险资扫货,业绩高增,银行股“真香”时刻降临?

资抢筹银行的姿态一直没有变,银行股今年彻底撕掉“大笨象”标签,成为资金争抢的香饽饽。

平安爸爸又出手了,月初再度加仓邮储银行港股,持股比例怒破15%弘康人寿也坐不住,这周光速在港股扫货郑州银行67.5万股,持股比例从13.99%飙到14.03%

90多万港元虽然不算巨款,但这频率,这速度,说明险资抢筹银行的姿态一直没有变。

更惊人的是截至8月7日,年内42家A股上市银行无一下跌:浦发银行、青岛银行、农业银行涨幅均超30%,9家银行涨逾20%。两融标的银行AH优选ETF(517900)年内上涨22.63%,连续5天净流入共1.4亿,规模突破10亿大关。

银行股今年彻底撕掉“大笨象”标签,成为资金争抢的香饽饽。

image.png

【中报亮眼,银行业绩验证基本面拐点】

昨天,常熟农商行正式披露半年报,A股上市银行正式中报喜迎开门红。

上半年,常熟农商行实现营业收入60.62亿元,同比增长10.1%;归母净利润19.69亿元,同比增长13.51%。

在此之前,杭州银行、宁波银行、齐鲁银行、青岛银行、浦发银行也已业绩“预喜”——多家银行净利润增幅实现两位数,且不良率持续下降,银行“赚钱能力”肉眼可见回归。

image.png

有大V指出,银行股估值历史新重估的背后,或许与利率走势高度相关。

2022年前十年间,利率与银行股呈现同向波动——经济上行推高贷款利率,银行坐享息差红利;但2022年后画风突变,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从3%+跌至1.6%,银行股却逆势走牛,这背后的资本逻辑已然重构。

图:2014年以来中农工建PB变化与利率走势

image.png

来源:表舅是养基大户

在低利率与资产荒的双重挤压下,险资等长期资金被迫转向高股息资产,银行板块4%+的股息率相较国债有可观的超额收益,使其成为资金的“新国债”选择。

image.png

更令人心动的是,银行估值仍处历史洼地,中证银行最新PB仅0.74倍,四大行平均0.72倍,相当于净资产打七折出售,安全边际与修复空间形成共振。

当保险巨头开始扫货银行股,当国债收益跌破理财底线,你唯一要做的,就是跟上聪明钱的脚步——低位布局,高位数钱

8月平安和弘康人寿之所以扫货港股银行,是因为港股银行普遍折价更大,机会更多。目前市场中唯一可以“AH通吃”的银行类ETF是银行AH优选ETF(517900),标的指数能够每月根据折溢价情况,智能轮动精选A股或港股中更便宜的银行股。

历史数据证明,银行AH全收益指数基金以来涨幅高达97%,大幅跑赢中证银行全收益指数近24个百分点——说明这个策略能比传统银行指数每年多赚约3个百分点,超额收益更稳。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话题

#雅下水电概念活跃,山河智能涨停#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