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赐材料,锂电材料老兵再赴港股

内卷困境,出海破局

微信图片_20251016135637_1800_132.jpg作者/星空下的牛油果

编辑/菠菜的星空

排版/星空下的乌梅

自8月末以来,#锂电池材料 老兵天赐材料(002709)好消息不断。

首先,业绩回暖。根据2025年半年报,上半年公司营收和利润分别增长约28.97%和10.99%,此为连续两年业绩下滑后的“久旱逢甘露”。

其次,未来可期。据公司公告:第一,业务方面,公司与电池制造商瑞浦兰钧签订不少于80万吨的电解液销售框架协议。80万吨什么概念呢?公开信息显示,2023年,天赐全年电解液销售量仅为39万吨,整整两倍的“诱惑”;第二,资本方面,公司已于9月22日正式向港交所递交首发申请。

无论是过去,还是未来,天赐都给大家讲述了一个完美的故事。也正因于此,8月末以来,公司的股价近乎一路向红。

图片1.png来源:东方财富官网-天赐材料 (截至2025年10月12日)

A股上市十年后(2014年上市)再赴港股,天赐材料质地几何?

一、产品集中,客户依赖

公开信息来看,#天赐材料 主营业务包括锂离子电池材料、日化材料和特种化学品两大板块。2025年上半年,两大板块业务创收分别为89.66%和8.73%。收入结构来看,锂离子电池材料业务贡献了收入大头,日化和特种化学品业务对整体营收贡献有限。

细分来看,锂离子电池主要包括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以及各种辅材。成本来看,正负极材料占比约为60%+,电解液占比约为10%+。据财报披露,天赐生产的锂离子电池材料主要为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和正极材料磷酸铁锂。虽围绕主要产品,向上游延伸,但目前仍集中于电解液和磷酸铁锂。

图片2.png来源:银河证券研究院

除了产品集中,天赐的客户也比较集中。

从客户范围来看,天赐也算领先。据招股书披露,2024年全球前十大动力电池制造商中的八家,前十大储能电池制造商、消费电池制造商中的八家均使用天赐的产品(动力、储能和消费是锂电池的主要应用场景)。

客户结构来看, 2022年、2023年、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分别占总收入的70.8%、71.2%、58.7%及58.7%,来自最大客户的收入金额分别为121.67亿元、81.18亿元、50.02亿元、27.39亿元,占总收入比例分别为54.5%、52.7%、40.0%、39.0%。尽管依赖在降低,但数据来看公司四成收入来自第一大客户,不仅会带来客户维护的风险,还会使公司在业务谈判中缺少话语权。

二、行业内卷,利润腰斩

除了业务本身,上下游产能增长的错配,更是使公司的利润一再腰斩。

2023年以来,因新能源产业(动力电池)景气度高,锂电池材料企业疯狂扩产。但相比上游的疯狂扩产,下游增速缓慢,高度错配之下,必然出现产能过剩。公开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的产能利率用分别约为60%、55%和50%。

正所谓“物以稀为贵”,产能过剩价格必然下跌。

招股说明书显示:自2023年以来,锂离子电池材料的价格持续下滑。2025年上半年平均售价为13766元/吨,不到2022年的1/3。

图片3.png来源:招股说明书

价格持续腰斩,销量虽稳增,也难改业绩下滑的状态。净利润来看,何止腰斩,简直脚踝斩。

图片4.png来源:同花顺iFinD-净利润

三、陷困境,需破局

此外,当行业陷入高度内卷时,竞争乱象也会随之发生,比如泄密。毕竟,人性都想坐享其成,不想付出研发努力。

9月16日,公司发布收到《刑事判决书》的公告。根据公告,公司原员工为获取非法利益,违反保密义务,将公司技术对外泄露。根据终审判决,前员工已被定罪量刑。虽然目前未对公司业务造成实质影响,但秘密一旦泄露,便是覆水难收,未来是否会对公司业务产生影响无法预期。

图片5.png来源:公司公告(2025年9月16日)

面对国内锂电行业内卷不断加剧,公司急需破局。据招股书披露:本次赴港上市融资,其中80%将用于全球化业务发展,10%用于研发,10%用于营运。可见,伴随宁德时代(300750)等一众电池厂商赴港上市加码国际化市场,天赐的全球化也是雄心勃勃。

图片6.png来源:招股说明书

那么,前路如何,我们持续期待。

注: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