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北约峰会召开期间,近30个欧洲国家承诺将国防支出提高至GDP的5%,其中3.5%用于核心国防支出,1.5%用于广义安全支出。从实现路径来看,欧洲国防支出整体达标难度或较大,我们测算5.8万亿美元支出总增量中或有约46%集中在德英法三国。从投资方向来看,一方面,2.9万亿美元核心国防支出增量中约23%或将用于装备购置,欧洲本土及美韩军工企业或将直接受益;另一方面,2.9万亿美元广义安全支出增量中约54%或将投向能源及基建领域,有望对欧洲自全球关键材料(如钛材、硬质合金)、能源设备(如电网设备、储能及新能源装备零部件)、工程机械等领域进口带来需求拉动。
▍研究背景:内外安全需求刺激下,欧洲国家承诺将国防支出提高至GDP的5%,其中3.5%用于核心国防支出,1.5%用于基建相关广义安全支出。
据新华网报道,2025年北约峰会召开期间,欧洲国家承诺将国防与安全相关支出提高至GDP的5%。分析背后原因,周边地区地缘局势不稳定性加剧、美国安全承诺的可信度下降以及北约欧洲国家因长期削减军费支出导致军工产业陷入投资不足、竞争力下滑的困境,上述原因共同加剧了欧洲国家的安全焦虑。内外安全需求刺激下,欧洲国家普遍认同应提高国防支出预算并重振本国国防工业。
▍实现路径:地缘环境及财政空间各异,欧洲国防支出提升或将“差速”推进,我们测算未来十年5.8万亿美元支出总增量中或有约46%集中在德英法三国。
当前欧洲国家的国防支出占GDP比重存在较大差异,地理分布上呈现“东高西低”的特征。展望未来,地缘环境和财政空间或将是影响各国国防支出实际提升程度的关键变量。基于此,我们将欧洲国家分为四种类型:增量有限型、隔岸观火型、先易后难型和领导加速型。其中,以德国、英国、法国为代表的领导加速型国家,对增大国防投入兴趣浓厚且具备一定财政空间。我们预计德英法三国未来十年国防支出增量空间达2.6万亿美元,约占北约欧洲国家总体增量空间的46%。
▍投资主线一:我们测算,欧洲国家2.9万亿美元核心国防支出增量中约23%或将用于装备购置,欧洲本土及美韩军工企业或将直接受益。
①欧洲军工:欧洲国家的装备采购将优先向本土军工企业倾斜。②美国军工:当前,北约欧洲成员国仍有六成以上武器进口来自美国。③韩国军工:韩国或将凭借其“西方标准、东方售价”的独特优势,承接部分装备采购的外溢需求。
▍投资主线二:我们测算,欧洲国家2.9万亿美元广义安全支出(基建、气候转型等非军事敏感领域)中约54%或将投向交通运输与能源领域,有望对欧洲自全球关键材料、能源设备、工程机械等领域进口带来需求拉动。
①关键材料:欧洲发展国防工业有望拉动对钛材、硬质合金等国防关键原材料进口需求。以德英法三国为例,其装备采购需求主要集中在战机、战舰、坦克、导弹等大型军备。当前,欧洲国家对稀土、钨、钛等关键原材料的进口依赖度仍较高。欧洲振兴本土国防工业有望对钛材、硬质合金等关键原材料的进口需求带来直接拉动。
②能源设备:我们测算上述广义安全支出中约17%投向能源领域,建议关注欧洲电网设备、储能及新能源装备零部件进口需求增长机遇。我们测算,北约欧洲成员国广义安全支出增量资金中约有17%投向能源领域(含新能源发电、储能、运输等),有望带动欧洲电力系统升级、储能项目建设、新能源装机等需求增长。以德国为例,德国财政部及德国联邦议院数据显示其2025年财政预算支出中约6%投向能源,另有1000亿欧元规模的“气候和转型基金”将主要投资于可再生能源推广、储能等领域。
③工程机械:我们测算上述广义安全支出中约36%投向交通基建领域,建议关注欧洲交通基建需求对工程机械设备进口增长带来的潜在拉动。我们测算,北约欧洲成员国广义安全支出增量资金中约有36%投向交通运输领域,为首要拉动项。以德国为例,德国财政部及德国联邦议院数据显示,2025年联邦预算和5000亿欧元规模的“基础设施专项基金”支出中,交通都是支出比例最高的分项。
▍风险因素:
欧洲国家国防开支提升不及预期;美国外交政策超预期调整;欧洲国家债务风险超预期上升;全球地缘风险超预期上升。
注:本文节选自中信证券研究部已于2025年8月14日发布的《海外政策专题(44)—欧洲提高国防开支,全球哪些领域或将受益?》报告,分析师:杨帆 遥远 危思安 张念通 张雨亭