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业证券全球首席策略分析师、经济与金融研究院联席院长张忆东,近日在一场线上交流中,就港股这一轮上涨的核心逻辑,驱动力量,市场未来的趋势等问题发表了最新观点。
从2001年至今,张忆东已在证券分析行业深耕20余多年,先后11次获得新财富卖方分析师评选第一名;
并且是A股策略与港股策略的双料第一,2023年更是成为了中国总量研究领域首位新财富钻石分析师。
而在本轮关税战起始,4月7日,股市出现暴跌时,当天下午,张忆东在一场交流中,一针见血地指出特朗普关税战是“纸老虎”:
“全球股市面临特朗普的关税战,就像遭遇了一场夏季的雷暴天气——很猛烈,打着很难受,天雷滚滚,但是不持续,是个纸老虎”。
张忆东在7日当天旗帜鲜明地预判,
二季度的调整,并不改变中国这一轮资产重估的核心逻辑。我们应该利用好二季度的“黄金坑”,逢低布局三大类战略资产。
他强调,中国资产的重估远没有结束,特别是科技和新消费的重估,只是刚刚开始。
而在这次的圆桌论坛中,张忆东则详细分析了中国资产近几年受压的三座大山——新旧动能切换阵痛期、科技落后论、民企退场论——正被逐步推翻。
而特朗普关税战,其本质是“纸老虎”,美国挑起全球关税战,但其实手握的牌十分有限。
反观中国资产,科技、新兴消费、还有整个中国国有资产、国有企业的稳定性,是攻守兼备的资产,足以应对海外的冲击。
投资报整理精选了张忆东分享的精华内容如下:
压制中国资产
有三座大山正在被推翻
问:我们想先请张总从中长期跟总量的角度来给大家解读一下这一轮的港股的上涨,它的核心逻辑,以及港股未来的一段时间的大趋势将如何演绎?
张忆东:好的,这一轮中国资产的重估,包括A股,包括港股,我们认为其实是一个大的行情。
它的核心逻辑恰恰叫“解铃还须系铃人”。
过去四年,压制中国资产的有三座大山,这三座大山现在逐步地被推翻,那分别是什么呢?
第一就是新旧动能经济,新旧动能切换的阵痛期。
第二座大山,是所谓的AI浪潮下中国科技落后论,
第三座大山是所谓的中国民企退场论。
这三座大山我们认为在24年以来纷纷被证伪。
中国高质量发展的信心越来越明显,越来越足,形成中国高质量发展的格局,
无论是地方政府的高质量化债,还是房地产风险的逐步释放,稳楼市、稳股市所带来的一系列的正面影响,
对于预期、对财富效应,对于中长期的居民的消费信心,都是在逐步地复苏。
所以,我们说,新旧动能切换的痛苦期,现在进一步过渡到了高质量发展的一个新的格局。
而这个格局下,由于无论是对等关税战,还是最近我们看到了一些比如印巴冲突为代表的地缘政治的冲突,
在这样的一个国际秩序动荡期,恰恰反映出来中国经济的稳定,中国综合国力的强大。
所以,我觉得很重要的是,中国高质量发展的这条路已经初见成效,
让更多的中国的投资者,乃至于全球的投资者对于中国资产,对中国经济有了信心。
那么,第二座大山,就是所谓科技落后论。
随着DeepSeek R1的横空出世,以及宇树机器人为代表的机器人产业在全球的领先,还有像六代机,包括这次印巴冲突;
中国的军工这种新质战斗力,都让中国投资者乃至于对全球投资者,对于中国科技有了新的认知,
就发现中国科技不单单没有落后,反而是有很强的国际领先优势,这也是跟过去四年很不一样的地方。
那第三点,就是所谓的中国民企退场论,或者说中国经济内需低迷论,这也是23年、24年困扰着中国资产的一座大山。
但是这座大山,我们说,随着2月17号民营企业座谈会,以及中国新消费领域不断传出好消息,我们认为所谓的中国民企退场论也可以作罢。
核心的逻辑就是这一轮中国资产的重估,是中国高质量发展的成果正在日益地显现。
关税战实则为纸老虎
正反映出美国内在的困局
对于你刚才讲的,在对等关税政策的冲击下,4月7号,资本市场有了一个显著的调整。
当天下午,我做了一个点评,我认为特朗普的关税战实则为纸老虎。
从近期的一系列进展,包括最新的中美贸易高层会谈的联合声明来看,也基本上符合我的判断。
也就是说这一次美国挑起的贸易冲突,其实反映出了美国处于内在的政治和经济的困局,
特别是美国的高赤字率、高债务率的一个约束,再加上它国内政治的压力下,
美国挑起的对全球的关税战,其实它的牌并不多。
有了这个经历,才知道我们自身的这个力量,才知道中国综合国力的强大。
A港股风险溢价回落
受益于全球对非美资产配置
所以往后面来看,我们认为中国资产的风险溢价,将会从过去四年的历史高位逐步回归到正常,乃至于回到一个历史的低位水平。
反过来说,美国股市的风险溢价从2023年以来,它一直处于负值区间,一直处于在历史的低位区间。
我们认为,反而是美国市场的风险溢价将会在未来得到提升。
而中国的风险溢价,无论A股还是港股都会是回落期。
内地的资金会着眼于权益资产进一步的配置,所以,我们认为港股是受益于内地财富向权益资产配置的浪潮,
也受益于全球资产对于非美资产,对于美国以外股市配置的新趋势。
增量资金,会成为港股市场震荡向上的一个重要的驱动力量。
科技+新消费+红利
三股力量应对外部冲击
当然我们也知道贸易战没有赢家,哪怕是美国和中国达成了一些协议,但是国际经贸秩序回不到4月2号之前了,
因为该加的关税还是加了,只是多少的程度而已。
对于美国,对中国,对于全球的经济,它还是在中短期有些负面的影响。
所以我们说,后续依然是战略性看多港股,看多港股这样一个新的大时代,看多港股这一轮的长牛。
我们在战略层面上,依然是要坚定看多;
而战术层面还要稳扎稳打,规避一些基本面的风险,围绕着中国经济的结构性亮点去发力。
结构性亮点,我们说有三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就是中国科技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
特别是AI科技,机器人、军工,还有生物医药为代表的新兴科技。
另外一个就是精神消费、服务消费相关的新消费,也是如雨后春笋,这是中国资产的结构性亮点。
而对于港股而言,这两类资产受益于港交所打新制度的创新,
对新股承接力的提升,有利于吸引高质量的中国新经济企业到港股上市,从而让港股的基本面完全受益于这轮中国高质量发展的浪潮。
除了这两个动力来应对外部风险以外,中国庞大的国有产业、国有企业,是中国经济的稳定器。
所以,港股的红利资产具备非常扎实的高股息和深度价值。
无论是像金融,公用事业,乃至于地产,还有像一些优质的传统消费的龙头,其实都具备类债券的属性。
在大国博弈的新阶段,在一个应对国际局势复杂多变的环境,应对旧秩序瓦解、新秩序构建的初期这样一个动荡期,
我们认为科技、新兴消费、还有整个中国国有资产、国有企业的稳定性,是攻守兼备的资产,前两者是进攻的矛,而后者是稳定的盾。
这三个力量是内生的力量,是中国经济乃至中国资本市场去应对海外冲击的一个重要的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