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五一”假期,全国消费市场繁荣活跃,文旅消费多点开花。反向旅游、China Travel+China Shopping的火爆以及音乐节、演唱会的人头攒动,都是市场复苏的缩影。有专家认为,假期是拉动内需、激活消费潜力的关键节点,文旅市场的热络景象反映出我国服务消费市场的巨大潜力。
一、“五一”假期消费环比提速,政策密集出台的“催化剂”作用
据商务部商务大数据监测,“五一”假期全国重点零售和餐饮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6.3%,增速相较2024年国庆(4.5%)、2025年春节(5.4%)呈环比提速。各省市及线上平台发布的消费数据显示,长线游、出入境游均有亮眼表现,同时品类上以旧换新备受欢迎,演唱会、潮玩等体验型消费亦表现较好。中金公司认为:展望后续,继续看好消费提振政策逐步显效,全年居民消费需求持续释放。
2025年一季度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同比增长5.2%,其中服务消费增速(5.0%)快于商品消费(4.6%)。高端白酒(如茅台、五粮液)在2025年春节后批价企稳回升,新能源汽车零售渗透率达47.2%,东鹏饮料、安琪酵母等成分股通过产品创新(如功能饮料、烘焙原料)捕捉消费升级红利,营收快速增长。
政策方面,近期密集出台了对消费加大力度支持的各种方案。例如《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促进工资性收入增长、拓宽财产性收入渠道、加大消费品以旧换新等20条措施,直接利好家电、汽车等大宗消费;《服务消费提质惠民行动2025年工作方案》推动“一老一小”服务、文体旅游消费、冰雪经济等领域扩容。
二、估值低位与资金配置的“安全边际”
在消费升级与政策红利的“双轮驱动”下,截至5月6日,$主要消费ETF(159672)近三个月涨幅5.66%,紧密跟踪中证消费指数,截止2025年4月,中证主要消费指数市盈率仅20.65倍,处于近1年16.67%的分位。细分领域中,调味品、乳制品等板块估值均处于历史低位,这种低估值为投资者提供了“进可攻、退可守”的安全垫。
美联储降息周期开启后,全球资金从美股等高估值市场转向新兴市场。港股消费板块(占主要消费ETF权重约30%)因兼具现金流和低估值,成为外资配置中国的重要渠道。
三、龙头集中度与产业链协同的“护城河”
行业龙头的“马太效应”:主要消费ETF紧密跟踪的中证消费指数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66.9%,其中贵州茅台、伊利股份、五粮液等龙头企业通过品牌、渠道、成本优势持续扩大市场份额。
产业链协同的“降本增效”:消费龙头企业通过纵向整合(如伊利自建牧场)和横向扩张(如蒙牛收购贝拉米)优化成本结构,2024年,伊利股份通过供应链数字化改造,物流成本下降8%,毛利率提升2个百分点至30%。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建议!感谢关注!
主要消费ETF关联个股:$泸州老窖、$五粮液、贵州茅台、温氏股份、洋河股份、牧原股份、山西汾酒、海天味业、伊利股份、东鹏饮料
产品风险等级:中(此为管理人评级,具体销售以各代销机构评级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