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以来港股走势十分亮眼,在港股稀缺性资产吸引下,南向资金持续流入港股。国泰海通证券在《港股是本轮牛市主战场-20250607》中指出,下半年港股牛途继续,并且相对A股更优。其中,AI浪潮的产业趋势持续演绎,具备稀缺性的港股科技板块向上空间或较大。因此,国泰海通证券海外策略联合海外科技,分析下半年港股科技板块的看好逻辑,并对重点标的进行梳理。
1、海外策略:科技是港股下半年胜负手
下半年港股牛市继续,较A股或更优。年初以来的中国资产重估行情中,港股整体涨幅较A股更为可观,创新药、新消费、AI应用等方向亮点纷呈。
借鉴历史上港股占优行情,本轮港股强劲源于部分资产更具稀缺性。国泰海通证券曾在《历次港股占优行情是何驱动-20250510》中分析过历史上三轮港股占优的时期,分别是2012-14年、2016-18年、2019-21年。国泰海通证券认为本轮行情或和其中的2012-2014年具有一定相似性。回顾2012-14年,我国经济增速放缓,虽在政策发力下国内基本面逐渐好转但仍偏弱。而同期科技产业层面出现变革,移动互联浪潮快速发展,3G、4G商用以及智能机平价趋势进一步加快移动终端迅速普及,聚集中国大部分互联网巨头的港股或能较好地映射产业变革,同时基本面也较A股先行改善且改善幅度更大,在经济弱复苏的背景下更具吸引力,股价涨幅也更为可观。
港股科技、消费资产与当前产业发展趋势更契合。再看当前,我国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时间节点,近年来国内经济发展经历波折,在国内宏观经济增长放缓的背景下,国内资金正面临资产荒压力。同样地,类似2012-14年,尽管宏观层面缺乏向上的弹性,但产业层面的深刻变革正在发生,例如我国消费的结构正在发生变化,同时科技方面人工智能引领的新一轮向上周期拉开序幕,由此可见更顺应当前产业发展趋势的新消费、AI应用等港股稀缺性资产或更受市场关注。
展望未来,港股稀缺性资产基本面更优,或吸引南下持续流入,支撑港股继续向上。尽管6月下旬以来港股相对偏震荡,港股科技相较于创新药等阶段性跑输。但港股科技、消费类资产与当前AI应用、新消费等产业趋势相关度更高,且基本面更优,相较A股而言仍具有稀缺性。因此,港股科技、消费、红利等稀缺性资产在宏观偏弱环境下仍具备较强吸引力,一方面主动型公募仍有望增配与AI产业周期趋势相关度更高的稀缺性互联网;另一方面政策强化分红监管,叠加低利率环境下险资或将继续增配港股红利。综合以上,国泰海通证券认为后续南向资金仍有一定增量空间,预计2025年全年公募实际增量有望达2000-3000亿元左右,险资实际增量有望达2500-4000亿元左右。在上述内资机构力量的推动下,全年南向资金净流入规模有望超10000亿元,或将支撑港股行情向上。
AI引领科技周期向上,具有稀缺性的港股科技资产向上空间更大。从产业趋势看,当前正处人工智能引领的新一轮科技向上周期中,这或将深刻地影响原有的生产生活方式,带来长期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尤其是今年以来,大模型技术迭代持续加速。年初中国企业Deepseek-R1大模型凭借其低成本、高性能和开源等特性,有望推动AI商业化应用加速。借鉴12-14年移动互联浪潮演绎过程,在应用领域中国庞大市场和用户基础为应用创新提供肥沃土壤,国内企业大有可为。而港股科技龙头广泛分布于AI全产业链,涵盖大模型开发、商业应用及终端生态等环节,凭借领先的技术优势,将充分受益于AI产业变革红利。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2022年百度、阿里、华为、腾讯四大互联网巨头占中国AI云服务市场份额比重接近95%,其中在港股上市的阿里、腾讯、百度等互联网企业占比接近80%。
盈利向上、估值低位的港股科技板块或成股市主线。从各大互联网巨头和三大运营商不断加码云与AI基础设施投资可见,AI正成为推动云增长的核心动力。云业务收入方面,阿里云2025年一季度营收同比增长18%,百度智能云业务2025年一季度实现42%的同比高增,互联网企业云业务增长明显提速。但二季度以来,受美国算力芯片出口管制影响,国内互联网巨头资本开支不及预期,对港股科技行情形成压制。不过6月以来中美经贸关系边际缓和,美国对华科技产品出口的管制政策也有所松动,目前H20芯片对华出口限制取消。国泰海通证券预计下半年港股互联网巨头或将加大AI基础设施领域的资本投入,大模型迭代与AI应用落地进度有望提速。当前港股互联网估值并不算高。截至2025/8/1,恒生科技指数PE(TTM)为20.8倍,处2020年7月有数据以来的15%分位。随着本轮AI浪潮的产业周期向上趋势进一步确认,有望推动相关的港股科技龙头重新跑赢市场。
