应用领域的市场销售量、销售额及增长率预测;

第十章:宏观经济形势、政策走向与可预见风险分析;

第十一、十二章:中国连续玻璃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市场规模预测、挑战与机遇、问题及发展建议。


报告研究的重点企业:

山东格瑞德集团有限公司

江苏奇一科技有限公司

Celanese

浙江遂金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青岛中集创赢复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江苏长海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杭州马科森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TORAY


产品分类:

热塑性毡

热塑性板

热塑性片(带)

其他


应用领域:

国防军工

汽车

航空航天

其他


连续玻璃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市场报告聚焦中国市场,对国内华北、华中、华南、华东等重点地区发展状况及市场规模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及分析,可帮助企业精准把握市场布局与发展趋势, 结合自身情况对公司战略布局作出及时、准确的调整,从而领先竞争对手取得市场优势,抢占先机。


目录

第一章 连续玻璃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行业发展概述

1.1 连续玻璃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行业概述

1.1.1 连续玻璃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的定义及特点

1.1.2 连续玻璃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的类型

1.1.3 连续玻璃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的应用

1.2 2020-2025年中国连续玻璃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行业市场规模

1.3 国内外连续玻璃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行业发展综述

1.3.1 行业发展历程

1.3.2 行业驱动因素

1.3.3 产业链结构分析

1.3.4 技术发展状况

1.3.5 行业收购动态

第二章 产业竞争格局分析

2.1 产业竞争结构分析

2.1.1 现有企业间竞争

2.1.2 潜在进入者分析

2.1.3 替代品威胁分析

2.1.4 供应商议价能力

2.1.5 客户议价能力

2.2 产业集中度分析

2.2.1 市场集中度分析

2.2.2 区域集中度分析

2.3 国内外重点企业连续玻璃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生态布局

2.3.1 企业竞争现状

2.3.2 行业分布情况

第三章 中国连续玻璃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行业进出口情况分析

3.1 连续玻璃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行业出口情况分析

3.2 连续玻璃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行业进口情况分析

3.3 影响连续玻璃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行业进出口的因素

3.3.1 贸易摩擦对进出口的影响

3.3.2 新冠疫情对进出口的影响

3.3.3 俄罗斯和乌克兰事件对进出口的影响

3.4 连续玻璃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行业进出口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第四章 中国重点地区连续玻璃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行业发展状况分析

4.1 2020-2025年华北连续玻璃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行业发展状况分析

4.1.1 2020-2025年华北连续玻璃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行业发展状况分析

4.1.2 2020-2025年华北连续玻璃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行业主要政策解读

4.2 2020-2025年华中连续玻璃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行业发展状况分析

4.2.1 2020-2025年华中连续玻璃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行业发展状况分析

4.2.2 2020-2025年华中连续玻璃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行业主要政策解读

4.3 2020-2025年华南连续玻璃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行业发展状况分析

4.3.1 2020-2025年华南连续玻璃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行业发展状况分析

4.3.2 2020-2025年华南连续玻璃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行业主要政策解读

4.4 2020-2025年华东连续玻璃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行业发展状况分析

4.4.1 2020-2025年华东连续玻璃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行业发展状况分析

4.4.2 2020-2025年华东连续玻璃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行业主要政策解读

第五章 2020-2025年中国连续玻璃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细分类型市场运营分析

5.1 连续玻璃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行业产品分类标准

5.2 2020-2025年中国市场连续玻璃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主要类型价格走势

5.3 影响中国连续玻璃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行业产品价格波动的因素

5.4 中国市场连续玻璃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主要类型销售量、销售额

5.5 2020-2025年中国市场连续玻璃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主要类型销售量分析

5.5.1 2020-2025年热塑性毡市场销售量分析

5.5.2 2020-2025年热塑性板市场销售量分析

5.5.3 2020-2025年热塑性片(带)市场销售量分析

5.5.4 2020-2025年其他市场销售量分析

5.6 2020-2025年中国市场连续玻璃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主要类型销售额分析

第六章 2020-2025年中国连续玻璃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终端应用领域市场运营分析

6.1 终端应用领域的下游客户端分析

6.2 中国市场连续玻璃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主要终端应用领域的市场潜力分析

6.3 中国市场连续玻璃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主要终端应用领域销售量、销售额

6.4 2020-2025年中国市场连续玻璃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主要终端应用领域销售量分析

