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股票配资13913134668苏州期货配资在股票配资行业,本公司是信誉和安全的保障,我们有专业的客服团队随时为您答疑解惑,风控团队帮您观察股市动向,实现快速部署,实时更新!
[基金清盘主要有两种原因,一是由于每只基金需要支付的固定费用相当,若规模过小则会导致该部分费用侵蚀过多收益,同时投资运作的难度也会加大,无论从投资者还是基金公司的收益成本考虑,都会对这些基金进行清盘;二是委外基金一旦遭到资金方赎回,若市场上找不到其他委外资金,基金公司也会选择清盘占比最高的是德邦基金,18只清盘基金占到现在基金总数的比例高达33.3%,清盘基金占到清盘前基金总数的比例是25%。] 市场的悲观情绪笼罩下,公私募基金“新基金难发难卖,老基金清盘加速”的业态正表现得愈发明显。 Wind统计显示,在刚刚过去的8月份,有48只公募基金产品清盘,进一步来看,截至8月底,今年来共有261只公募基金拟清盘或进入清盘程序。 在7月间,进入清算程序的公募基金有42只,而当月新成立基金数为36只,从单月来看,首次出现了清盘基金数超过新成立基金数的情况。 深圳一家公募基金公司总经理告诉记者:“现在权益类产品不好做,新发基金压力很大,老基金存续压力也大,是行业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 博时基金研究部总经理王俊称,对于一些有刚性负债成本的资金来说,无论是受到资管新规还是受到投资模式的影响,这些“资金”或存在退出市场的情形,对市场来说也是一个重要风险点。 261只公募基金清盘 8月30日,中欧基金公告,鉴于中欧骏益货币市场基金已出现基金合同终止事由,该基金的最后运作日为8月30日,并于8月31日进入清算程序。 “自基金合同生效以来,本基金已连续60个工作日基金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为维护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根据基金合同约定,不需召开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本基金管理人应当依法履行基金财产清算程序并终止本基金合同。”公告指出。 Wind统计显示,截至8月底,今年来共有261只基金拟清盘或进入清盘程序。 进一步来看,其中,灵活配置型基金清盘94只,中长期纯债型清盘58只,偏债混合型清盘32只,混合债券型二级基金清盘29只,被动指数型基金清盘22只……这些种类的基金也是清盘的“大户”。 根据Wind的统计,今年来还有8只货币市场基金进入清盘程序或拟清盘。其中中欧基金和德邦基金各有2只货基名列其中。 对此,上海某公募基金公司人士表示,虽然今年以来基金清盘数量看似很多,但其实与普通投资者的关系并不大。从数据统计可以看出,今年以来股票基金、混合基金、指数基金、QDII(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基金等合计清盘占比仅为10%左右,其余几乎均为满足机构客户需求为主的偏债型、货币型基金,这部分基金在宣传和渠道募集时就未面向普通投资者广泛传播。 此外,今年来,第一只进入清盘程序的基金是保本基金,华安乐惠保本。今年来,共有9只保本基金进入清盘程序。保本基金清盘,事实上也早是在行业默认中。 深圳一位公募基金产品部人士认为,根据监管文件的要求,无论难度大小,保本基金都要进行转型。 “而且难度也未必大。因为在原本的保本基金中都给出了相关的转型条款,对于基金公司而言,如果由于无法找到担保机构等原因,不用开持有人大会便可自动转型为某一类约定好的产品。”他说。 需要看到的是,在清盘的基金中,仍然有一定比例的是被动指数型基金这种工具型产品。具体来看,天弘有6只被动指数基金清盘,景顺长城、广发也分别有4只、3只被动指数型基金产品清盘。 被动指数基金清盘,通常是发生在窄基指数身上。比如Wind统计的清盘的指数基金中,景顺长城旗下的中证医药卫生ETF、中证800食品饮料ETF,天弘旗下的天弘中证全指运输A和天弘中证移动互联网A,都是这类型基金。 “这类基金不如综合类指数行情的可预期性强,如果只是用来短线操作,相信受到清盘事件影响就会小很多。即使不幸被套,也不至于遭遇大面积的深度亏损。”分析人士指出。 德邦基金清盘比例达到四分之一 今年来,出现清盘基金的基金公司有60家,占据了行业近一半的基金公司。具体到各家基金公司上,今年来截至8月底,国泰基金有18只基金清盘,长盛基金有16只基金清盘,招商基金有14只基金清盘,信诚、鹏华、广发均有13只基金清盘,清盘数量在10只以上的共有8家基金公司。 更为值得关注的是,基金公司清盘基金在目前存量基金中的占比情况。统计显示,德邦、长盛、天弘、中信保诚、国泰、民生加银、申万菱信这七家基金公司清盘基金占到当下基金数量的比例超过了15%。 占比最高的是德邦基金,Wind统计显示,目前德邦基金共有公募基金产品18只,清盘基金占到现在基金总数的比例高达33.3%,清盘基金占到清盘前基金总数的比例是25%。 长盛基金目前有基金产品45只,进入清盘程序或拟清盘基金占到目前基金总数的比例也高达27.6%。长盛基金今年来清盘的16只基金中,有11只为灵活配置型产品,中长期纯债型为4只。 深圳一家公募基金市场部人士直言,清盘的大多是一些“迷你基金”,“长期养着成本很高”。 “很多公司发现持续营销的成本比较高,而且为了维持基金生存最低规模的持续营销都有一些条件,搞得投资也不好做,意义不大。原来清盘的少,大家都不愿意做第一个清盘的公司。但现在清盘公司多了起来,也觉得不是个事儿。经济上不划算的话,就纷纷选择了清盘。”上述深圳公募基金总经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