2、海外科技:港股科技推荐标的及看好逻辑
腾讯控股:腾讯作为最大的社交流量入口,AI有望重构平台价值。视频号、微信小店有望进一步完善微信生态,促进广告业务增长。生成式AI能力升级广告技术平台,视频号、微信搜一搜及小程序流量池商业化能力加速释放。得益于用户参与度提高、广告平台持续的AI升级以及微信交易生态系统的优化,25Q1大多数重点行业的营销服务收入均有所增长。长青战略深化落地,多款长青游戏于Q1创下流水历史新高;《三角洲行动》的本土用户数自上线以来达到新高,日活跃账户数峰值25年4月突破1200万。主业健康高质量增长,支持AI长跑。
快手:AI赋能快手业务增长,可灵商业化加速落地。25年4月,可灵AI正式推出2.0模型,在动态质量、语义响应、画面美学等维度均保持全球领先。可灵AI 1.0版本向全球证明视频生成技术可实际应用,2.0版本通过性能与成本优化推动行业标准化。截至25Q1,可灵AI全球用户规模突破2200万,单季营收达1.5亿元,商业化变现加速落地。传统主业方面,25Q1快手DAU、MAU分别为4.08、7.12亿人,同比+3.6%、+2.1%,DAU/MAU 57.3%,DAU创新高。25Q1直播业务同比增速回正,线上营销服务高基数下相对承压,传统业务逐步企稳。
哔哩哔哩:哔哩哔哩用户增长强劲,用户年轻化价值凸显。25Q1 MAU达3.68亿,同比+7.8%;DAU达1.07亿,同比+4.5%。活跃用户平均年龄提升至26岁,这些用户不仅保持高度参与,更展现出不断增强的消费力。日均用户时长达108分钟,月均付费用户数达3200万,均创历史新高。期末大会员数超2350万人,同比+7.3%,环比+3.5%,占MAU比重为6.4%,其中超80%为年度订阅或自动续费套餐用户。哔哩哔哩社区生态繁荣,广告和游戏业务收入快速增长,独家授权游戏《三国:谋定天下》表现强劲,商业化变现空间可期。
腾讯音乐:腾讯音乐以内容IP为基石,通过生态并购和技术赋能,实现从音乐平台向全场景声音娱乐帝国的转型。公司深度绑定环球、华纳、索尼,版权资源构筑核心竞争壁垒,截至24年底拥有音乐与音频曲目超2.6亿。25年以来,公司拟全资收购喜马拉雅,加码长音频赛道;成为SM娱乐第二大股东,布局偶像经济、IP运营、演艺活动等泛娱乐生态。依托腾讯系强大流量平台,以先进技术驱动制作能力,整合内外推广资源,构建全产业链生态闭环,成长潜力可期。
网易:网易游戏储备丰富、长线游戏表现亮眼、经营效率显著改善。《漫威争锋》4月更新后,迅速登顶Steam全球畅销榜;《燕云十六声》截止25年3月注册玩家数突破3000万;《界外狂潮》3月上线后三天内登上Steam全球畅销榜第六名,且最高同时在线玩家数突破11万;《七日世界》手游4月上线后,迅速登顶全球160多个地区的ios下载榜榜首。网易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游戏开发和内容生产中已有五年之久,保持高强度研发投入,推进技术跨产业赋能。
网易云音乐:在线音乐服务行业进入壁垒较高,国内竞争格局较为稳定,网易云音乐差异化定位明显。网易云音乐是出生于1990年或以后用户占比最高的音乐平台,依靠乐评等社交生态玩法吸引并留住了大量年轻的用户群体;重视内容制作和创作,独立音乐人数量领先。20-23年,网易云音乐在线音乐服务业务的月活由1.8亿增长至2.1亿,付费用户数由0.16亿增长至0.44亿,付费渗透率由8.8%增长至21.4%。在会员规模扩张的情况下,会员的留存率、听歌时长及活跃度逐年提高,盈利改善潜力可观。
小米集团:人车家生态建设提速,长期看好小米在AI应用方向的潜力。YU7 大定数据远超Su7,二期工厂按照规划将于7、8月投产,规模效应下看好小米汽车盈利能力持续转好。手机基本盘稳固,Q2小米手机出货量同比+0.6%至4250万台,市场份额稳居全球第三。在AI端侧部署的加速产业趋势中,小米进军AI眼镜、积极布局机器人,基于海量的存量硬件及生态,小米将重塑中国消费电子产业格局。汽车业务持续放量增长,推动品牌走向高端化,验证小米方法论的成功性,国泰海通证券长期看好小米在AI应用方向的潜力。
风险提示:AI技术发展不及预期,AI商业落地不及预期。
注:本文内容节选自国泰海通证券于2025年8月7日发布的《科技是港股下半年胜负手》,分析师:吴信坤、秦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