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标智能手机与传统眼镜双十亿级年出货量,AI眼镜通过重塑智能眼镜行业逻辑,推动行业进入爆发拐点。Meta的全球成功验证了轻量化设计、场景刚需化与消费级定价的可行性,推动行业迈入爆发期。国产厂商华为/Rokid/小米通过鸿蒙生态整合、光波导技术、供应链降本实现硬件成本下探,同步拓展B/C端场景。2025年AI 眼镜中国市场销量预计增长188%,生态协同(跨设备互联)、技术迭代与成本优化三大引擎将驱动复刻智能手机的发展轨迹:从单一功能设备演进为平台型终端。对标智能手机与传统眼镜双十亿级年出货,未来 AI 眼镜有望开启千亿级市场空间。
AI眼镜正加速从轻量化穿戴设备演化为新一代智能终端。我们观察到,行业发展路径呈现出从分体式功能验证、到一体化算力整合,再到轻量化无感佩戴的演进趋势。当前产品主要分为三类:音频类凭借性价比快速渗透大众市场;音频+拍摄类拓展多模态交互体验,已成为主流形态;AR融合类代表终局方向,探索视觉与语音的高效协同。在此背景下,AI眼镜市场格局快速演化,消费级品牌如Meta、小米,功能型玩家如雷鸟、星纪魅族等均在发力,国内厂商正在技术平衡与应用拓展上迎头赶上。与此同时,行业仍面临光学显示良率、芯片能效比与续航能力的多重瓶颈,成为限制全场景落地的关键。未来AI眼镜将以“全天候计算终端”为愿景,通过大模型端侧融合、多模态交互与先进显示等技术创新,重构人机交互入口,挑战智能手机的中心地位。
价值链梳理与空间测算。Ray Ben Meta智能眼镜和小米AI眼镜总成本和主要元器件成本占比相近,主芯片成本占比均约为33%。AI+AR眼镜光学显示和计算单元分别占总成本的43%/31%。除主芯片外,AI眼镜元器件国产化程度较高。此外,AR观影眼镜屏幕和光学模组分别占总成本的44%、28%;VR一体机屏幕、SOC、摄像头模组、光学模组分别占总成本的17%、16%、14%、8%;MR一体机SOC、屏幕、摄像头模组、光学模组分别占总成本的27%、19%、11%、10%。空间测算:全球16 亿+传统眼镜出货量构建 AI 智能眼镜庞大用户基础,参考TWS耳机发展轨迹,2030 年终局预期全球市场规模超过 1900 亿人民币,中国市场规模超过 500 亿人民币,5 年 CAGR 超过 80%。
产业链标的梳理:AI智能眼镜产业链上游主要由光学模组、芯片、镜架结构件等元器件的制造商组成,中游涵盖ODM/OEM代工厂商、软件和AI大模型供应商等,下游聚焦于品牌厂商和渠道商。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恢复不及预期风险;新品研发进度受到阻碍;国内厂商对先进技术的研发进程不及预期。
注:本文来自国泰海通证券发布的《AI眼镜千亿级终端进化论与产业链梳理:AI眼镜爆发有望推动智能眼镜加速迈向千亿市场》,报告分析师:谢皓宇、陈子仪、涂力磊、吕浦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