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小米集团交出了一份亮眼的季度“成绩单”!
报告显示,2025年一季度,小米营收同比猛增47.4%至1113亿元,刷新历史峰值;经调整净利润更首次突破百亿大关,达到107亿元,同比增长64.5%,同样创下历史新高。
当日港股收盘时,小米集团股价小幅上涨0.49%至51.55港元,总市值为1.34万亿港元。
亮眼的一季报
除营收与经调整净利润双创新高外,小米集团其他核心财务指标亦呈现强劲增长。
数据显示,其一季度经营利润达131.25亿元,同比增幅达256.4%;毛利254.06亿元,同比增长51.0%;整体毛利率达22.8%,同比提升0.5个百分点,创历史新高。
分业务来看,集团核心板块表现强劲:
手机×AIoT业务:一季度收入927亿元,同比增长22.8%。其中手机业务收入506亿元,同比增长8.9%;IoT与生活消费产品业务收入323亿元,同比增幅达58.7%。
值得关注的是,一季度小米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达4180万台,同比增长3.0%,连续7个季度保持同比增长。根据Canalys数据,一季度小米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排名前三,市场份额为14.1%,连续19个季度排名全球前三。
此外,小米智能大家电业务表现尤为亮眼,一季度收入同比增长113.8%。其中,空调产品出货量超110万台,同比增速超65%;冰箱出货量超88万台,同比增速超65%;洗衣机出货量超74万台,同比增速超100%,且洗衣机、冰箱出货量均创历史新高。
互联网服务业务收入方面,小米一季度收入达到91亿元,同比增长12.8%,主要是由于广告业务收入增加所致;毛利率达到76.9%,同比提升2.7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小米用户规模持续扩大。截至2025年3月,全球月活跃用户数达7.188亿,同比增长9.2%。
智能电动汽车及AI创新业务:一季度收入186亿元。其中,智能电动汽车收入人民币181亿元,其他相关业务收入人民币5亿元。
一季度,小米交付SU7系列新车75,869辆。据小米汽车5月22日微博披露,SU7系列累计交付量已达25.8万台,4月交付2.8万台。而今年2月,小米汽车曾提出全年35万台的交付目标,当前正按计划稳步推进。
研发投入层面,小米一季度研发支出67亿元,同比增长30.1%;研发人员数量达21731人,占员工总数47.7%;在全球获得超过4.3万件专利。
集团CEO雷军今晚在微博披露,2025年研发支出预计超300亿元,未来五年研发投入计划达2000亿元。
卢伟冰:今年大概1/4研发费用会投向AI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小米正在技术自研领域持续发力。
5月22日的15周年发布会上,小米正式推出首款自主研发设计的旗舰处理器玄戒01。该处理器采用第二代3nm工艺,集成10核CPU与16核GPU,性能表现强劲。
对于芯片研发战略,小米集团合伙人、总裁卢伟冰在今晚的投资者电话会议上透露,小米先从最难的旗舰芯片开始做,达到预期之后再考虑其他的,目前没有考虑做非旗舰芯片。
他特别提到,“先把旗舰芯片做好,把Modem(基带芯片)做好,现在Modem做到了4G,接下来把5G攻克。”
AI布局方面,卢伟冰透露,预计今年整个集团300亿元的研发费用中,约四分之一将用于AI领域。他强调,小米在未来的AI时代具有明显优势,优秀的用户基础可以带来很多场景,这些场景可以产生很多数据,这些数据在AI下经过很多训练,加上小米的算法,会产生非常好的结果。
4月30日,小米公司正式开源其首个专注于提升模型推理能力的大型语言模型Xiaomi MiMo。
民生证券此前指出,看好小米作为知名消费电子品牌积累的用户和供应链资源优势,随着自研芯片及YU7的发布,小米手机高端化战略将更进一步,汽车业务也有望快速发展成为公司的第三成长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