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股市是超预期的强,上证指数在3660点附近、在前期高点面前,有调整幅度却不大,保持稳步上行态势,更重要的是行业、个股轮番表现,资金交易活跃,牛市氛围感拉满。
8月13日早盘,上证指数突破3674.4点前期高点,创2021年12月以来新高。截至下午2点发稿,上证指数已经升至3680点上方。
越是这个时候,大家越是着急,很害怕和行情擦肩而过,也容易忙中出错。在此我提醒大家,千万别犯这两个错误:
其一,别让疯狂冲昏头脑,不要盲目追高。去年9.24行情至今,有些行业已经涨至阶段性高位,即便后续还有空间,但多空双方博弈会比较激烈,波动会比较大,一般的投资者很难承受得住。
其二,别看不上低位的板块,这山望着那山高,频繁换股,结果捡了小芝麻,却丢了大西瓜。去年9.24行情至今,有些行业涨幅有限,还没有被资金疯狂炒作。要知道牛市就像往一个水湖里注水,上市公司就是里面的大小船只,各个行业的涨幅早晚是会拉平的,低位补涨的行情会愈演愈烈。
所以我给大家的建议就是“高位股先少买,低位股优先干”。综合比较了全市场的行业之后,我觉得保险、券商(非银行业)身为牛市旗手,估值却仍处于低位,存在较大的预期差空间。
1、业绩受行情推动,每轮牛市都不会落下
保险和券商重要的特征之一就是和权益市场行情同频波动,是牛市中的高弹性品种,被称作“牛市旗手” “牛市放大器”。
对于保险公司来说,其利润主要由两部分构成:承保利润(保费收入减去赔付和费用)和投资收益(保险资金的投资回报),其中投资收益对业绩弹性的影响更大。近些年国家逐渐放宽险资权益类资产配置比例,鼓励险资配置科技成长资产,在最近股市行情比较好的环境下,“险资增配权益→股市好→险资投资收益高→保险股股价涨” 的逻辑过硬。
对于券商来说,其核心收入来源(如经纪业务、投行、资管、自营等)几乎都与股市景气度高度绑定。比如随着股市稳步上行,8月5日A股两融规模飙升至2万亿元的历史高位,8月7日沪深两市成交金额超1.8万亿,券商的交易佣金(含融资利息)收入自然水涨船高。值得关注的是,香港虚拟资产牌照加速发放,相关港股券商股在稳定币概念驱动下走势较强。
2、身为牛市旗手,估值却仍处于低位
从估值角度看,目前保险和券商的估值还处于历史上较低的位置,尤其是港股保险和券商,估值优势更加明显。
截至2025年8月8日,中证港股通非银行金融主题指数(下称港股通非银)市盈率为9.5倍,市净率为1.21倍,估值水平低于A股的沪深300和沪深300非银指数。
此外,截至2025年7月31日,港股通非银指数股息率为3.09%,高于A股的沪深300和沪深300非银指数,表明在低利率环境下,港股通非银指数还具有较强的红利属性。
因此我更建议大家关注港股的保险、券商,下面就来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港股通非银指数。
图:三只指数估值、股息率对比
来源:Choice,中证指数官网,截止2025.8.8,股息率数据截止2025.7.31
图:港股通非银指数估值水平
来源:Choice,截止2025.8.8
3、一键布局港股保险和券商两大牛市旗手
港股通非银指数聚焦于港股的保险、证券龙头,其中保险占比达到64%,证券公司占比达到16%,还有13%左右只能在港股买到的港交所,不含有银行股。可见,这个指数帮助大家规避高位的银行股,还涵盖了“保险+券商”两大牛市旗手,是全市场中非常独特和稀缺的指数。
图:港股通非银指数行业分布
来源:Choice,截止2025.8.8
目前跟踪该指数的ETF有且仅有一只,港股通非银ETF(513750),可进行T+0日内交易,可以当日买入并卖出同一份额,为参与者提供了高度的日内操作灵活性;不受QDII额度限制,不用担心想加仓的时候买不了。
可以说港股通非银ETF(513750)是当前市场上精准配置“港股保险+港股券商+稀缺标的港交所”等资产的绝佳工具,备受资金追捧,今年以来资金疯狂净买入。截至8月8日,港股通非银ETF(513750)的规模已经从去年底的8.23亿元飙升至超过137亿元,近1月日均成交金额达到15.36亿元。
图:港股通非银ETF规模(亿元)
来源:Choice,截止2025.8.12
综合来看,我觉得在当前“指数高位运行、行业轮动补涨”的行情中,港股保险和券商是被忽略的机会,作为港股的“后起之秀”,悄悄地走出了“慢牛”行情,如果在目前仍相对低估的时候布局,未来可能收获一个大大的惊喜。所以我决定继续加仓港股通非银ETF(513750)。
值得一提的是,该ETF还提供了场外交易的广发中证港股通非银ETF联接基金(A类:020500;C类:020501),不需要使用证券账户,还能方便地进行定投等操作。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