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中金公司
研究员:王之昊/袁佳妮/于钟海
公司公布1H25 业绩:公司收入7.38 亿元,同比+4.91%;归母净利润1.11亿元,同比+18.75%;扣非归母净利润1.01 亿元,同比+16.16%。单季度看,2Q25 收入4.01 亿元,同比+33.99%;归母净利润0.62 亿元,同比+64.64%;扣非归母净利润0.59 亿元,同比+76.94%。经营活动现金流5,760 万元,环比转正。公司业绩高于我们预期,主要由于AI 产品快速放量与产品结构优化。
发展趋势
AI 产品快速放量,资源倾斜高毛利业务。分业务看,AI 产品快速增长、毛利率稳步提升。公司围绕AI+工业构建的AI+产品智能化、AI+工业研制智能化、工业软件+AI 助手三大核心产品,开发出覆盖20+工业场景应用Agent 及多款垂类模型;云产品聚焦高毛利率产品线,实现了乐仓、乐研、乐数系列版本迭代;公司对软件业务优化投入产出比,资源倾斜高价值方向,收缩低毛利业务;工业工程和工业电气方向聚焦产品设计和供应链管理,推动成本优化。我们认为,公司以AI 与云业务作为增长引擎,并且持续聚焦高毛利业务,有效支撑收入增速与盈利优化。1H25 公司合同负债同比+158.26%至4.05 亿元。
加码AI 与自研工业软件,深挖大客户需求。公司强化“灵犀”中台的模型开发、Agent 开发、数据加工及软硬件适配能力,优化“灵系列”产品结构。同时,加速推进“乐系列”工业软件AI 智能模块的开发和应用,提升AI 与自研工业软件的深度融合,依托AI 智能助手、AI 知识库、AI 工业数据分析等新功能赋能客户数字化解决方案。客户方面,公司深挖大客户产品和服务需求,通过AI 产品优化与工业智能化业务提升大客户粘性。我们认为,公司持续在大客户侧积累经验将形成正向循环,辐射更多客户覆盖与需求。
盈利预测与估值
由于25 年AI 收入兑现+公司产品结构优化,上调2025 年收入/归母净利润6.0%/8.6%至17.2/2.6 亿元,引入2026 年收入19.4 亿元,净利润3.1 亿元。维持跑赢行业评级,由于公司AI 产品有望在2026 年加速放量,我们切换估值至2026 年,基于SOTP(智能电气17x 2026 P/E,智能制造50x2026 P/E),上调目标价21.5%至50 元,较当前股价有4%的上行空间。
公司当前交易于2025/2026 年46x/38x P/E。
风险
AI 产品拓展不及预期,下游需求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