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20.4亿元布局生物制药生产,罗氏在华全产业链再进阶

超20亿元!罗氏又出手了。

2025年5月8日,全球医药巨头罗氏宣布在华启动一项重磅投资——斥资20.4亿元在上海打造全新生物制药生产基地。罗氏再次以破局者的姿态,在中国这一全球瞩目的创新热土加码,进一步夯实罗氏在中国的供应链和本地化生产布局。

微信图片_20250509102604.gif

▲罗氏制药中国全新生物制药生产基地投资项目启动

作为罗氏在中国市场升级全产业链生态的关键一步,此次投资是罗氏在华发展的又一重要里程碑,彰显出罗氏这家医药巨头对中国创新生态的信心。

微信图片_20250509102619.gif

▲罗氏高层致辞

“罗氏与中国的渊源已有近百年,始终致力于提高中国民众的健康水平。罗氏对中国市场的承诺不变,此次加码布局全新的生产基地,标志着罗氏在华本地化生产能力取得了长足发展,更代表着罗氏在中国这一重要市场实现了更多创新药本地化生产的重大突破。这一突破使我们能够更加贴近中国患者、更快响应本土需求。”罗氏制药中国总裁边欣表示。

从在华不断建立、升级和完善全产业链,从战略规划到实质性资本投入,罗氏用“真金白银”在中国市场划出了一条彰显“战略定力”的本地化轨迹,在产业格局重塑中,书写了一份跨国药企在华经营的“长期主义”样本。

LOGO.png快速响应本土需求,本地化生产布局再进阶

2025年是罗氏扎根中国的第31个年头。作为最早一批进入中国市场的跨国药企,回溯罗氏中国的发展脉络,从加速引进全球创新药、建立完整医药产业价值链,到如今不断深化全产业链本地化布局,其发展进程始终以满足患者需求为内核,逐步构建起跨国药企与本土创新生态的双向赋能范式。

此次罗氏在中国市场布局的第二个创新药物生产基地,对罗氏自身和产业发展都具有里程碑意义。

1746757697654.png

▲罗氏制药中国全新生物制药生产基地(模拟图)

首先,新建生产基地意味着罗氏中国供应链体系完成了新一轮进化。众所周知,在商业运营中,筹建生产设施为重资产投资,一直以来是市场评估跨国企业在目标市场国深耕度的重要指标。

事实上,罗氏“叩响”中国市场大门的关键动作之一便是生产的本地化:1997年,即进入中国市场3年后,罗氏位于上海总部园区的生产车间就正式建成投产;2005年,罗氏在华首个高致敏生产车间也建成投产。高致敏生产车间是一个高度封闭且严格控制的洁净环境,能够防止致敏性物质外泄,杜绝污染风险。此后的二十年里,罗氏在华生产基地一直严格执行国际GMP规范,持续为中国患者提供安全有效、质量可控的药品。

贴近本土患者需求的快速反应能力,是本地化生产的关键优势。就在去年,罗氏还实现了抗流感创新药速福达®(玛巴洛沙韦)的本地化生产,大幅缩短玛巴洛沙韦的全球供应链周期,以更快的速度应对流感高发季中国患者的用药需求。

如今,罗氏再次加码投资,将创新药本地化生产带入中国,既是对中国医药产业需求升级的战略回应,也是中国医药创新土壤持续优化的必然映射,更是罗氏本地化布局经验的厚积薄发——通过端到端的完整医药价值产业链能力,和不断强化的供应链布局继续深耕中国市场。

此前,出于技术成熟度、监管环境、成本效率等因素,跨国药企有时会把成熟产品的商业化生产本地化,但创新药在其生命周期的早期阶段,会采取进口或者本地化分包装的形式。

现如今,罗氏的前瞻性布局,一方面展示出中国营商环境的持续改善,同时也体现了在大分子领域,中国医药上下游产业链人才优势以及技术能力的国际接轨。值得一提的是,随着罗氏生物制药本土生产项目的开启,有望为跨国药企更多创新药实现本地化生产提供经验借鉴,为中国培育世界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注入更广阔的潜力空间。

据悉,该生产基地预计将于2029年正式落成,2031年正式投产。罗氏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贯彻于新基地的建设和运营之中。新生产基地的建设将采用国际领先的生产工艺、100%采用绿色电力。该基地将主要用于生产罗视佳®(法瑞西单抗注射液),这是一款罗氏于2023年在中国获批上市的重磅眼科新药,给中国眼底病患者带来了又一创新疗法的选择。眼底疾病作为最主要的不可逆性致盲性眼病,在中国有超过4000万患者人群,存在大量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

LOGO.png持续投资加深布局,书写“长期主义”样本

全球生物技术快速迭代,以及中国医药产业创新在全球影响力的提升,使得全球生物医药产业格局重塑的趋势愈加显现。而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医药市场,14亿人口的健康需求仍有很多领域需要以创新为抓手来解决。

在此背景下,跨国药企深耕中国的战略逻辑要与市场需求密切结合,一方面以效率为基础,加快新药上市速度,完备产业链布局,快速响应中国患者需求;另一方面借助中国生物技术崛起的力量,赋能中国创新提升国际影响力,服务于全球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而所有这些战略背后的底层逻辑始终不变:持续看好中国市场,笃定坚守对中国市场的长期承诺。罗氏持续加码投资,正是基于此。

进入中国市场以来,罗氏不断在早期研发、药品开发、生产、营销以及开放合作等方面完善、升级全链条布局,其以百年运营所积淀的战略洞察,正在将中国市场的需求与中国医药产业多年来积蓄的创新能量,逐步融入到全球战略中。

罗氏是第一家在上海独资建立药物研发中心的跨国药企,也始终走在行业前沿,创新成果不断涌现。目前,罗氏中国创新中心产生的发明专利已超320件,且超过50%已经在中国、美国、欧盟、或日本获得专利授权。其中,已经成功将11款药物分子推到临床试验阶段。

创新生态合作日益丰富多样。投资3亿元,于2021年开始启动的罗氏中国加速器,如今已拥有近 20家研究方向各具独特优势的高潜力初创企业。此外,罗氏还先后与五家中国本土创新药企达成了多项全球合作,范围覆盖晚期前列腺癌、乳腺癌和实体瘤等重大疾病领域,以推动更多源自中国的创新成果落地。这一系列战略布局的背后,是跨国药企与中国创新力量的合作,从"技术引进"向"联合创新"的历史性跨越。

2025年是中国医药产业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目标冲刺的关键节点,当中国医药产业进入创新能级跃升的新周期,市场对跨国药企的期待已从单纯产品引进转向全产业链深度共建。这是中国医药市场创新生态建设深度参与者的使命。

边欣表示:“面向未来,罗氏初心不变,将进一步探索更多创新药本地化生产的落地,积极助力中国生物医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加速引入全球创新产品的同时,我们将持续推动深化合作、加码在华布局,惠及更多中国患者,助力‘健康中国2030’目标早日实现。”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