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微公司业绩强劲,国产替代进程稳步推进,半导体产业ETF(159582)近2月涨幅超40%

全球半导体产业正经历由地缘政治驱动的深刻重构,供应链布局逻辑从全球化效率优先转向区域化安全主导。

截至2025年11月5日13:22,中证半导体产业指数下跌0.97%。成分股方面涨跌互现,晶升股份领涨1.97%,芯源微上涨1.08%,拓荆科技上涨1.01%;中晶科技领跌6.73%,神工股份下跌4.33%,华海诚科下跌4.11%。半导体产业ETF(159582)下跌1.04%,最新报价2.1元。拉长时间看,截至2025年11月4日,半导体产业ETF近2月累计上涨40.38%,涨幅排名可比基金1/2。

流动性方面,半导体产业ETF盘中换手6.99%,成交2987.89万元。拉长时间看,截至11月4日,半导体产业ETF近1月日均成交6787.18万元。

消息面上,中微公司公告显示,中微公司2025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为80.63亿元,同比增长约46.40%;归母净利润为12.11亿元,同比增长32.66%。值得关注的是,薄膜设备业务呈现爆发式增长——LPCVD和ALD等薄膜设备收入达4.03亿元,同比增长约1332.69%。

全球半导体产业正经历由地缘政治驱动的深刻重构,供应链布局逻辑从全球化效率优先转向区域化安全主导。大公国际指出,“十五五”规划明确的“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与“采取超常规措施”推动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战略方向,正系统引导中国半导体产业在复杂国际环境中寻求结构性突破。美国、欧盟和中国等主要经济体的大规模产业政策与贸易措施,正促进产业链向区域化、多极化发展,这在提升供应稳定性的同时也带来成本上升与效率损失。在此背景下,第三代半导体、先进封装、RISC-V架构等新兴领域获得更多关注,为中国企业提供了差异化创新的重要机遇。

平安证券分析认为,中微公司作为国内领先的半导体设备平台企业,持续高强度研发投入正加速产品迭代周期,新产品开发时间已从过去的三到五年缩短至两年甚至更短。公司在刻蚀设备领域保持高速增长,60比1超高深宽比介质刻蚀设备已成为国内标配,下一代90比1设备即将进入市场;同时在ICP刻蚀、薄膜沉积等领域取得良好进展,加工精度已达单原子水平,国产替代进程稳步推进。

规模方面,半导体产业ETF最新规模达4.35亿元,创近1年新高。

资金流入方面,半导体产业ETF最新资金流入流出持平。拉长时间看,近5个交易日内有4日资金净流入,合计“吸金”5825.35万元,日均净流入达1165.07万元。

规模方面,半导体产业ETF最新规模达4.35亿元,创近1年新高。

资金流入方面,半导体产业ETF最新资金流入流出持平。拉长时间看,近5个交易日内有4日资金净流入,合计“吸金”5825.35万元,日均净流入达1165.07万元。

半导体产业ETF紧密跟踪中证半导体产业指数,中证半导体产业指数从上市公司中,选取不超过40只业务涉及半导体材料、设备和应用等相关领域的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指数样本,以反映半导体核心产业上市公司证券的整体表现。

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10月31日,中证半导体产业指数前十大权重股分别为中微公司、北方华创、寒武纪、中芯国际、海光信息、拓荆科技、长川科技、华海清科、南大光电、中科飞测,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78.04%。

(文中个股仅作示例,不构成实际投资建议。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以上产品风险等级为:中高(此为管理人评级,具体销售以各代销机构评级为准)

风险提示:基金不同于银行储蓄和债券等固定收益预期的金融工具,不同类型的基金风险收益情况不同,投资人既可能分享基金投资所产生的收益,也可能承担基金投资所带来的损失。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投资者应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情况,结合自身投资目的、期限、投资经验及风险承受能力谨慎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不应采信不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的销售行为及违规宣传推介材料。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话题

#光伏设备走弱,阳光电源跌超5%#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