6.4.1 2020-2025年国防军工市场销售量分析

6.4.2 2020-2025年汽车市场销售量分析

6.4.3 2020-2025年航空航天市场销售量分析

6.4.4 2020-2025年其他市场销售量分析

6.5 2020-2025年中国市场连续玻璃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主要终端应用领域销售额分析

第七章 连续玻璃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产业重点企业分析

7.1 山东格瑞德集团有限公司

7.1.1 山东格瑞德集团有限公司发展概况

7.1.2 企业核心业务

7.1.3 山东格瑞德集团有限公司 连续玻璃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领域布局

7.1.4 山东格瑞德集团有限公司业务经营分析

7.1.5 连续玻璃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产品和服务介绍

7.1.6 企业融资状况、合作动态

7.2 江苏奇一科技有限公司

7.2.1 江苏奇一科技有限公司发展概况

7.2.2 企业核心业务

7.2.3 江苏奇一科技有限公司 连续玻璃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领域布局

7.2.4 江苏奇一科技有限公司业务经营分析

7.2.5 连续玻璃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产品和服务介绍

7.2.6 企业融资状况、合作动态

7.3 Celanese

7.3.1 Celanese发展概况

7.3.2 企业核心业务

7.3.3 Celanese 连续玻璃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领域布局

7.3.4 Celanese业务经营分析

7.3.5 连续玻璃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产品和服务介绍

7.3.6 企业融资状况、合作动态

7.4 浙江遂金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7.4.1 浙江遂金复合材料有限公司发展概况

7.4.2 企业核心业务

7.4.3 浙江遂金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连续玻璃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领域布局

7.4.4 浙江遂金复合材料有限公司业务经营分析

7.4.5 连续玻璃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产品和服务介绍

7.4.6 企业融资状况、合作动态

7.5 青岛中集创赢复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7.5.1 青岛中集创赢复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发展概况

7.5.2 企业核心业务

7.5.3 青岛中集创赢复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连续玻璃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领域布局

7.5.4 青岛中集创赢复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业务经营分析

7.5.5 连续玻璃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产品和服务介绍

7.5.6 企业融资状况、合作动态

7.6 江苏长海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7.6.1 江苏长海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发展概况

7.6.2 企业核心业务

7.6.3 江苏长海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连续玻璃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领域布局

7.6.4 江苏长海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业务经营分析

7.6.5 连续玻璃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产品和服务介绍

7.6.6 企业融资状况、合作动态

7.7 杭州马科森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7.7.1 杭州马科森复合材料有限公司发展概况

7.7.2 企业核心业务

7.7.3 杭州马科森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连续玻璃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领域布局

7.7.4 杭州马科森复合材料有限公司业务经营分析

7.7.5 连续玻璃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产品和服务介绍

7.7.6 企业融资状况、合作动态

7.8 TORAY

7.8.1 TORAY发展概况

7.8.2 企业核心业务

7.8.3 TORAY 连续玻璃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领域布局

7.8.4 TORAY业务经营分析

7.8.5 连续玻璃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产品和服务介绍

7.8.6 企业融资状况、合作动态

第八章 2025-2031年中国连续玻璃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细分类型市场销售趋势预测分析

8.1 中国连续玻璃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市场主要类型销售量、销售额预测

8.2 2025-2031年中国市场连续玻璃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主要类型销售量预测

8.3 2025-2031年中国市场连续玻璃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主要类型销售额预测

8.3.1 2025-2031年热塑性毡市场销售额预测

8.3.2 2025-2031年热塑性板市场销售额预测

8.3.3 2025-2031年热塑性片(带)市场销售额预测

8.3.4 2025-2031年其他市场销售额预测

8.4 2025-2031年中国连续玻璃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市场主要类型价格走势预测

第九章 2025-2031年中国连续玻璃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终端应用领域市场销售趋势预测分析

9.1 中国市场连续玻璃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主要终端应用领域销售量、销售额预测

9.2 2025-2031年中国市场连续玻璃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主要终端应用领域销售量预测

9.3 2025-2031年中国市场连续玻璃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主要终端应用领域销售额预测分析

9.3.1 2025-2031年国防军工市场销售额预测分析

9.3.2 2025-2031年汽车市场销售额预测分析

9.3.3 2025-2031年航空航天市场销售额预测分析

9.3.4 2025-2031年其他市场销售额预测分析

第十章 中国连续玻璃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行业发展环境预测

10.1 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10.2 政策走向分析

10.3 连续玻璃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行业发展可预见风险分析

第十一章 疫情影响下,连续玻璃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行业发展前景

11.1 2025-2031年中国连续玻璃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行业市场规模预测

