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财政部、商务部、中国人民银行和金融监管总局等相关部门联合发布《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实施方案》。
从今年9月1日至2026年8月31日,对符合条件的个人消费贷款和服务业贷款给予贴息支持。
财政货币政策的新协同
消费贷款和服务业贷款贴息政策体现出财政和货币政策的协同,体现出政治局会议“落实落细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导向。对经办银行而言,贷款贴息政策在保护息差的同时能够刺激贷款需求,财政贴息后贷款利率下降1个百分点,预计每100亿元财政贴息金额能够支持1万亿元消费和服务业贷款投放。对消费者而言,贷款贴息政策能够降低贷款成本,对于提振消费将起到积极作用。
能撬动多少消费贷款?
我们估算截至2025年6月末,全国个人消费贷款规模约12.5万亿元(剔除房贷和信用卡贷款),住宿餐饮、文体娱乐等服务消费重点领域经营主体的贷款余额2.8万亿元,本次贴息政策涉及信贷共计15万亿元,占全部贷款比例约6%。假设相关贷款年化增速为7%,平均久期为3年,则贴息政策每年能支持新发放贷款6万亿元,其中撬动净增贷款1万亿元,为借款人每年节约利息约600亿元。
防范资金套利和信用风险
根据《方案》,银行需做好借款人身份和消费信息识别,防止挪用于投资等非消费领域、或套取贴息资金。银行需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审核和落实消费贷贴息政策,不可诱导居民进行借贷,防范信用风险。
对银行的影响
本次消费贷和服务业贷款贴息政策通过直接财政补贴的方式降低居民和企业融资成本,我们预计有望在不影响银行息差的同时提振信贷需求。贴息政策的贷款经办机构包括六大国有银行12家股份行、5家消金公司,发布会也提到鼓励地方财政部门可对其他机构给予财政贴息支持,后续部分区域行也有望享受相关贴息政策。对于消费和服务业贷款占比较高的银行,政策有望提振贷款需求、增加利息收入。
风险
消费贷款资金违规入市风险,消费倾向不及预期风险。
图表:常熟、平安、渝农、邮储等银行消费经营贷占比较高
资料来源:Wind,公司公告,中金公司研究部
注:本文摘自中金研究2025年8月14日已经发布的《贴息能撬动多少消费贷款?》
分析员 林英奇 SAC 执业证书编号:S0080521090006 SFC CE Ref:BGP853
分析员 许鸿明 SAC 执业证书编号:S0080523080007 SFC CE Ref:BUX153
分析员 周基明 SAC 执业证书编号:S0080521090005 SFC CE Ref:BTM336
分析员 张帅帅 SAC 执业证书编号:S0080516060001 SFC CE Ref:BHO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