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长城证券
研究员:肖亚平
点评:2025 上半年公司业绩同比增长。2025 年上半年公司总体销售毛利率为25.05%,较2024 年同期下降2.83pcts。2025 年上半年公司财务费用同比-344.69%,主要系汇兑收益增加导致;销售费用同比上涨18.37%;研发费用同比上涨32.40%。2025 上半年公司销售净利率为11.63%,较去年同期下降0.05pcts。我们认为,公司2025 年上半年业绩增长的主要原因是电池化学品出货量与销售额增长,有机氟化学品凭技术优势持续增长,电子信息化学品受益行业回暖需求增长。
1H25 公司经营活动净现金流同比上涨。2025 年上半年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5.69 亿元,同比上涨321.57%,主要系票据贴现以及政府补助现金流入增加;投资性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6.46 亿元,同比-8.18%;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0.93 亿元,同比-232.75%。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15.82 亿元,同比下降10.40%。应收账款28.27亿元,同比上升38.31%,应收账款周转率下降,从2024 年同期1.72 次变为1.61 次。存货周转率上升,从2024 年同期2.82 次变为3.12 次。
公司三大板块业务发展向好。根据公司2025 年半年度报告,1H25 公司电池化学品业务实现营业收入28.15 亿元,同比增长22.77%;毛利率为9.71%,同比下降3.94pcts。2025 年上半年,新能源锂电池行业面临海外市场需求疲软以及国内竞争激烈的双重挑战,公司加强与战略客户的合作,虽销售价格仍在下降,但销售量同比大幅提升,销售额同比增长。
1H25 公司有机氟化学品业务实现营业收入7.22 亿元,同比增长1.37%;毛利率为62.80%,同比增长0.58pcts。2025 年上半年,氟化工行业面临产品需求结构性差异大、国际贸易摩擦加剧等压力,公司凭借高端氟精细化学品技术领先以及产品领先地位,保持较强的市场品牌影响力和盈利能力,同时 不断迭代新品,优化产品结构,销售额稳步增长;1H25 公司电子信息化学品业务实现营业收入6.79 亿元,同比增长25.18%;毛利率为47.82%,同比增加5.91%。2025 年上半年,电子信息化学品行业景气度逐渐回升,终端需求增加以及工业自动化、新能源等新兴领域快速发展带动电子信息化学品需求增加,公司电子信息化学品业务依销量增加,部分畅销产品产能利用率维持高位水平,公司营业收入以及产品毛利率水平同比都有较大的增长。我们认为,公司上半年各板块通过适配行业环境实现业绩提升,后续在业务优势与行业趋势支撑下有望延续增长。
公司围绕技术研发和战略布局,增强核心竞争力。根据公司2025 半年报,1H25 公司在四大业务模块全面开展技术研究并提供解决方案,在电池化学品业务开发出高镍硅碳,高压钴酸锂硅碳、凝胶电解质、钠离子电池电解液、长寿命宽温低成本磷酸铁锂电解液、固态电解质及多功能添加剂等新产品;在有机氟化学品业务聚焦AI、新能源、高端装备等应用领域,开发出全氟磺酸树脂、氟醚橡胶、全氟聚醚、氟聚酰亚胺及其单体等新产品;在电容化学品业务聚焦数据中心等应用场景,开发出长寿命高可靠性铝电解液,耐150度高温用的固液混合分散液及电解液,超低ESR 铝叠层电容用导电银浆及碳浆系列产品;产业化方面,希尔斯覆胶树脂板项目试产成功并稳定运行;在半导体化学品业务聚焦IC 和PD 领域,开发出高纯化学品及蚀刻液、新型冷却液等新产品。
此外,公司在全球进行了广泛的布局以满足客户需求。根据公司2025 半年报,2025 上半年,在电池化学品版块,公司进一步完善产业链垂直整合及全球布局。海外布局方面加快推进马来西亚诺莱特电子化学品项目及美国新宙邦电池化学品项目,国内湖南福邦新型锂盐项目、淮安添加剂项目提升公司添加剂产能及种类;在有机氟化学品领域,三明海斯福年产3 万吨高端氟精细化学品项目(三期)和三明海斯福氟新材料研究中心项目提升公司在高端氟精细化学品行业地位及综合竞争力;福建海德福年产5000 吨高性能氟材料项目(1.5 期),强化海德福与海斯福产业链上下游关系,有助于公司向高端氟精细化学品和氟聚合物延伸;电子信息化学品领域以市场需求为基础,以填补产业链空白与完善区域产能布局为核心。江苏希尔斯年产5000 吨电子封装材料项目于去年投产,新宙邦宜都产业园一期年产1.2 万吨电容化学品项目将完善电容化学品在华中区域的产能布局,天津新宙邦半导体化学品项目(二期)、南通新宙邦科技半导体新材料及电池化学品项目将增加公司氨水产能,并新增半导体级硫酸、IPA 产品,提升公司行业影响力。我们认为,公司通过技术研发和全球产能布局,有望强化产品竞争力与供应链稳定性,为核心业务增长提供支撑。
投资建议: 预计公司2025-2027 年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102.36/126.34/141.15 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78/15.37/20.30 亿元,对应EPS 分别为1.57/2.06/2.71 元,当前股价对应的PE 倍数分别为30.0X、23.0X、17.4X。我们基于以下几个方面:1)公司电池化学品、有机氟化学品、电子信息化学品三板块业务规模持续扩张,随着行业景气度逐步回暖,利好业绩提升;2)公司持续进行技术研发和全球产能布局,多板块新项目稳步推进,有望强化产品竞争力与供应链稳定性,为核心业务增长提供支撑。我们看好公司业绩弹性,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安全生产与生态环境保护风险;新产品和新技术迭代风险;全球化进程的风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