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连板后光速立案 际华集团涉嫌信披违规 去年开始持续巨亏

海闻社观察 白兴奋了。 在市场上连吃两个涨停是什么体验?涨停完还没卖出就被立案调查又是什么体验?如此荒诞的剧本,却是持有际华集团的投资者的真实经历。

海闻社观察 白兴奋了。

在市场上连吃两个涨停是什么体验?涨停完还没卖出就被立案调查又是什么体验?如此荒诞的剧本,却是持有际华集团的投资者的真实经历。

就在88交易时间,公司股价高开高走,以10%的涨幅封死涨停,报收5.28元,这是该股连续第二个交易日涨停。

然而收盘后,公司突然发布公告称,公司于202588日收到中国证监会下发的《立案告知书》,因公司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中国证监会决定对公司立案。目前公司各项经营活动和业务均正常开展。

立案公告如同一盆冷水,直接浇灭了涨停带来的短暂狂欢。公司更是于同日发布异动公告,特别澄清“主营业务及现有产品体系未涉及脑机接口相关领域”,暗示此前的股价异动可能与市场概念炒作有关。

 image.png

图源:公司公告

虽然立案事项仅为告知,公告中没有指出际华集团的详细违规情况。但综合监管记录及公司公告,其违规行为呈现系统性、多维度特征。

比如关联方借款隐瞒问题。20231月,际华集团向子公司陕西际华园提供10亿元借款用于土地竞拍,这笔资金占公司2022年净资产的12.5%,属于重大关联交易。然而该交易既未在202212月的股权转让公告中同步披露,也未在20232月股权交割前解决,直至20247月监管问询后才被迫“补作业”。

再比如募投项目管理混乱问题。公司的多个募集资金项目长期滞后却未及时披露,“长春目的地中心项目”和“服装智能化生产线改造项目”等延期至2025-2026年,但公司直至2024827日才召开董事会审议延期事项。更夸张的是,有个“完善各专业研究院功能建设项目”原定20127月完成,结果到13后的如今依然还要进一步延期。

际华集团的系统性信披缺陷同样不小20254月,子公司际华橡胶因转包、违规分包被暂停全军采购资格,但公司未说明该事件对业务的影响。202412月的股份回购方案中,资金来源及对偿债能力的影响同样语焉不详。

立案调查背后,是际华集团日益恶化的基本面。这家曾经的军需品主要供应商,如今深陷亏损漩涡。

2024年年报显示,公司全年巨亏42.28亿元,同比暴跌2418.90%;营业收入98.86亿元,同比下降14.49%。亏损主因包括:际华园商业地产项目退出计提减值、土地收储款回款延迟、订单减少导致毛利下滑,以及对存货和应收款项计提减值。

进入2025年,经营颓势未见好转。公司预计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亏损6000万至8000万元。订单减少及产能闲置仍是主要拖累因素,而子公司国贸公司涉合同纠纷被判赔9170万元,进一步暴露内部风控漏洞。

资产质量持续恶化。截至2024年末,公司资产总额211.73亿元,同比下降19.91%。尽管公司在新材料领域布局,但高强尼龙、玄武岩纤维等新兴业务尚未能弥补传统业务下滑。

此次立案并非监管首次亮剑。202411月,上交所已因关联交易及募投项目违规对际华集团及时任董事长吴同兴、董秘邱卫兵等通报批评,并将处分结果移送证监会。此次立案可视为对历史问题的进一步追责。

很容易发现,近年来监管执法态度是趋严的。2025年以来,证监会已对59家上市公司立案,其中80%涉及信息披露问题。关联交易隐瞒、募投项目管理混乱等违规行为成为重点打击对象。

参考历史案例,若法院认定虚假陈述与股价下跌存在因果关系,公司需赔偿投资者损失(含投资差额、佣金、利息等)。豆神教育、美晨科技等类似案例显示,立案后首个交易日股价平均跌幅达8.3%

证监会的立案调查只是开始,际华集团面临的可能是连锁反应下的更多危机。

军工订单流失风险首当其冲。20254月,子公司际华橡胶因转包、违规分包被暂停全军采购资格。7月,另一子公司南京际华三五二一公司也因同类问题被暂停资格。若叠加立案调查引发的合规性质疑,公司在军工供应链的地位可能进一步动摇。

融资渠道收窄已成定局。信披违规记录将导致金融机构重估其信用风险,债务融资成本势必上升。对于年亏损超40亿的企业而言,融资能力下降可能触发流动性危机。

10.93万户股东而言,这场资本游戏的代价可能远超想象。若证监会处罚落定,公司将面临500万元以上的罚单与集体诉讼索赔。而子公司被暂停军队采购资格后,占公司“半壁江山”的军需业务前景更加黯淡。

立案调查揭开的或许只是冰山一角。从10亿元关联借款隐瞒到募投项目延期13年不披露,际华集团的案例表明,上市公司如果将信披义务视为儿戏,再华丽的外衣也难以掩盖内控千疮百孔的真相。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