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米科技冲击港股,小米、美团押注,2023年业绩下滑

近两年客户逐年减少

一家来自上海的商业物联网公司正冲击港股上市。

格隆汇获悉,近期,上海商米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商米科技”)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在香港主板上市,德意志银行、中信证券、农银国际为其联席保荐人。

商米科技是商业物联网(BIoT)解决方案提供商,覆盖餐厅、超市、运动健身、诊所及物流配送等多个行业垂直领域。公司曾在2021年提交科创板上市申请,但在2022年3月自愿撤回申请,如今转而赴港IPO。公司质地如何?今天就来探究一番。


1

上海杨浦区跑出一家IPO,小米科技、蚂蚁金服入股

商米科技总部位于上海市杨浦区,其历史可追溯至2013年,由林喆(林先生)在上海创立,成立当年推出我有外卖作为全球首个按需配送POS解决方案。

2016年,商米为商户及软件开发者推出了全球首款商业物联网一体机,并开发了全球首款跨区域跨场景、实时连接的商业物联网平台,到2017年商米应用市场中的应用程序数量突破1000个。

公司还在2018年发布业内首款支持金融级别的人脸支付收银产品,其产品销往100个国家及地区,海外出货量占总销量近一半。

商米科技发展过程中获得了多轮融资,投资方包括小米科技、深创投、美团点评、暴龙资本、中民投等。

其中,公司在2019年获得了数亿元D轮融资,由蚂蚁金服领投、农银国际跟投,估值超1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72亿元),并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3月,公司又获得善商投资约2.3亿元的投资,每股成本为15.49元。

股权结构方面,截至2025年6月20日,林喆持有商米科技27.38%的A类股份,拥有约79.04%的投票权,并通过沃邮合伙、沃有合伙及宁波握友(作为其普通合伙人)控制约4125万股B类普通股,为控股股东。

林喆今年49岁,1994年7月毕业于汕头市鮀滨职业中学。林喆19岁开始创业,并在1996年创立广东川田科技有限公司(商米科技的附属公司之一),主要从事POS机的研究、开发、制造及销售。2013年12月起他担任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拥有逾30年的创业经验。

此外,蚂蚁科技集团全资拥有的云鑫创投、小米集团旗下的金星创投、美团旗下的汉涛咨询、深创投、善商投资均为商米科技的股东。

公司发行前股权架构,图片来源于招股书


2

超9成收入来自智能设备销售,2023年业绩同比下滑

商米科技的解决方案集成了智能硬件、软件及数据洞察,赋能众多线下商业场景实现数字化转型,提升支付、会员管理、订单履约、存货控制及员工管理等运营流程的效率。公司的商业物联网(BIoT)解决方案主要包括智能设备、商业物联网PaaS平台。

具体来看,2022年、2023年、2024年(简称“报告期”),智能设备销售业务为商米科技贡献了98%及以上的收入,PaaS平台及定制服务的收入占比较小。

公司的收入主要来自智能设备销售,未来如果智能设备销售量或价格下跌、用户偏好转变,或者智能设备出现重大质量问题,均可能影响公司的经营业绩。

按业务分部划分的收入及占总收入百分比的明细,图片来源于招股书

公司提供一整套智能设备,专为满足商户在各种商业场景中的广泛应用需求而设计。公司产品覆盖15大行业及超过100个细分垂直领域,包括餐厅、超市、 运动健身、诊所及物流配送等。

商米科技还率先开发并推出业界首个PaaS平台“商米大程序”,使企业与开发者能高效构建、管理及升级用于其智能设备的软件应用程序。

图片来源于招股书

近几年,商米科技的业绩存在一定波动,其中,2023年由于智能移动设备及智能台式设备的收入下滑,公司业绩也同比下滑。尽管如此,公司还是在2024年向股东宣派股息约1.51亿元。

2022年、2023年、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约34.04亿元、30.71亿元、34.56亿元,毛利率分别为28.1%、26.7%、28.9%,对应的净利润分别为1.60亿元、1.01亿元、1.81亿元。

