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谢泽锋
编辑/杨旭然
印巴激烈冲突,助攻国产战机成了网络上的流量担当。
一百次军事演习不及一次实战效果。中国歼-10CP战斗机在南亚空域中大显神威,不仅扭转了此前的地区战略局势,更被看作我国对外军售的活广告。
“大炮一响,黄金万两”,战争背后是赤裸裸的利益纷争和隐秘的财富流动。2024年全球武器销售规模创下冷战后最高纪录,达到11161亿美元。
尤其是美、法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更加擅长趁乱取利,大发战争横财。它们甚至会刻意制造地缘冲突和紧张形势,贩卖“安全焦虑”,借此攫取巨额利益,顺手又将灾祸留给他国。
二战期间,作为欧洲战场“弹药库”,美国五大军工巨头由此发迹。后又经历冷战、两伊战争、中东战争,超级军工复合体的联盟体系逐渐形成,进一步扩大了行业利益。
我国武器产品在本次印巴冲突中大放异彩,但从历史上来看,中国一贯倡导以和平对话方式解决争端。因此,对外军售较为克制,更是没有走上西方国家的军工复合体道路。
歼-10C取得碾压式胜利,擦亮了中国武器装备的金字招牌,无异于一次全球带货的超级直播。不过,放眼全球,大发战争之财的,依然是欧美军工巨无霸。
本文是来自巨潮WEGO研究院的深度研究文章,欢迎您多平台关注《WEGO研究院》,了解多极化时代的全球商业新趋势。
01 操纵
“美利坚就是军工复合体,军工复合体就是美利坚。一部美国史,就是军工复合体的发展史。”
政治评论界的这个论断,精炼地展示出了美国靠军工体系在全球大发战争财的真实历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军工产业大爆发,如今声名显赫的五大军工巨头,包括洛克希德·马丁、波音、诺斯罗普·格鲁曼、雷神和通用动力都由此发迹。
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冷战全面开始,美国军工企业开始和政府利益高度关联,随后与贸易商、政治掮客、智库等勾连为利益联盟。在此之后,美国军工复合体如同梦魇一般,几乎出现在全球所有大大小小的战争之中。
借助政治、货币霸权,美国假借“安全”名义,向全球贩卖军火,或制造混乱,炮制安全焦虑,坐收渔翁之利。
近些年来,俄乌战争、印巴纷争纷至沓来,美国军火商赚得盆满钵满。据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统计,美国武器出口在2014-2018年和2019-2023年之间增加了17%,全球市场占比达到42%,接近一半。
俄乌冲突爆发以来,美国已向乌克兰提供超过450亿美元的军事装备,侧面助攻洛克希德·马丁股价最高上涨52%。
美国口头上给这些同盟给予“安全保障”,但给出的报价却丝毫不留情面。
在欧洲,北约国家武器进口量增长105%,其中64%流向美国军火商,德国将花费84亿美元购买F-35战机;在东亚,日本计划斥资211亿美元购买美制“战斧”巡航导弹和“标准-6”防空系统;
在中东地区,沙特购买美国THAAD反导系统,花费370亿美元,相当于该国一年教育预算的三倍;以色列每年接受美国38亿美元军援,当以军的 “铁穹”拦截哈马斯火箭弹时,每枚耗费4万美元的价格,最终造福雷神公司的股东。
如今的世界很不太平,但这就是军火商的摇钱树。世界武器贸易分析中心发布的2024年武器出口排行榜上,美国依然牢牢占据首位,总额高达423.3亿美元,同比增长近30%,相当于第二名到第七名的总和。
传统大厂高歌猛进,军工新秀也是急速成长。科技大佬彼得·蒂尔(Peter Thiel)从PayPal反欺诈技术中汲取灵感,创办了军工型大数据公司Palantir,凭借强大的数据分析能力,迅速成为美国军方、CIA、FBI等部门的重要合作伙伴。