11.2 新冠疫情态势

11.3 发展面临挑战

11.4 挑战中的机遇

11.5 发展策略建议

11.6 相关行动项目

第十二章 中国连续玻璃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行业发展问题及相关建议

12.1 主要问题分析

12.2 产业发展瓶颈

12.3 行业发展建议

本市场研究报告的推广信息旨在向您介绍报告的核心价值与主要框架,实际最终报告可能有所变动,需特别说明:本文出现的内容可能因行业事件、消费者行为突变等不可控因素产生偏差,不视为最终交付成果。


连续玻璃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市场报告探讨的关键问题:

中国连续玻璃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行业整体运行情况怎样?连续玻璃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市场历年规模与增速如何? 

连续玻璃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行业上下游发展情况如何?连续玻璃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市场供需形势怎样?

连续玻璃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市场集中度如何?重点企业有哪些?他们的经营情况如何?

未来连续玻璃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行业前景如何?企业在管理经营或转型升级等方面需要注意哪些问题?需要采取哪些策略?


行业概况:

COVID-19对连续玻璃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行业的影响和分析

自2020年以来,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在中国局部地区蔓延。局部地区疫情发生后,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疾控局立即派出工作组,第一时间调派核酸检测、流调、医疗救治队伍支持当地疫情处置工作,会同疫情发生地建立一体化、扁平化指挥体系。省市县一盘棋协同作战,区域联防联控,迅速采取封闭管理、社区封控、大规模核酸检测、暂停中高风险区域内人群聚集性活动等措施,在疫情发生后24小时把各项措施基本部署到位,坚决遏制疫情扩散。对于中国来说,虽然这场“疫情黑天鹅”事件不会改变中国经济转型和城市化的进程,但可以肯定的是它对中国各大行业发展方向及前景将会有所改变,甚至是深刻改变。

从上游原材料来看,短期内,供应链中断对进口原材料企业的影响相对较大。由于原材料供应商限产、物流不畅,原材料采购面临困难,但随着复工复产进程的推进,这种情况将得到有效缓解。

对于连续玻璃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制造商来说,疫情造成了局部地区采取封闭管理、社区封控等措施。大部分城市进入一级响应状态,严格隔离举措,严禁车辆进出,严控人员流动,严防疫情扩散。疫情期间主要是区域管制下对于企业研发和工作人员复工推迟带来的风险。此外,疫情对多项下游应用领域的运营造成较大的阻碍,这不利于连续玻璃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产品的销售,对中国的连续玻璃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制造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技术壁垒

连续玻璃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行业对技术水平要求较高,连续玻璃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的成型技术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诸如,高性能热塑性树脂具有高加工温度和熔体黏度;高性能热塑性预浸料室温下具有较高的刚度和硬度,铺覆性较差;成型过程升降温阶段的工艺制度会对热塑性复合材料内部缺陷和结晶行为有较大影响等等。因此,要想真正推动连续玻璃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的应用,不断地开发新的制备工艺和装备以及优化成型方法成为至关重要的一环。对于行业新进入者来说,企业的研发团队需要长期投入和经验积累才能达到一定水平,新进入者无法在短期内获得技术。

规模和资金壁垒

规模化生产能力使得连续玻璃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企业具有多方面优势。首先,具备大规模生产能力的企业更容易获得产业链上游供应商及下游销售渠道的认同,并逐渐形成上下游互惠互利的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其次,规模化生产带来长期稳定的采购需求可为企业提供较强的议价能力,在降低采购成本及生产成本的同时提升产品质量,形成多方面的竞争优势。连续玻璃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企业要形成规模化生产,必须要以雄厚的资金实力为支撑,资金实力是维持规模化生产和持续经营的首要条件,而企业规模化生产往往受制于土地、厂房、生产设备、营销渠道等重要资源,购买和控制这些资源需要具备大量的资金储备。因此,对企业的资金实力和融资能力有较高的要求。新进企业短期内无法形成规模、成本、效率等多方面协同效应,需要通过不断的资金投入来扩大产能、扩张渠道、加大宣传等,行业具有较高的规模和资金壁垒。


区域市场概述:

2022年,华东地区连续玻璃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市场份额为39.14%。


品类市场概览:

按类型划分,热塑性片(带)细分市场在 2022 年占据最大市场份额。


主要厂商:

江苏奇一科技有限公司是连续玻璃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市场的主要参与者之一,2023 年占有 25.09% 的份额。


应用概览:

从应用来看,2018年至2022年汽车细分市场占据最大份额。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