其中,2023年公司整体毛利率有所降低,主要由于来自美洲(具有相对较高毛利率)的收入所占比例下降。2024年由于毛利率相对较高的欧洲及其他发达国家的销售额增加,以及公司成本管理工作,公司毛利率有所提高。

BIoT设备的核心组件主要包括LCD屏幕、外壳以及一系列实现设备功能的芯片及电子元件。商米科技面临智能设备生产所用材料及元件价格上涨的风险,如果公司无法将增加的成本转嫁至智能设备的定价,可能会影响公司的盈利能力。

报告期内,商米科技从前五大供应商的采购额分别占相应年度采购总额的75.9%、74.1%及66.3%,其中来自最大供应商的采购额分别占采购总额的24%以上,占比较大,存在供应商集中风险。


3

为全球最大的安卓端BIoT解决方案提供商,应收款项逐年上升

商业物联网(BIoT)解决方案广泛应用于零售、餐饮服务等高频商业领域,随着数字化转型在医疗保健、教育及旅游等更多行业呈现良好发展势头,预期BIoT的采用将渗透至更广泛的行业领域。

2020年至2022年,新冠疫情加速了对非接触式服务的需求,这也使BIoT解决方案在外卖配送和自助服务运营等领域的采用实现快速增长。2023年随着疫情的缓和及经济活动趋于正常,全球BIoT解决方案市场规模有所回落。

2024年全球BIoT解决方案市场规模约2350亿元。现有设备及系统的持续升级预计将进一步推动市场增长,到2029年将达到3130亿元,2024年至2029年的复合年增长率预期将约为5.9%。

图片来源于招股书

据灼识咨询的资料,按2024年的收入来算,商米科技为全球最大型的安卓端BIoT解决方案提供商,占有10%以上的市场份额。但安卓端BIoT解决方案市场竞争激烈且发展迅速,商米科技面临着来自百富环球、讯宝科技等同行的竞争。

商米科技已服务全球前50大食品及饮料企业中逾70%的企业,截至2024年底,公司的解决方案落地了超过200个国家和地区,但国际业务也让公司面临重大监管及经营风险。

公司在国内已实现超过70%的餐饮百强品牌覆盖率及超过60%的百强连锁店覆盖率,客户及用户包括支付宝、小米、美团、盒马、古茗、西贝、叮咚买菜等。

公司智能BIoT解决方案的选定及公开宣布的主要客户和用户,图片来源于招股书

吸引更多的客户使用公司产品是提高收入的重要方式,但近两年商米科技的客户数量有减少趋势,2022年至2024年,商米科技的客户数量从2506名降至2262名。如果现有客户未增加对公司产品的使用及需求,或未能吸引新客户,那公司的业绩增长可能放缓,甚至下跌。

报告期内,商米科技来自前五大客户的收入占比分别为42.3%、28.8%及41.1%,其中,来自最大客户的收入分别占公司收入的19.3%、16.5%及22.0%。

商米科技面临与应收款项有关的信贷风险。报告期内,公司的贸易应收款项分别约4.06亿元、6.38亿元、10.49亿元,呈逐年上升趋势;同时公司的贸易应收款项周转天数也相对较长,分别为36天、62天及89天。

此外,在全球数据隐私及数据安全法律迅速发展的背景下,也给商米科技带来挑战。任何未能或被认为未能遵守有关法律的行为,或对公司在个人数据的收集、使用、存储、保留、转移、披露及其他处理方面的做法或政策的其他疑虑,均可能损害公司声誉,并打消现有及潜在用户使用其产品的念头,或导致公司产生重大的合规成本或受到处罚。

整体而言,尽管2024年商米科技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安卓端BIoT解决方案提供商,但受行业波动、智能移动设备收入下滑等影响,2023年商米科技的业绩同比下滑。同时,公司还面临与应收款项有关的信贷风险,未来公司能否持续绑定大客户,并拓展更多新客户,实现业绩增长,格隆汇将持续关注。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