借助AI技术,Palantir在2024年斩获美国军方12亿美元的合同,晋升为美股当红炸子鸡。股价自去年以来暴涨6倍,并且利润以翻倍规模增长。
只有动乱,才有利益。就像《战争之王》的主角尤瑞·奥洛夫在报纸上看到战争新闻时,他并不关心人员伤亡,而更关注哪里有更大的需求。
军火商利益至上,促动美国军工复合体更加积极地操纵世界局势。阿根廷推动区域防务体系时,美国主导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就提高其军事采购的比例要求;联合国呼吁筹集40亿美元应对非洲饥荒时,美国却在埃塞俄比亚推销“死神”MQ-9B无人机,而埃政府却用世界粮食计划署的援助贷款支付首期货款。
这些积极操控的结果就是,2024年全球百大军工企业排名中,美国独占48席,美国企业收入占据一半。当世界地图冒出红色的警报,爆发冲突的双方不免流血牺牲,这些企业却永远都是赢家。
02 扩张
在俄乌冲突中大赚特赚的不仅有美国,更有乌克兰以西的欧洲军工企业。
“客户正在购买工厂里的所有产品。”欧洲最大弹药制造商莱茵金属首席执行官Armin Papperger曾公开表示,“公司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增长,离成为全球防务冠军企业的目标越来越近。”
得益于乌克兰和德国的需求增长,莱茵金属今年第一季度的销售额暴增73%,调整后利润几乎翻倍,车辆系统部门增长93%,武器弹药上升66%。
今年以来,莱茵金属股价狂飙180%,市值上升到770亿欧元,比欧洲第一大汽车公司德国大众还多220亿欧元。当莱茵金属的KF-41“山猫”步兵战车驰骋在乌克兰战场,欧洲资本金融市场上的投资者乐开了花。
世界纷争不止,军工资本永不眠。俄乌战场打响第一枪后,欧洲兵工厂彻夜通明,炮弹发射出的全是金钱的味道。
2019-2023年,全球军售格局中,俄罗斯的武器出口下降超过一半(-53%),而法国武器出口增长了47%,超过俄罗斯成为世界第二大武器供应国,主要卖给印度和卡塔尔;意大利增长86%,主要输送给中东地区。“世界火药桶”的火苗越烧越旺,离不开欧洲军工企业的吹风。
2021年以来,欧洲军工产业强劲复苏,该领域投资激增64%。欧洲十大军工企业积压的订单从4年前的2220亿美元膨胀至2024年的3620亿美元。
这是二战之后,欧洲军工行业再一次重新进入扩张期。尤其是欧盟提出“重新武装欧洲”+“防务独立”的纲领后,欧洲军费开支增幅显著,防务预算突破GDP的2.5%临界点。
2024年,北约成员国均增加了军费开支,总开支高达1.5万亿美元,占全球总开支的55%。二战之后转型为民用产业的巨头们又开始蠢蠢欲动,奔驰的流水线曾创造了虎式坦克的钢铁洪流,如今正将自动驾驶技术注入装甲车;宝马的实验室里,正在研发能够适应零下50度严寒环境的第六代战机引擎。
当前,莱茵金属的弹药产量已超越美国,欧洲“防务一哥”英国BAE系统计划将155毫米炮弹产能提升至现有水平的8倍,但即便如此,依然无法满足需求,BAE系统在2024年斩获337亿英镑的超级订单,目前积压的订单就高达778亿英镑,刷新历史纪录。
而且,欧洲还祭出了自己的产业振兴和“军民融合”计划,每年5640亿欧元的防务预算中,40%将定向补贴给军民融合企业。
据称,欧洲也有计划推出类似美国军工复合体的联合模式,这种"防务产业化”+“一体化"的方案,正在催生欧洲版的"军工-民生"复合经济生态。
03 平衡
曾几何时,国际军火买家只能在美制、欧制或俄制之间选边站队。
印巴冲突中的惊艳亮相,打破了欧美高端战争装备的神话,粉碎了“中国只能跟随模仿”的偏见。如今,中国军工产品成为国际军售中新的平衡者。
但由于政治、安全、经济等因素,我国军贸发展受政策影响一直非常大,军贸销售产品作为“两用物”,出口严格受限。军贸出口为许可制,需经国防科工局审批,目前有长征国际、精密机械进出口、中航技、北方工业、保利科技等十家企业。
