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政坛曝首相辞职乌龙,石破茂政权稳定性遭冲击

日本政坛曝首相辞职乌龙,石破茂政权稳定性遭冲击

图片1.jpg

文川村范行

图/编辑:cc孙聪颖

日本政坛的戏剧张力,丝毫不逊于韩国。

7 月 23 日上午,日本《每日新闻》《读卖新闻》等主流媒体突然曝出 “日本首相石破茂将辞职” 的爆炸性消息,其中《读卖新闻》更是紧急刊发号外,直言 “石破首相即将辞职”。报道援引匿名信源称,石破茂已向身边人透露,将在 8 月底前宣布辞职,以承担参议院选举失利的责任。

消息一出迅速引发全球关注,日本股市也因政局不确定性一度出现波动。仅 5 小时后,石破茂在与自民党高层(包括前首相麻生太郎、菅义伟、岸田文雄)闭门会谈后召开记者会,明确否认辞职传闻:“完全没有事实依据,我从未发表过类似言论。”

他强调,当前正值日美关税协议落地的关键阶段,必须避免出现 “政治空白”,并再次重申将继续执政,全力应对经济与民生领域的挑战。事后调查揭开了这场乌龙的根源:此次误报或为自民党内部 “倒石派” 与媒体联手上演的 “情报战”。以麻生太郎为代表的部分党内元老,试图通过释放虚假消息向石破茂施压;而媒体为抢占时效先机,未经严格核实便仓促刊发,最终让这则 “辞职号外” 沦为 “史上最贵乌龙”。

新的民意调查显示,石破茂政府的支持率仍然很低,《每日新闻》和《朝日新闻》7 月 27 日公布的民意调查均显示其支持率为 29%2。《朝日新闻》的民意调查还发现,41% 的受访者认为石破茂应该下台,而 47% 的受访者认为没有必要,81% 的受访者认为自民党的失败是由于党内问题而非首相的领导能力所致。

石破茂被辞职的消息并非空穴来风。当地时间7月20日,日本第27届参议院选举落下帷幕,选举结果犹如一颗重磅炸弹,在日本政坛掀起惊涛骇浪。自民党与公明党组成的执政联盟遭遇滑铁卢,议席未能达到参议院总议席半数,沦为“少数执政党” 。这一结果让日本政坛瞬间陷入动荡与分化,石破茂政权的执政基础摇摇欲坠。

在此次选举中,改选议席共125席,执政联盟仅获得47席,加上75个非改选议席,共获得122席,未能过半。而日本立宪民主党、日本共产党、日本维新会、国民民主党、日本参政党等在野党共获得78个议席,加上48个非改选议席,共获126席。自民党自1955年成立以来,首次在国会众参两院均未取得半数席位,这无疑是自民党历史上的重大挫折。

日本政坛之所以出现如此剧烈的变动,背后有着复杂的原因。近年来,日本国内物价持续上涨,民众实际收入却不断下滑。尽管石破茂内阁推动企业涨工资,并在选前提出向每人发放2万日元现金补助的计划,试图缓解民众的经济压力,但该政策被广泛批评为“撒钱买票”,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此前的米价飞涨、阁僚失言、商品券问题等一系列风波,也在不断削弱执政党的公信力,使得民众对石破茂政权的不满情绪日益高涨。

此外,选民对传统政党产生了越来越强的倦怠感。此次选举中的最大赢家国民民主党和新兴的民粹保守政党参政党,前者选前有9个议席,选后达到22席;后者则从原有1席跃升至15席,实现重大突破。日本中央大学教授中北浩尔指出,不少选民认为自民党与最大在野党立宪民主党“都太旧”,因此将选票投向具备“新鲜感”和草根动员能力的新兴政党。国民民主党主打上调打工族收入免税门槛、废除汽油暂定税率等政策,切中在职群体关切;参政党则主打“日本人优先”的排外口号及相关反外国人政策,两党特别是参政党均擅于通过社交媒体吸引选民,成功收获大量选票。(详情见:AI 政客叩关:日本参院选举中的技术政治革命)

图片2.jpg

选举结果公布后,日本国内局势愈发紧张。自民党内要求石破茂下台的呼声此起彼伏,党内“大佬”麻生太郎明确表示“不会允许石破茂继续执政”,展现出强烈的“逼宫”态势。尽管石破茂在选举后表示将继续留任首相,负起责任集中应对日美关税、物价上涨等诸多问题,但他面临的执政压力可想而知。

目前,石破茂政权存在多种可能走向:

  • 一是若党内反对声持续高涨,石破茂可能被迫辞职,自民党将重新选出总裁,日本首相也将换人;
  • 二是石破茂若维持政权,可能会寻求吸纳第三政党,如国民民主党等,建立“三党联合执政”,夺回参议院多数地位,从而稳定执政基础;
  • 三是执政联盟若维持现状,石破茂政权将面临立法受阻、政策推进困难的局面,政局或长期动荡。

此次参议院选举结果不仅对日本国内政治格局产生深远影响,也给中日关系的未来发展带来了诸多不确定性。石破茂任内,中日关系曾有所改善,双方在经贸、文化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取得了一定成果。然而,随着石破茂政权的动摇,未来日本政府的外交政策走向充满变数。在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的背景下,日本政坛的不稳定可能导致其在对外政策上更加摇摆不定,中日关系也可能面临新的挑战。

日本第27届参议院选举后的日本政坛已进入一个全新的动荡期,未来日本政局将如何发展,石破茂政权何去何从,中日关系又将走向何方,这些问题都值得国际社会持续关注。日本日中关系学会副会长、国际亚洲共同体学会副理事长、名古屋外国语大学名誉教授川村范行此次特别授权《华尔街科技眼》独家发布其对日本政坛走向的看法:

2025年7月日本参议院选举结果分析(川村范行 撰稿)

(注:以下为作者个人观点,与所属学会及大学无关)

一、选举结果核心特征

1. 执政联盟惨败:自民党与公明党组成的执政联盟在参议院议席未达半数,成为“众参两院均为少数的执政党”。

图片3.jpg

日本街头的Uber外卖

2. 在野党格局变化:立宪民主党席位基本维持,国民民主党和新兴的参政党席位大幅增加,“野党多极化”趋势明显。

3. 选民态度:继去年众议院选举后,选民再次对自公政权表达反对,因对既有三党不满,转而支持国民民主党和参政党,石破贸政权稳定性受冲击,可能成为日本政治转折点。

二、未来日本政局走向

1. 焦点问题:石破首相是否辞职、少数执政党是否继续执政、是否与在野党合作。

2. 石破首相的困境:自民党内出现要求其辞职的声音,且其属于党内少数派,权力基础薄弱;历史上类似情况下(1998年桥本政权、2007年第一次安倍政权),首相多选择辞职。

3. 执政联盟的可能行动

◦部分合作:需与包括参政党在内的在野党就具体政策协商,但难度加大。

◦扩大联合执政:想吸纳部分在野党以恢复多数席位,但现实中阻力大。立宪民主党明确反对;国民民主党暗示若石破下台可能合作;维新会和参政党表示可就政策进行合作。

三、选举结果背后的社会原因

1. 民生问题:物价上涨(约2000种生活必需品平均涨价超10%),但实际工资和养老金近20年增长停滞甚至下降,民众生活不满加剧。

图片4.jpg

东京街头游览、观光赛车

2. 对既有政党的不满:二十至四十岁群体对现有政党不信任,国民民主党和参政党通过社交媒体宣传主张,吸引了这部分支持。

四、右翼及相关政党动向

1. 日本保守党:首次在参议院获得1席,主张恢复天皇制,获得部分国家主义者支持,但整体支持率仅约1%。

图片5.png

2. 参政党:以“日本人优先”为口号,主张限制外国人,支持率上升,虽不能简单定义为“右翼”,但其主张因可能导致“外国人排除”,遭倡导“共生社会”的政党和媒体批评,其主张扩散令人担忧。

五、对日本外交政策的影响

1. 对日美关系:石破内阁因沦为少数执政党,向心力和对日美谈判(如关税问题)能力下降,若被迫接受特朗普政府的关税(如25%关税)、增加农产品进口、将防卫费提高至GDP的3.5%等要求,将打击日本汽车、农业等产业,甚至动摇基于和平宪法的安全保障政策根基。

2. 对日中关系:石破政权曾积极推动中日关系改善,若其下台,可能出现偏重日美同盟、对中日关系持消极态度的政权,给中日关系带来负面影响。

川村范行教授已在《华尔街科技眼》开设专栏,这位深耕中日文化研究数十年的学者,将依托其对日本政坛派系博弈、政策走向的深刻洞察,实时追踪自民党权力格局变动、石破茂政权危机演化等焦点议题,以专业视角拆解政治事件背后的逻辑。敬请关注专栏更新,直击日本政坛风云变幻。(详情见:独家|兼爱非攻:中日经贸友好发展的新路径)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