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10万亿元!深圳A股上市公司总市值全国第二

本文来自:深圳特区报,记者:熊子恒

科技创新特征十分显著

8月份,A股上市公司半年报进入集中披露期。

截至8月12日,已有118家深圳上市公司披露中期业绩预告。

其中,明确归母净利润将实现同比增长的企业达到68家,23家将实现翻倍式增长。

工业富联、奥比中光、禾望电气等不少行业头部公司呈现快速发展势头。

今年以来,深圳企业韧性强动能足,工业领域的A股上市企业一季度营收增速达到18.4%。在资本市场助力下,这些企业抢抓风口,加大自主研发,推出新技术产品,不断培育发展新动能。


头部企业交出向好业绩答卷


8月11日晚,奥比中光交出首份盈利中报成绩单

财报显示,上半年,奥比中光实现营业收入4.35亿元同比增长104.14%;实现归母净利润6019.01万元同比增长212.77%

两项关键财务指标双双翻倍式增长的背后,是这家深企围绕人工智能持续布局结出的硕果。经过近3年的投入,AIoT(人工智能物联网)已成为支柱业务,去年底占该公司营收比例超过50%

“随着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快速发展,奥比中光多年来在各类创新下游应用领域的培育和布局初见成效,涉及三维扫描、服务机器人、工业机器人、人形机器人、智慧农牧等多个领域,如今迎来‘经营拐点’。”奥比中光有关负责人说。

总市值超8600亿元的工业富联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608亿元,归母净利润121.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5.58%和38.61%;新能源电控系统头部企业禾望电气上半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达18.84亿元和2.43亿元,同比增长36.39%和56.79%

当前,深圳上市公司综合实力排名居前。记者从深圳证监局获悉,截至今年6月底,深圳共有A股上市公司425家,市值10.39万亿元,分别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三、第二;159家境外上市公司,居全国第三;4家深圳上市公司发行了全球存托凭证,借助境外市场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


重视研发积累核心竞争力


从深圳企业IPO结构看,科技创新特征十分显著。

自2024年以来,深圳共有11家企业在A股科创板、创业板IPO上市,募资93.92亿元,上市数量及募资规模均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一位。科创板、创业板上市公司占全部上市公司比重超50%位居全国各省市第一,上市资源持续向新质生产力领域集聚。 

今年6月完成上市的影石创新是上半年的明星IPO企业,以19亿元的募资额位列第三大IPO。该公司近3年累计研发投入达14.8亿元,占营业收入比例为13.16%,这一数字也超过了2024年科创板的中位数12.6%。

基于核心技术硬实力,影石创新成为全球智能影像龙头,全景相机畅销全世界。

深耕机器人与AI视,奥比中光持续坚持底层技术投入,成为细分行业领军企业。截至6月末,该公司在3D视觉感知领域累计专利申请数量共1903项,获得专利1112项,比肩微软、苹果,位居世界前列

奥比中光负责人说,将大力投入AI视觉及多模态感知技术研发,包括“手—眼—脑”融合、多传感器融合感知等核心技术,帮助机器人看得更清,助力中国机器人产业走得更稳。


夯实实体经济增长基本盘


作为实体经济的“基本盘”,上市公司是推动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力量。

今年一季度,深圳A股上市公司营业收入、净利润规模分别超1.52万亿元和1300亿元,规模均仅次于北京,居第二位。值得注意的是,深圳工业领域的上市企业势头亮眼,262家企业营业收入增长18.4%

目前,全球科技产业格局在智能革命浪潮下加速重构,以大模型与生成式AI为代表的技术突破推动应用生态进入爆发阶段。今年以来,工业富联拿到的AI服务器订单量持续跃升,在一季度明显增长的基础上,第二季度整体服务器营收增长超50%,其中,云服务商服务器营收同比增长超150%,AI服务器营收同比增长超60%

在国际化布局上,深圳企业实现突破不断筑牢业绩增长极。上半年,比亚迪海外累计销量更是超47万辆同比增长132%,远销全球112个国家和地区,覆盖六大洲,在泰国、乌兹别克斯坦、巴西和匈牙利等国均设有乘用车生产基地。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专家表示,“链主”类公司提供强力支撑,细分行业企业稳定增长,深圳上市公司在不断创新中建立起高水平的竞争力,推动产业升级,助力深圳经济走向高质量发展。


注:本文来源 深圳特区报,记者:熊子恒,编辑:许坚琳,审读:黄淳 马丹 杜宁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