但和洛克希德马丁、雷神、诺斯罗普·格鲁曼等美国巨头相比,我国对外军售不可能单纯以规模及市场利益为首要原则。与此同时,我国军工集团还涉猎庞大的民品产业,形成多元经营的局面,如中航工业旗下就有飞亚达、深天马、天虹商场等非常市场化的资产。
中航工业集团的一位原高层负责人曾对笔者说:“要用民品的利润反哺军品,军品的技术赋能军品,形成一张巨大的价值网。”
但民品行业受市场环境影响较大,且竞争激烈,零售、面板、钟表、汽车零部件等业务表现不佳。因此,我国军工集团普遍规模庞大,但和美国同侪相比,盈利水平相对孱弱。
根据《财富》500强数据显示,洛马在2023年收获利润69.2亿美元,是中航工业集团的4.2倍,兵器工业集团的3.6倍,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的2.7倍。雷神、通用动力和诺斯罗普·格鲁曼的盈利能力也十分突出。
当然,随着自主研发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军工产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中航电测重组中航工业成飞,让外界对我国最先进战机研制企业有了更全面深入的了解。
今年 1 月 6 日,中航工业成飞完成交割过户,但财务状况并未纳入报表。根据此前的数据,2020-2023年,成飞营收从422.4亿元增长至749.7亿元,归母净利润由14.3亿元上升到24.2亿元。预计2025年,成飞营业收入将超800亿元。
但成飞净利润率仅有3%,远低于洛马的10%,通用动力的8%,雷神技术的6%。
航空工业成飞是我国航空武器装备体系中的明珠,先后研制生产了歼-5、歼-7、枭龙、歼-10、歼-20等有人机,以及翼龙、靶机等无人机。
普遍来看,外售军品价格普遍高于内需产品,有望突破国内军机定价机制的限制。以洛马公司为例,其2017-2023年的航空业务中,海外营收由73亿美元增长至90亿美元,海外营收占比长期在35%左右。
我国第一笔飞机军售要追溯到1980年4月,成飞与埃及签订了60架歼-7A的订单,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军援到军贸的重大转变。
当前,“巴铁”是我国战斗机的最大买家,从歼-7、枭龙到歼10-CE,军贸有望成为成飞第二增长曲线。2022年,首批6架歼-10CE正式交付巴基斯坦空军,3年后,歼-10一战成名,中巴之间的航空防务合作开始被更多国家密切关注。
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将开启”战争之王“的军售泛化路线。我国对外军售的原则是,提升接收国的自卫能力,不损害地区和平、安全和稳定,不干涉接收国的内政。
国防部发言人也多次公开表示,中国对军品出口一向采取慎重、负责的态度,对军品出口进行严格管理。相比欧美军工巨头这种战争机器,中国军工企业的经营战略明显不同。
04 写在最后
《战争之王》电影中,军火大鳄尤里·奥洛夫在被抓后,神情淡然地对警察说道:“你们的大老板——美国总统,才是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军火贩子,他一天卖的军火比我一年卖的还多。”
军火贸易背后不仅是巨大的经济利益,更有隐秘的政治纷争。
据统计,美国建国248年来,只有18年没参与战争,美国挑起参与的战争可谓多如牛毛,其背后的利益动机显而易见。
包括以英法为代表的欧洲国家,对于战争也有着清晰的利益诉求。只是受困于综合国力,已经无法直接独立制造中大型的地区热战。
目前全球经济政治的格局决定了,无论是亲手制造还是间接引发他国冲突,美国军工复合体、欧洲军火企业们都能隔岸观火,坐收渔翁之利。加上政治、媒体、金融霸权,残暴嗜血的军火商大发战争之财的现状,在很长时间里都不会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